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漠化过程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与沙漠化过程是当前的国际研究热点,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沙漠化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包括生物物理过程,也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针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对沙漠化过程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重建了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构建出了一种动态模拟和评估沙漠化风险的评估方法,基于多模式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对未来30 a气候变化造成的沙漠化风险进行了预估.研究发现: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沙漠化时空演变在空间分布的区域位置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沙漠化而积有所减小;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年积温间的相关性不十分显著,年降水量比年积温对肃肃西走廊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贡献大;未来30 a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风险空间分布表现特征不同,其中RCP2.6与RCP4.5情景下沙漠化风险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RCP6.0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最小,RCP8.5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首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广泛认同的事实。气候变暖与全球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冰雪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及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有关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气候变化影响及气候变化的适应等一系列科  相似文献   

4.
甘肃环县沙漠化时空演变及风险性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甘肃环县1975-2015年的遥感卫星影像, 1981-2015年的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目视解译、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等方法,得到环县40 a来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未来35 a不同时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沙漠化风险预测结果 .结果表明,从沙漠化的时空演变来看,环县沙漠化总面积在1975-1995年呈增加趋势, 1995-2015年呈减少趋势;沙漠化程度在1975-1985年以中度沙漠化为主, 1995-2015年以轻度沙漠化为主.环县未来沙漠化风险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从气候变化情景来看,在代表路径浓度(RCP)为4.5情景下,环县未来沙漠化风险最大, RCP 6.0情景下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榆林地区MODIS I_(NDV)(2000—2015年)和气温降水(2000—2014年)数据为基础,结合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退化、沙漠化过程和气候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年递增率为2.29%,增加速率呈现出自南而北、自东向西的递减过程.植被退化以变化不明显和改善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99%以上,重度、中度和轻度退化范围主要局限在行政中心城区及其附近区域.沙漠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2000—2013年重度沙漠化面积大幅减少,中度、轻度和潜在沙漠化面积缓慢减少,而非沙漠化面积大幅增加;2013年之后,非沙漠化面积减少,而重度、中度、轻度和潜在沙漠化面积增加.空间分布上,榆林西部、西南部县区是轻度以上沙漠化主要分布区域,2000—2013年该区域出现逆沙漠化过程,但2013之后又出现沙漠化趋势,应加强监测,应对其未来可能变化.榆林地区F_(VC)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即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区域植被可能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而降水的不确定性增大,又使得该区域植被在未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总体上,榆林地区2000—2013年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退化减少,出现逆沙漠化过程,但2013年之后出现相反情况,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气候状况正经历着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一些列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因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水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影响而成为气候和天气预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对其辐射过程、与大气环流作用等的深入了解,也使其成为了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调查时间同步的两期标准假彩色合成TM遥感影像(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研究区沙漠化呈逆转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 383.8 km2减少到1 352.9 km2,减少了40.9 km2,年均减少8.2 km2.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研究区沙漠化逆转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下,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逆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15年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1—2015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呼伦贝尔沙地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总体有所减弱,但年际变化显著.其中: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以扩张为主;2007—2013年随植被覆盖缓慢恢复,沙漠化逐渐逆转;2013—2015年沙漠化有所加剧.降水量年际变化是该区沙漠化逆转或加剧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内该区沙漠化具有正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但由于区域内本身的自然影响因素的特殊性,使得即使在同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各区域的气候变化也不尽相同,各具特点.本文初步研究了重庆市近几十年的基本气候变化规律,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重庆市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持续的低温,与当时全球气温的稳步上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全球气温变暖、降水量日趋减少已经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对大尺度区域的气候研究有利于寻找气候变化的整体变化趋势,而对于小尺度区域的气候研究则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以此为目的,文章对天津大港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响应研究。采用气温、降水量线性变化率和距平百分率等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出近二十年来大港区气候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样,有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有上升的趋势,而年降水量有下降的趋势;春季气温对年均气温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出现暖春的现象;而夏季降水量明显减少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氧气大量流失.海洋缺氧会影响生物的形态、新陈代谢和适应能力等,并导致生物迁移甚至死亡.此外,缺氧还会影响生物种群的数量、组成和分布,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区域和全球海洋的生物数量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缺氧问题,可以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等危机胁迫背景下,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关于可持续生计的文献,对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了评述,从生计空间分异、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旅游发展与生计、生态补偿政策和气候变化对生计影响等角度梳理了地理学视角下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概况,并对未来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了展望,即动态化、多要素、多尺度、跨学科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带一路"国家覆盖欧亚大陆的世界能源经济核心地带,连接着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在实现全球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经济地理格局及空间特征分析,对于助推沿线国家实现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地理、能源消费、能源进出口、能源获取等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区域能源生产消费强度不均衡,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及合作互补性;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为主,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下,应该持续加强能源公平性等方面研究和政策制定,进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环境特征,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保护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高山植物生理特性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沙漠化有关概念,在全球气侯变化下沙漠化正逆演替进程与全球气候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耦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但这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将古论今和以今推古中的纽带作用和华北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就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而言,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气候时空变化规律性问题等.作者对七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认为:总体上整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相吻合,但大区域范围内气候变化穿时性在华北地区也有体现,这可能与我国季风气候有关.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这种气候变化不稳定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侵蚀问题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锋  苏贤泽  刘建辉  李兵  雷刚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1093-1103
从区域构造背景、海岸侵蚀的表现形式、海岸侵蚀主要原因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对中国海岸侵蚀的特点做出概括性论述,并着重从海面变化与海岸侵蚀,以及风暴浪潮与海岸侵蚀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沿海海岸侵蚀的影响态势.认为中国海岸侵蚀风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侵蚀的影响研究与预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全球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沿岸工程与规划等各方面的因素.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岸侵蚀持续加强的严峻形势,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防治技术研究,健全管理系统和强化法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我国海岸侵蚀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表蒸散发是评估气候变化对区域水热循环作用的关键过程.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植被对蒸散发的定量影响较难衡量.该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求2001至2019年植被变化的趋势,并利用遥感数据产品和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在海河流域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分离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对于蒸散发的影响.结果 表明:研究时段内植...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理清未来降水集中状况变化规律对区域防洪抗洪以及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贵州省84个站点预估气候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小波分析等,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降水集中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RCP8.5情景外,RCP2.6和RCP4.5情景的贵州省降水集中度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