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导GST-pi基因表达抑制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致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磊  方福德 《科学通报》1999,44(13):1414-1418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在防止各种内、外源的对细胞的损害方面起关键性作用,GST-pi基因与反转录病毒载体(pXT1)重组后转染3T3细胞,使该基因在3T3细胞中整合和表达,研究发现:GST-pi的表达可以防止化学致癌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GST-pi在癌症预防领域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芳 《科学通报》1999,44(13):1345-1345
肿瘤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常认为,在环境因素中,化学致癌物是主要的危险角色. 因此,从预防角度考虑,防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其一是不接触环境化学致癌物. 但这是不可能的, 人们只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致癌物. 其次,通过靶基因干预或调节. 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损伤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破坏代谢系统和细胞功能达到致癌作用的,因而通过靶基因的直接干预或调节作用,有可能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预防细胞癌变和肿瘤发生,此即肿瘤的基因预防概念.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证实的致癌物约有千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其中化学品占多数。米勒(Miller)报道很多化学致癌物需经代谢变为有亲电性终端的致癌物,才能同DNA、RNA、蛋白质等结合,使细胞突变进入癌的启动阶段。1954年英国证实一名肝癌病人死亡的原因为亚硝  相似文献   

4.
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侵染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有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重组质粒(pHCV)为材料, 通过基因转染、重组痘病毒辅助使之在HeLa细胞中表达HCV病毒体, 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采用RT-PCR, 荧光定量RT-PCR, 链特异性RT-PCR, 免疫印迹, 免疫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负染技术跟踪检测HCV的增殖效率, 结果显示, 该培养体系中有HCV正链RNA的合成和HCV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的表达, 并组装成直径约47 nm的HCV病毒体, 病毒体可被偶联有胶体金的抗HCV结构蛋白E2的单抗标记; 该体系产生的HCV病毒体滴度达107基因拷贝/mL, 远远高于病人血清中的HCV基因拷贝数, 也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一种HCV细胞培养体系的病毒滴度. 检测结果证明, 转染细胞裂解上清中的HCV病毒体可以感染肝癌细胞系Huh7, 并在感染细胞中增殖和合成负链RNA中间体, 病毒滴度达106基因拷贝/mL.  相似文献   

5.
谈谈干扰素     
本世纪三十年代,有几位研究人员曾描述过病毒干扰现象,即一种病毒对动物的感染因某种原因似乎能保护该动物使其不会再受另一种病毒的感染。1957年,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病毒干扰因子。这是由接触到病毒的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它给予其他细胞以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他们把这种蛋白质称为干扰素。这种蛋白质并不直接对抗某种病毒,而是保护细胞不受许多种病毒的侵犯。而且它还能作用于许多不同的细胞活动,这似乎表明它具有某些治疗能力。因为这是一种天然的细胞产物,所以只要用量适当,其安全性可能会超过大多数新的实验药物。但是细胞分泌的干扰素的量极少,并且极难纯化,所以多年来一直难以积累到足量的干扰素,以供有效的临床试验之用。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吸烟会致肺癌。但由于香烟烟雾中致癌物很微量,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也可作其他解释,因此需确定其直接关系究竟如何。引起癌变的先决条件是细胞DNA的改变。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的可见变化有两种:染色体明显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在致癌物或诱变剂的浓度不足  相似文献   

7.
吕群 《科学通报》1981,26(21):1327-1327
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在细胞DNA复制时的渗入作用,通过分化染色处理,可以得到染色深浅不同的二条姊妹染色单体,这一技术为检测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创造了条件。大量的实验证明,SCE是检测诱变剂和致癌物的一个灵敏可靠的指标。目前,  相似文献   

8.
黄明 《科学通报》1985,30(17):1360-1360
人体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可望成为检测可疑致癌物和研究癌变原理的理想途径,故受到广泛重视。但迄今绝大部分工作仍属探索性质,尚未见将其用于实际检测与特定肿瘤相关的可疑化学致癌物质的报道。我们首次进行了这种尝试并获成功。 用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物中存在的一种新亚硝胺—甲基丁基甲基丙酮基亚硝胺(MAMBNA)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分别处理离体培养的早代流产胎儿肺成纤维细胞。MAMBNA所用剂量为500、1000或1500微克/毫升,NDEA为300、900或1500微克。 处理的同时加入混合功能氧化  相似文献   

9.
1984年的一些重要发现,使我们了解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爱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一种后病毒即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简称HTLV—Ⅲ)也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爱滋病相关后病毒也可能是同一物。发展了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它能检测出HTLV-Ⅲ抗体,从而提示人们是否接触过这种病毒。临床研究人员已证实能在体外抑制病毒的复制的各种治疗剂。虽然这些研究的最  相似文献   

10.
病毒的救赎     
姚婧  刘韬 《自然与人》2012,(1):12-13
病毒是一种邪恶的小生物,遍布于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尽管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但它知道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骗过我们的免疫系统,绑架我们的细胞以合成自己复制所需的物质。它就像寄生虫一样利用别人的细胞系统维持自身的生存。病毒的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1.
对细胞进行连续的原位检测可以获得其生理过程更准确、具体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细胞个体差异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问题.为了实现对细胞进行连续原位检测,本文设计了一种小型化的可以与倒置显微镜等检测设备相结合的细胞培养装置.该信息化的装置通过单片机系统实现对装置培养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并且将培养环境数据等重要信息在上位机实时显示并储存,同时还利用GSM模块实现了用户和培养装置的远程交互功能.文中通过对HO8910卵巢癌细胞的培养及原位观察实验验证了装置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晓光  朱焕章  李峰  宫菊丽  薛京伦 《科学通报》2003,48(18):1949-1953
为探索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Ⅸ(hFⅨ) cDNA在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及重组慢病毒应用于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分别构建由肝特异性启动子ABP调控的hFⅨ的慢病毒载体FAXW, 以及由泛肽-C调控的hFⅨ慢病毒载体FUXW; 用磷酸钙法, 将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CMVΔR8.2和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产毒细胞293 T, 以制备重组慢病毒. 重组FUXW病毒分别感染293 T, BHK和L-02细胞, 经检测皆有hFⅨ蛋白表达. 重组FAXW病毒感染细胞48 h后, 仅在L-02细胞检测到hFⅨ高表达(630 ng/106细胞), 而在其他感染细胞中hFⅨ表达较低. 将重组FAXW病毒经尾静脉途径注射入血友病B小鼠体内, 小鼠血浆中可检测到接近治疗水平的hFⅨ抗原(45 ng/mL), 且持续时间超过60 d. 上述结果表明,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提供了极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龙夫 《科学之友》2005,(8):75-76
近日美国卫生与人类健康部颁布了最新的第十一版《2004年-2006年致癌物报告》,与两年前的老名单相比,其中增加了17种新的致癌物,使致癌物的总数上升到246种。值得关注的《2004年 ̄2006年致癌物报告》美国联邦法律要求HHS的秘书处每两年出版一次该报告。新的《2004年-2006年致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Ames 等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建立了化学致癌物的检测系统。由于化学物质对细菌的诱变作用,同其对哺  相似文献   

15.
爱滋病(AIDS)的全名是后天免疫性缺损综合症,它是1981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第一个病例时所命名的。这种病是一种新的人类传染病,是由一种单一的新近发现的独特的病毒传染的。这种病毒称为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Ⅲ型淋巴结病有关的病毒和AIDS有关的后病毒(retrovirus),简称为AIDS病毒。AIDS病毒是一种亚科Lentivirinae的后病毒由AIDS病毒引起的病谱很广。在感染后几个星期,病毒通常引起类似于腺热的短期急性病,继之以无症状的时期(可能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然后可能有持续减重,间歇发烧,慢性腹泻,全身性淋巴结病,进行性脑病,粟粒性结核病,疟疾,细菌性肺炎或革兰氏阻性菌败血症,更不用说CDC定义的AIDS的复杂机会致病菌感染。AIDS病毒持续感染周围血液、淋巴节和脾中少量成熟的T助手淋巴细胞,亦持续感染全部脑细胞。AIDS病毒对于极少数淋巴细胞来说是致细胞病变的(杀伤细胞),在那些淋巴细胞中AIDS病毒在几个月至几年内可以重现并引起轻度或深刻的免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培育了一种特种鸡,它们的基因里含有一种“locomotive”。令人惊异的是,这种locomotive是由某种弱化的鸟类白血病毒的基因所构成的。白血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还原病毒.一旦进入细胞,这种病毒会释放一种使RNA转变成DNA的酶。此时,DNA会寻觅细胞基因并将其整合,而后产生出新的病毒粒子。研究人员再将这种还原病毒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6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被认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旋杆菌极为普遍。根据《HP感染率与不同环境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8.
龙夫 《科学之友》2005,(15):75-76
近日美国卫生与人类健康部颁布了最新的第十一版<2004年-2006年致癌物报告>,与两年前的老名单相比,其中增加了17种新的致癌物,使致癌物的总数上升到246种.  相似文献   

19.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有些人常会口干舌燥,甚至会因“嘴破”而痛到连喝水、吃东西都有困难。医学界目前发现,口腔溃疡病原为病毒感染,导致口腔溃疡的病毒有两种,分别为人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一种疱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潜伏于血液中的T淋巴球,EB病毒则是潜伏于血液中的B淋巴球,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人体处于以下三种情况时就会诱发口腔溃疡。1.免疫系统异常:医学研究发现,导致口腔溃疡的病原为原发性病毒,人们被感染后进入人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里,并在细胞…  相似文献   

20.
董敏  章静波 《自然杂志》1997,19(4):242-242
疱疹病毒与卡普济氏肉瘤(KS)的发病有关,这一发现为检测感染该病毒的诊断试验铺平了道路。免疫系统虚弱的艾滋病患者常易发生KS,这是一种以血管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常在皮肤表面形成椭圆形紫红色的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