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艺术作为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发展既有共性又不乏个性.本文主要谈古希腊艺术发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主旋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代的科技创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互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历史发展的轨迹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和传播,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目前,世界各国都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努力打通技术和文化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21,30(6)
正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类从诞生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就是从野蛮的原始时期发展到现代的科技文明。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然而,科技的发展未必会同步实现社会文明,科技与文化之间并不必然构成正比关系和等值关系,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神话;但是,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们关注文学与科技之间差异和对立的惯常做法,本文提出,文学与科技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发生学意义上,文学与科学具有共生性和互通性;从文化史的角度,文学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特别是科技对文学有较大的冲击和推动作用;在当代,文学与科技存在种种复杂情况,文学在向高科技致敬的同时也有担忧和反思。研究和把握文学与科技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文学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认识文化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文化的独立与强大是一个民族真正独立并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文化与科技是人类对于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两者同源于一个世界,又以不同的形式揭示和表达着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谭峰 《广东科技》2010,19(9):82-82
<正>科技发展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历史轨迹,不断加速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脚步。科技与生活已经相互融合,与我们难分难舍。生活孕育了科技,多彩的生活提供了科技发展的平台,生活的追求提供了科技进步的动力,生活的艰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对话是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重大思想主题,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出走——返回”的模式“还乡”叙事,具有深厚而特别的文化意蕴,是对中西文化对话与互审的表象诠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还乡”叙事留存着历史各个进程中新旧思想不同板块对撞进发的思想火花,记载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关系的艰难持久而又不断深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改变文学虚构、历史真实的二元对立思维,有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大传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人类文化现象和文明起源,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学与历史互动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主观建构性。苏美尔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王表》既有文学的线索,也有史料的价值。通过看似夸张的记录,表明了早期文明起源过程中,王权神授、争夺王权与神化国王的现实,并具有文化传承上的心理真实的意义。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这是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数字化、智能化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科技、文化、军事等无不被烙上数字的印记,印证着科技的支撑力量和巨大潜能。《科技文明探析——数字时代的科技、文化、军事》通过对数字时代的科技、文化、军事的深刻剖析和思考,探讨了科技文明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护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我国世界遗产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影响,正面临着破坏和毁灭的危险,世界遗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提高对保护世界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保护力度,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国家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涛  李淼 《科技信息》2007,(28):149-149
人类社会的衍变影响着艺术设计发展的轨迹,艺术设计的发展又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艺术设计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陆伟 《科技信息》2012,(22):210-211
高科技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具有空前巨大的影响。高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把科技革命的意义放到人文视野中来体认,培育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实现科技文明与人的道德健全的统一、科技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以体现高科技对人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和性质。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进程中,人类活动也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界。本文从史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利用及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两个方面分析了环境变迁与文明进步之间的辩证、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一种共存文化,其“申遗”问题由来已久。汉字“申遗”不仅要突破语言文字作为申报主体的限制,同时还要面临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于汉字“申遗”过程的挑战。汉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仅自身形成了独特的文字文化样态,同时还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化样态;不仅促进了造纸术、印刷术等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世界,最终形成了汉字文明体系。然而,在现代文明及新兴科学技术影响下,汉字文化及其许多衍生文化面临发展困境,急需传承保护。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背景下,汉字文明这一人类独特的文明样态的“申遗”问题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研究基于对汉字书写识读及汉字衍生文化发展危机分析的基础上,以汉字文明作为“申遗”主体具体论证“申遗”路径及其可行性,进而阐述汉字文明“申遗”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0,(17):63
"近世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子和态度,文明是人类生活的成绩。标示人类进步有三个‘尺度’,一为智识,二为权力,三是组织,三者互为有机。"民国先哲任鸿隽曾在中国科学社的讲坛上这样论述过科学和平民的干系。互联网时代无疑是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剧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组织系统的进步和权力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对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的生成环境作一系统考察。发现从商甲骨文到秦汉隶书。具有无限审美意蕴的各类书法图式均伴随着理性思维的不断成熟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厦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功能的全面实现和书法艺术本体的逐步觉醒。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观念的生成是民族文化、文明逐步发展进步的结果。正是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文明史。给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生成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使之能在文明、理性、觉悟的怀抱中诞生其自觉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