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手段。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理想和一个实践过程,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前提与目的的统一。所以,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全面规定了发展的内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确立了协调发展的原则。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作到协调发展。没有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叶大建 《海峡科学》2009,(10):87-88
发展生产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社会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指导我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南。本对以人为本的发展现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就西藏在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成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保证,是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政工作理念,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注重个性的发展。在实践中要坚持正面教育,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将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努力增强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化表现形式。人文精神以关注人的生存为基础,以尊重人的价值为目的,以维护人的权利为保障,以重视人的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也是人文精神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8.
吕桂芬 《科技信息》2012,(33):280-280,308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其核心内容是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把人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体,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两个方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与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凯 《科技信息》2010,(32):I0295-I029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准确而全面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全面推动普通高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体育工作优势,全面提高校园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指导下,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成为了所有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高尚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力图从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要求着手深入分析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差距。进而提出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防震减灾工作已越发凸显它的重  相似文献   

14.
赵菊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6):86-87,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本论述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探讨了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有意义深远而丰富的理论蕴涵。质言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五种人性境界。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是追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战略;是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社套全面进步统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的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各级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和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要努力营造教育的和谐;二是教育者要追求受教育者全面和谐的发展。营造教育的和谐是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手段、途径。学校教育要和谐,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和目的,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标志着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即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是汕头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汕头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实质进行分析,强调其主题是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