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机器人有两个自己,一个存在于物体世界中,是机器人自身,一个存在于机器人脑中,是机器人自身身体形成的信号图像。这样就使机器人同时存在于物体世界中和脑中的信号图像世界中。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用自行装置的电视设备,第一次将移动的图像传向远 处的接收机现场。也许当时,他并没意识到,他的举动将会创造一项科学史上的崭新技术,从而影响现代人类的生活。出生于1888年的贝尔德,是一个爱幻想、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尽管他出身寒微,资金匮乏,但他还是着魔似地迷上了电视发明。他动手建造了一架能以集束光线扫描物体的摄像机,用一只光电管把光和被扫描物体的黑暗部分转换成电,又建造了一个能将这一过程颠倒过来的接收机。他设计出一…  相似文献   

3.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4.
《奇闻怪事》2012,(6):12-13
在1997年3月13日,星期四,一位来自内华达州汉德森的年青人于大约18时55分(美国西部时间)目睹到一个前方边缘有6盏巨大光亮的V形物体由西北方向飞来,并通过他的上空。根据他随后向国家UFO报告中心提供的描述,那个物体体积巨大,就像一架波音747,而且还发出"疾风吹过"的声音。他看着那个物体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径向东南方向飞去,直到消失在地平线。这个目击报告是接下来二三  相似文献   

5.
正镜子能颠倒左右,似乎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例如在化学中,我们就会把镜像对称的旋光异构体分别称为左旋和右旋。那么,左右和上下都是性质相同的方向,为什么在镜子里会有差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思维实验。假设在你和镜子之间,躺着一个面朝镜子的人。那么,你眼中他这个物体的左右颠倒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你眼中他这个物体的左右,应该是他的头与足的方向。很显然,镜中他的头与足并没有颠倒。但在他  相似文献   

6.
中华蟾蜍消化道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华蟾蜍消化道,结果表明:舌有粘膜腺,口咽腔具有皱褶,其粘膜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口咽腔及食道粘膜中有巨型杯状细胞,食道至胃的粘膜层有丰富的粘液细胞,食道-贲门区具绒毛。这些是中华蟾蜍与摄食有关的重要适应性特征。整个消化道有5类粘液细胞-大型柱状粘液细胞,I型矮柱状粘液细胞,Ⅱ型矮柱状粘液细胞,巨型杯状细胞,普通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狭义相对论关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有一个结论: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将产生洛仑兹收缩。这一结论已被广大学者所接受,并已成为普遍概念。1959年吉姆士·泰勒(James Terrell)发表文章,说洛仑兹收缩是看不见的。他说,尽管洛仑兹收缩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但是决不能被人们的眼睛观看到。人们观看一个高速运动物体的视像,只不过相当于物体旋转一定的角度罢了。泰勒的观点包括洛仑兹收缩和光像的渡越膨胀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并且“观看”是理想化的,即不存在由于物体运动太快而不能被看到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明代吕坤《呻吟语》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要像天平一样,称量物体时.物体上下动荡而衡杆不会随之摇摆不定,物体去掉时就空悬在那里。在那样的清静虚空中,真不知有多么自由自在!斯言诚哉!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2,(10):16-18
威廉·B·吉尔是英国牧师,当时他被派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海滨波安尼牧师站传教。他是这次记录在案的第三类近距离遭遇不明飞行物事件的目击证人。这个事件发生在1959年6月26日和27日两个晚上,共有28个目击者观察了这一奇观。其中25人签署了一个书面声明,以证明他们的所见:一个发光的圆形物体,有一  相似文献   

10.
两体问题中基本运动定理的相对运动形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u《c)作为一个孤立系统来考虑就是两体问题,如双星运动、两体碰撞等。不受其它物体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孤立体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角动量和能量均守恒,但两个物体都有运动,都有加速度。在处理两体问题时,由于相互作用力与相对位置有关,如两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以及两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均与二体间距的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2005,(12):i0001-i0003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娄己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件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液.从而提取选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而遥感影像就是从遥远处获取的事物的图片。  相似文献   

12.
柔性物体形状的变化通常很复杂。如何实现柔性物体形状的实时更新是一个难点,以随风飘扬的旗子为例,给出了一种联合使用粒子系统和弹簧结构实时构造柔性物体的方法,为了提高场景渲染速度,又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顶点法线的简化算法,还介绍了柔性物体实时可视化仿真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的一切宏观物体都是由许多极小单元组成的,物体的运动是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积累。因此,研究物体在每一时刻或每一位置的特点,便可以找出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微元法便是从个性出发,研究其一部分规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极限思维能力和习惯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解剖学来看,人眼的构造酷似一架数码摄像机,但在功能上并不是摄像机所能比拟的。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就像一个CCD,只是其上排布的不是一个个光电转换元件,而是一个个视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形成物体的像。然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性,这就是我们说的视觉,进而大脑还要“判断”出所见的是什么物体。这最后一步的“加工”过程与摄像机有着根本的不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探究明白。  相似文献   

15.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知识再归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华 《科技信息》2010,(25):184-18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强调"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是本规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括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总保持"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只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限相似单元方法与有限元法(Garlerkin)相结合对波浪绕射进行了数值模拟,求得任意截面柱状物体上的波浪荷载.模型中,对内外域交界面的选择并无限制,极大减少了内域单元的个数;外域组合刚度矩阵的阶数仅与内外域交界面上的结点个数有关,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内外域拼接后总刚度矩阵的阶数.数值模拟结果和解析解吻合较好,且该方法简单快捷、收敛性好.  相似文献   

17.
光的骗术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2,(10):90-91
物体发出光,或者被发光,总之,只要从物体来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就会在眼睛中成像,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因为日常经验中光是直线行进的。沿着光到达眼睛的方向反推过去,就判断出物体所在的方向;再根据光线角度的变化程度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如果光线拐了弯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判断光的弯曲,只能认为物体在光线来的方向。当然,如果有物体在那里,但其光线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那也看不到这个物体。所以,有时眼睛是会被欺骗的。  相似文献   

18.
线面投影分析与计算机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二视图可能相同,即二视图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这就意味着,根据二视图,可想象出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但是,想像是抽象的思维活动,很难把符合二视图的所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全部想像出来。本文通过线面投影分析的逻辑推理可求出所有可能的第三视图,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其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2,(5):93-93
温度是一个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来讲,温度代表了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简单来说,一个系统的温度与这个系统所含有的能量相关,系统的能量越高,其温度也越高。因为一个系统的能量不可能是负值,所以当系统中的热量全部消耗掉后,它的温度就是绝对零度。在绝对零度,粒子处于完全静止不动的状态,没有任何能量。  相似文献   

20.
除三定律外,牛顿还有关于力的两条说明,即(一)、所谓ViSinita,或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被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状态或者在一直线上等速运动的状态。(二)、外加力是一种为了改变一个物体的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加于其上的作用力。爱因斯坦在他发明了相对论之后说:“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思想”。“力”是牛顿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本文就“力”的概念和定义,谈一点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