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而是科技、经济、教育、文化、伦理等诸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人类的进化也不仅仅是征服自然的能力的进化,而是人类心灵的整体和谐进化。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学校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存在着自己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新一代人的造就,新精神、新思想的构筑、锻造,新科学技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罗琦 《甘肃科技》2001,17(5):46-46
从造成环境污染的几个因素看,化学因素造成的污染远比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要严重得多,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方面,笔者有以下思考并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人类和环境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经验证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那么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就协调发展,相反,则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干扰能力的加强,更要注意从资源环境开发、社会经济发展等系统的高层次结构人手,研究工程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区域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规划,选择与之匹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把握开发利用程度,寻求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发展途径,强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工程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实现人——地——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环境中的活跃因素——水进行改造与利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又相互的适存造成了环境生态条件的变化。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的中、下部,随着建国以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河北的水环境起着剧烈的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灌溉面积,改造了盐碱地,同时引起咸水区的缩小。但是,随着地表与地下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等。因而,从环境变迁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发资源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人类拥有的资源量陡然下降,人类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而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国际社会在积极寻求全人类持续发展的良策。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资源与环境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源和环境是开发与建设的对象。正确理解“资源”与“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的战略问题 ,我国承受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环境科学经历了环境工程治理为主的阶段 ,理科介入的污染机理的研究及治理阶段 ,在2 0世纪 90年代 ,不但文理各学科相互交融综合 ,而且环境人文科学也在飞速发展 ,环境科学已深入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环境教育既包含环境专业的进展 ,也包含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世界各国已为环境教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国的环境教育也出现了可喜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基础。这几年来南昌市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南昌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协调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对于实现南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城市的进化过程。物竞天择,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导着大千万物生生不息的发展。城市也是生命体,原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进化成为了乡村;运输能力的提升,进化成为了城市,道路就像城市的血管,承载着各种客流、车流、物流;为信息传输单独修建了光纤城域  相似文献   

9.
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地球上的生命伴随地球的发展而进化,期间大部分时间里,生命只存在于海洋.伴随地球大陆漂移、物理环境及气候的变化,生命由海洋迁徙到陆地,逐步进化演变并出现人类.由此,人类和自然走上了一条相互冲突的道路,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正是"生命因地球变化而变化,地球也因生命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揭开了人类起源之谜后,人们又将人种科学的研究转向了未来。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飞跃,医学技术的革新和对自然的改造——这一切能否左右着未来人类的自身发展?人类受自然的进化作用是前进,还是衰退,抑或"定形"? 对此,一些研究人类进化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假设,向我们描绘了未来人形体变化的三种趋向。有些预言听起来有如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行了100多年,对于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基本上有了结论,即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二是人类的祖先究竟出现在哪个地方,现在多倾向于来自非洲。另外,关于解剖学上现代人的起源,主要有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种假说。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本期我们组织了几篇文章,向读者介绍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多的了解这一前沿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丰富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社会物质要求;生产建设活动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浪费,生态环境质置严重下降等问题,特别是国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各种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使自然界生命所依赖的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人们终于认识到:高消耗、高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需要,必须寻找一条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央从1999年以来.连续四次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就是要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科技进步。与此同时,科技、经济与社会又相互制约。因此,科技、经济与社会三者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要通过进行制度变革、给科技进步提供物质保证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等途径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客统一是主体通过能动自主的活动不断地构建外部对象世界并接受对象世界的构建,形成一个既合乎规律又合乎人类目的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主客体不断寻求统一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寻求主客体统一的过程中,出现了主客体关系的异化,从而导致了人类社会不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面对发展不协调出现的全球性问题与困境,人们逐渐认识到正确对待主体与客体、追求主客体的统一才能摆脱当前世界面临的发展困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是一个无限上升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区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作为这些不同的阶段,就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本文认为:物质形态是机能与结构的对立统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机能与结构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物质形态的进化。文中分析了我们所属的总星系在物质形态进化上的历史,认为大体可以追溯到和划分为四个阶段:物理物质形态,化学物质形态、生命物质形态、人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人类既不能被动的受自然支配,也不能任意支配自然,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才能使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向学生进行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