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粤北丹霞盆地晚白垩世丹霞组碎屑岩为对象,采用冲击动能为2.207 J的N型回弹仪对其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击数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通过对韶关仁化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晚白垩世丹霞组出露的巴寨段和锦石岩段砂岩岩体进行原位回弹测试及声波波速测试试验,并对原位测试点岩体钻孔取芯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由现场回弹测试、声波波速测试和室内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可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晚白垩世丹霞组出露巴寨段和锦石岩段砂岩的回弹值与岩体强度大体呈线性相关;砂岩、砾岩及砂砾岩的回弹值与波速呈线性相关.对波速、回弹值与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拟合曲线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回弹值预测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快速获取丹霞山景观危岩体的强度指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红层及发育的地貌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 .红层主要形成于三叠纪至早第三纪的炎热、干燥的地质历史时期 .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 ,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 ;各地区、各时代地层所夹岩层不同 .红层为陆相碎屑沉积物 ,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 ,许多盆地和湖泊受到了后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抬升 .由于各地区红层受到构造影响的强度及方式的不同 ,所含夹层岩性不同以及所受外力作用不同 ,使得在红层上发育了多种地貌 ,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 .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各地区红层的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不同,红层中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致密含钙砂砾岩地层岩石类型多样,含钙屑砂岩、岩屑砂岩、炭质砂岩、砂砾岩等,然而含钙砂砾岩地层不同岩石类型测井响应差异小、识别难,岩性识别成为制约该类储层有效勘探开发的关键.以多级交会图为手段,详细分析各岩石类型测井响应特征及差异的内在成因,确定各岩石类型在测井交会图上的分布区间,实现岩性逐级判别.首先将含钙砂砾岩地层岩性分为煤、泥岩、砾岩、砂岩四大类,采用电阻率、伽马等测井方法识别四大类岩性;然后,根据砾石含量将砾岩分为含砂砾岩、砂质砾岩两小类,采用电阻率、中子等测井方法对砾岩进行细分;接着,根据组分及粒度将砂岩划分为炭质砂岩、中-粗粒钙屑砂岩、细粒钙屑砂岩、钙屑粉砂岩-常规岩屑砂岩四小类,采用电阻率、伽马等测井方法对砂岩进行细分;最终实现基于多级交会图的含钙致密砂砾岩地层四大类八小类岩性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薄片吻合较好.该方法为明确致密含钙砂砾岩地层各类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岩性剖面及确定有利储层展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宏观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能更好地对盖层封油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盖层岩石发育的沉积环境、盖层岩性、厚度分布 ,揭示了泥岩盖层平面上的延展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统计志留系已发现的沥青砂岩及各种油气显示分布与盖层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盖层对油气封堵作用的有效性 ;结合盖层样品实际突破压力测定 ,建立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 ,对盖层的封油气能力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中亚段两套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封油气能力 ,对志留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丹霞盆地上白垩统丹霞组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岩石组合,目前缺乏对其砾岩物质组成及其物源的深入研究。本次通过14个丹霞组巴寨段砾岩露头的观测,统计其砾石的大小、岩性、磨圆度、球度及风化程度,进而结合盆地基岩特点,探讨砾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丹霞组砾岩的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度中等,风化程度较低,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河流主导的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明显的多物源和近距离堆积的特点;盆地北部的晚古生代灰岩、石英砂岩地层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仁化东部的花岗岩可能也提供了少量物源。  相似文献   

7.
早在唐末时,丹霞山的锦石岩就已成为了人们的旅游景点,文人墨客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了不少的诗作,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锦石岩的历史、锦石岩的形成、锦石岩及锦石岩洞的景致、锦石岩的人文历史等,表达了诗作者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情与情怀。。  相似文献   

8.
基于室内三轴测试获得地层条件下6种岩性岩石(深层长石岩屑砂岩、硬石膏质泥岩、泥质硬石膏岩、中深层岩屑砂岩、泥页岩及煤岩)声学及力学参数数据,对岩石物性、静态力学参数及动态声学参数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岩石密度与动静态力学参数间关系好于孔隙度,岩石密度与Vp间相关性好于Vs;岩石密度、孔隙度或纵横波波速与杨氏模量的关系好于泊松比;动态Vp/Vs与岩石孔缝及物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所测试6种岩性岩石中,由于泥质硬石膏岩密度大且致密,其动静态杨氏模量大体相当。其它各类岩性岩石动态杨氏模量值均大于静态值,平均约大30.5%;硬石膏质泥岩、泥质硬石膏岩和中深层岩屑砂岩的动态泊松比值略大于静态值,深层长石岩屑砂岩、泥页岩及煤岩的动态泊松比值略小于静态值,但动静态泊松比绝对差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裂缝性储层的层间力学性质差异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准确识别岩石力学层结构并建立与裂缝分布的关系,对于提高裂缝预测和建模精度至关重要。以库车坳陷D气田深层致密砂岩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基于力学实验、古孔隙度恢复和数值模拟方法,识别泥岩隔夹层和裂缝特征,恢复古孔隙度、古弹性模量、古泊松比及古应力场,探讨岩石力学层与裂缝发育之间的关系,建立力学层-裂缝层综合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岩石力学层常以岩相、隔夹层、力学参数的垂向差异为主控因素,单一岩性条件下,层厚与裂缝密度负相关,与裂缝间距正相关,复合砂岩条件下,层厚与裂缝密度正相关,与裂缝间距负相关;裂缝密度、长度与泥岩隔夹层频率负相关,裂缝平均间距与泥质含量负相关,在互层条件下,砂泥岩厚度比约为6.7时,裂缝密度呈现高值,中尺度缝以层间穿透缝为主,小尺度缝以层内缝为主;弹性模量与基质孔隙度幂指数正相关,泊松比则与孔隙度"躺椅式"负相关;岩石力学层和裂缝发育对应模式可划分为水平型和褶皱型两大类,进一步划分为厚层砂岩低密度裂缝型、中层砂岩+薄层泥岩高密度裂缝型、厚层泥岩+薄层砂岩中密度裂缝型和等厚泥岩+砂岩低密度裂缝型。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地震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石炭系深部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深部岩性以火山岩为主,其次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研究区发育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5类火山岩,岩相类型主要为次火山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沉积岩可细分为砾岩、砂岩和泥岩;该区变质岩主要分为动力变质岩类的断层角砾岩及区域变质岩类的浅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西北部靠近逆冲带附近,在深埋期形成的区域浅变质砂岩及泥岩发育,东南部克—百断裂附近溢流相的火山熔岩较发育,东部爆发相的凝灰岩发育,东北部沉积岩较多。研究后认为,不同的岩性和岩相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动力变质成因的断层角砾岩和属于溢流相的安山岩物性最好。该研究结果对于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深部储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丹霞地貌分布广泛,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旅游地貌资源。与典型的丹霞地貌相比,尚可区分出一种岩性不够坚硬、但有上复坚硬顶盖保护的类丹霞地貌,文中分析了省内丹霞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特征、类型、发育过程及内外动力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丹霞地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鉴于目前在对山东丹霞地貌探讨较少的状况下,对地区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貌是在沂沭断裂带作用下,在白垩纪形成的沉积碎屑岩,经后期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悬棺葬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棺葬是古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古老丧葬形式.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悬棺葬不仅反映了行悬棺葬仪式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迁移等情况,其分布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地理规律性,多分布于临水的山崖上,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在中国南方的丹霞地貌区分布了很多悬棺葬遗迹,有现存最古老的悬棺葬,也有最典型的悬棺葬.这已经成为丹霞地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悬棺葬的葬式及其地理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悬棺葬地区分布和地貌的关系,特别是与丹霞地貌的关系.最后就福建、江西、湖北丹霞地貌区比较集中的悬棺葬分布情况作了简要的阐述.最后文章认为丹霞地貌所特有的自然条件为悬棺葬的分布提供了基础,神秘的悬棺葬也为丹霞地貌增添了迷人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江右信江红色盆地丹霞地貌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强  舒晓波  王军 《江西科学》2002,20(2):104-109
以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晚年对江右信江红色盆地的旅行考察为研究对象 ,将该盆地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分类 ,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丹霞地貌藓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熊源新 《贵州科学》2001,19(4):54-64
根据采自中国黔北赤水、习水丹霞地貌地区的530号藓类植物标本的整理、鉴定,得到该区藓灯植物31科、68属、126种、3亚种和2变种。文内讨论了该区藓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份。认为黔北赤水、习水丹霞地貌地区的藓类植物在优势科、属的组成上均和贵州多数地区基本相同。在区系组成成分上以泛北极成份为主要地理成份,占总成份的44.27%。古热带及其共有成份也是本区区系成份中重要的外域成份,占成份的35.11%。在探讨了该区藓类植物和贵州多数地区藓类植物的分异后认为:藓类植物的区系分布,和影响空气情况的因素有关,与影响土质条件的因素关系并不密切,所以,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可能有着明显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同域分布着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其形成的异质性生境可能促进物种的分化适应以实现植物物种形成与维持。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土壤与生境差异,分析了苦苣苔科植物在这两类生境上的分布格局、专性程度等,解释这两类生境对苦苣苔科物种分化与特有种维持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丹霞地貌的土壤更偏酸性,土壤含钾量极高;喀斯特地貌土壤则呈明显碱性,土壤含钙量极高。苦苣苔科植物专性或偏好喀斯特生境的物种有162种(占31.58%),花期集中在4—10月(87.04%);丹霞生境专性或偏好的物种27种,花期集中在8—9月(44.44%)。另外有一部分类群同时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着较广的分布,但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如在两类生境都有大量分布的闽赣长蒴苣苔,在丹霞地貌上的种群花期较喀斯特种群的约早2个月。这些结果证实,中国南方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不同的土壤性质及相关环境与气候特点,促进了苦苣苔科植物物种分化,可能是我国南方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较多狭域特有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Danxia geomorphology of China: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nxia Landform belongs to red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 landfo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d cliffed scarp. The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research in China experienced three historic stages, i.e. initial establishment, taking shape and expanding since the concept "Danxia Landform" raised by Prof. Chen Guoda in 1939. As a new branch of geomorphology, Danxia geomorphology research is now stepping its ripe stage. In the 1990s, the search enters into an unprecedented grand occasion at the prompting of tourism exploi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湘西地区地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地貌风景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区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类型,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全、品质优等显著特点.同时指出了本区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开发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提出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自然遗产湖南莨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莨山的旅游开发对于促进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空间格局,交通条件,旅游产品,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莨山丹霞地貌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莨山旅游开发的成功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