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一生中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对外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人们在提到他时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卖国贼。但是,李鸿章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近年来,史学界也开始注重研究他的洋务活动,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是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的说他是洋务派的旗帜和主角;有的说他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还有的说谈洋务运动,就不能离开李鸿章,研究李鸿章也不能不谈洋务运动。在公认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中,奕诉是皇族,由于满州贵族的腐败,他实际上对洋务运动起的作用并不大;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但他在1872年就死了;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行者,他在1885年也死去了。只有李鸿章始终参加和主持了这个运动,他办的洋务最多,为时最久。可  相似文献   

2.
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曾受清政府之命改编淮军,伙同英国侵略者戈登的“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他掌管清王朝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后,在对外交涉中退让投降,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是他的罪恶。但他领导的洋务运动,利用英、法、美等外国资本创办中国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工厂、开煤矿、修铁路、造轮船等,又做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事业,这是他的功劳。因此,我们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应该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他的功罪。本文拟就他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认识过程和所做出的成绩作一简要评述,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清代"同治中兴"名臣,史学家常把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并列加以研究。此三人出身略有不同,资历却也差不多,都有入阁拜相、大学士、钦差大臣、总督等经历,都有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清王朝的鹰犬等骂名。也有人  相似文献   

4.
梁差飞 《科技信息》2012,(6):190-190
引言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一直把他视为反面人物,概以“千古罪人”定论。但近来重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一书后,觉得梁启超当时对李的评价是中肯的,可以这样说李鸿章的结局就是时代的结局,我认为李鸿章非常有远见,但是缺乏对世界潮流的宏观视野导致了他虽然努力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心态与甲午惨败^在与日本交往、征战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心态可分析为四个层面:鄙薄心,敬慕心,防范心及畏惧心.^李鸿章鄙薄日本的心态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袤的社会土壤.日本原是靠吸吮大唐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东方小国,在“天朝上国”的大清臣民眼中本就微不足道.故李鸿章称日本“弹丸小国”、“蕞尔日本”.夜郎自^大,傲视外物使他无法客观估量“日新月异岁不同”的日本.在对外交涉中,他外强中干,当日本真的燃起战火,^他便走向傲岸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李鸿章对时局的清醒认识 ,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外交实践而言 ,他是彻底失败了 ,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 ,其和局思想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 ,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 ,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洋务新政的主要代表。他兴办洋务新政动机的主导方面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其实践所发挥出的客观作用是对中国强大和进步的有力推动。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  相似文献   

8.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淮军四大主力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败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9.
47岁的谢卫国,他的前半生充满了风风雨雨,颇具传奇色彩。他的另类智慧,江浙商人的精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给了他丰厚资产回报的同时,也让他收获了与众不同的另类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中国海军近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近代海军的创设筹备阶段:他力排众议,积极组织筹划;在具体创办阶段:他按照防守型海军到积极防御型海军两个阶段依次建设;在培养和训练海军人才方面:他建立各种军事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李鸿章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也为今天我国海军国防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六岁起就入家馆读书,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受其父命参加科举,一举中试,由此踏上了他的仕途之旅。  相似文献   

12.
1900年7月至9月正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李鸿章奉诏北上,却在上海以病为由停留不前。其目的并非完全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做好一切准备:其中对内要求清廷镇压义和团并明确自己的权力地位;对外则在列强中周旋,打通外交关节。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但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李鸿章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每次向皇帝呈的奏折都被晾在一边,弄得他心里很是郁闷。听说曾国藩要带  相似文献   

14.
1900年7月至9月正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李鸿章奉诏北上,却在上海以病为由停留不前.其目的并非完全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做好一切准备:其中对内要求清廷镇压义和团并明确自己的权力地位;对外则在列强中周旋,打通外交关节.  相似文献   

15.
光绪元年(1875),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总揽了山东海防事业。作为总设计师,李鸿章逐步开展了山东海防建设,一方面购买船舰,裁减山东旧式水师;一方面营建威海、烟台和胶州湾海防,将晚清山东海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但李鸿章的山东海防建设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读书时就对父亲没有好感,他太严肃也太严格,我在不断的反抗下成长着,不过由于被镇压的次数多。我吸取了经验教训,便改为“横眉冷对”了。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1818年生于湖南湘阴一个地主家庭。19岁乡试中举,29岁中进士,点翰林,跻身封建士大夫阶级上层,步入政界。他与著名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关系非同一般。18岁读书长沙岳麓书院时,他就与曾国藩换帖订交,后来又与曾国藩、左宗棠成了儿女亲家。他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至交朋友。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官运亨通于清廷,而是落得个“骂名穷极九州四海”的下场。作为没落的封建士大夫的一员,他在打破近代中国闭关自守状态的过程中,迈出了领先的一步。著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梁启超称他是洋务运动时期“最能了解西学”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他提出建立近代工交体系开展“争利”、“夺权”以求富的商战主张、引进外资兴利的开放意识、官督商办的经营理念,是渴望中国富强的明智、理性与开明的探索,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大风暴潮灾是江浙沿海地区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历史记载资料,探讨了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灾的频率、灾情,及其成因,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有关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义全  刘刚 《科技信息》2010,(22):I0027-I0027,I0030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当时经历中国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因此他本人及他的外交思想都处于极大的争议中,尤其是他"外须和戎"、"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几乎主宰了晚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