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地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成差别较大,说明沉积物的物源对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成分组成的横向分异具有很大影响;且元素的分异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明显,其中SiO2含量与Al2O3的含量负相关性显著,说明SiO2主要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沉积物中,而Al2O3则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沉积物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Al2O3、Fe2O3、Mgo、MnO的陆源特征和CaO、Na2O的海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寨港、清澜港和新盈港沉积物表层中的Cu、As、Zn、Ni、Cr元素含量均高于海南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Cr、Cu、Ni、Zn相互问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这些重金属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湿地,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和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重金属污染的源和汇,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方面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认为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重视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在柱状样中的垂直分布的研究,加强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分析等,以便为探讨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污染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扎龙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的影响,选取了结构型脆弱因子和胁迫型脆弱因子.利用GIS技术从空间角度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等级分为5级,生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级图,得出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总体上属轻度脆弱,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恢复对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客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营销策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闽清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要做好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处理好保护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与利益诉求.文章通过介绍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的类型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博弈模型对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分析.最后,对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3~7月和2005年4~5月,笔者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天然次生林中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人工招引的初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人工巢箱不同悬挂方式条件下,天然次生林中次级洞巢鸟占用巢箱的种类组成;人工巢箱对次级洞巢鸟繁殖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评价或预测水环境中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水质的影响,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过去几十年里化学手段分析水质以其分析标准化,能够准确检出目标污染物的含量等优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化学手段耗时长,检测费用高,较难实现连续监测,且不能准确区分不同性质污染物的毒性程度.为此,生态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用生物指标评价水质,将水污染所造成的群落结构的变化加以量化,从而利用生物有效地评价和监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在畚箕窝、三分石、婆婆石等地采集了7个典型自然土壤剖面样品和耕地土壤样品.在分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相关资料和考察结果,对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此研究可加深对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集于2010年挠力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下的舟形藻科植物72个分类单位,隶属于14属,包括62种10变种.  相似文献   

1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水禽的重要繁殖地 .据调查 ,在该区繁殖的水禽有 5 2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 8种 ,Ⅰ级 3种 ,Ⅱ级 5种 .水禽的生存环境已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跳蛛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1992-1993年4-10月甘肃境内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所辖区内跳蛛科的区系研究,共获标本300余号,初步鉴定为34种,隶于22属。在区系成分上古北界种5种,占总种数14.7%,东洋界9种,占总种数26.4%,广布种20种,占总种数58.5%。  相似文献   

13.
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1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名录》,白马山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7科44属49种(不重复计算,包括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6科6属7种,被子植物28科35属39种,占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46 67%,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总种数的12 63%.按生活型划分有木本植物29种,草本20种.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古老孑遗性,单型科(属)、少型属占绝大多数,中国特有属比例较大,占总属22 73%.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也是银杉生态研究的理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蝶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蝶类97种及亚种,隶属于8科、67属,其中有27种及亚种为甘肃省新纪录,绢蝶科Parnassius属3种为我国珍稀蝶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2011年9月,采集到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标本670号.鉴定到天蛾56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6属.其中有保护区7个新记录属和2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分布的天蛾占甘肃省天蛾科总属的81.25%,总种数的70.0%.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9属24种,属的优势度为34.62%,种为42.86%);面形天蛾亚科为次优势类群(有7属11种,属占26.92%,种占19.64%);透翅天蛾亚科为罕见类群(有2属5种,属占7.69%,种占8.93%).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17.86%;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29.2%;两界兼有的种类占53.57%.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天蛾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和2006年4~7月对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物种组成与斑块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鸟类群落物种数随次生林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营洞巢和灌丛巢鸟类受面积因素较小;营地面巢和树冠巢鸟类受面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及水质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示生物方法,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湘江长沙段3个样点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属61种.浮游植物在区系组成上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3个门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菱形藻(Nitzschia)和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衣藻(Chamydo-monas),裸藻门的绿色裸藻(Euglena)等.所有采样点的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指标.指示生物评价方面,藻商评价结果显示湘江整体上属富营养型;污染程度分带评价显示湘江长沙段整体达到α-中污和β-中污水平.此外在湘江各样点鉴定出多种耐有机污染和耐重金属污染藻类,显示江水受到有机物,很可能也受到重金属镉、锌和铜等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示生物方法来评价湘江水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综合纸层层析法分析了72株从神农架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土壤分离出来的,并经过鉴定的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类型,将其与已知抗生素的纸层层析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的链霉菌能产生出多种不同的抗生素,有的层析谱型易于归类;有的层析谱型则缺乏规律性,不能确定其所属类型。分析结果还表明抗生素的产生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雉类是典型的森林地栖鸟类,其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森林类型、质量和保护状况的指标.2004-2007年对江西武夷山的雉类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区内分布有雉类7属7种,分别占我国雉类属、种的33.3%和12.7%.其中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生境多样性和食物资源的丰富性为雉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保护较好.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保护区的科研基础薄弱,资源状况不清,且栖息地片段化严重,加上天敌和旅游活动等的影响,雉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保护区尚需加强对区内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对雉类的科研监测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