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对AD的发生机制缺乏足够了解,临床防治困难.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衰老角度探讨AD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包括衰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衰老促进AD发生的作用机制、以衰老为干预靶点的AD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科学家丹·埃尼格博士和同事的实验显示,老年鼠生育的后代寿命较短,并且衰老迹象更明显,这主要是与寿命控制相关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发生了变化。该结论也可能适用于人类,年长男人的精子及其生育的后代都有所谓的表观遗传变化。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长期以来,大龄母亲生育一  相似文献   

3.
雌性生殖衰老(卵巢衰老)相比其他机体器官衰老发生更早,卵巢衰老不仅使女性丧失生殖能力,还会引发与生殖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阐明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延缓卵巢衰老、治疗卵巢早衰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其他实验室有关重要发现,主要总结卵子数量下降(如成年卵巢无新生卵子)和卵子质量下降(包括端粒、氧化应激、表观...  相似文献   

4.
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端粒相关基因突变造成的一系列加速机体衰老的遗传性疾病的统称.近年来国内外,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在端粒相关衰老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阐述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探索衰老过程中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和相应的干预手段,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和再生医...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衰老研究成果显著.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保持细胞年轻态"的分子开关,可以通过重设衰老的表观遗传时钟,使细胞老化的节奏放缓.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衰老研究成果显著.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保持细胞年轻态"的分子开关,可以通过重设衰老的表观遗传时钟,使细胞老化的节奏放缓.  相似文献   

7.
衰老是伴随增龄而出现的机体功能衰退的过程,涉及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面,呈现基因组不稳定、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信改变等特征.全身系统性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下降易诱发机体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揭示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解析衰老对器官稳态的影响,构建衡量器官健康状态的指标体系,研究干预器官衰老,以推动人类衰老...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逐年加速,我国已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可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深入阐释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分子细胞调控网络,寻找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临...  相似文献   

9.
营养与老年人健康——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如老年人群营养不足和不平衡并存,贫血患病率居各年龄组之首,有50%的体重不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群营养基础资料缺乏,某些营养素对老年人健康和慢性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不足等.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36-38
神经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多数神经精神疾病都与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异常和退变有关。深入研究神经细胞发育及退变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病理过程,并为这些疾病的防治以及新药的开发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对于这些衰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科研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1月7日,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体系,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中鉴定出新的衰老调控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可延缓机体衰老的新型"基因疗法",扩展了学界对于衰老基因的认识,为延缓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干预靶标与新型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衰老是有机体各项生理机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衰老过程中神经系统功能下降是造成感觉、运动和认知等行为退化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我国衰老的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就神经系统信号和机体寿命调控、神经系统衰老和行为退化、神经系统衰老的生物学机制和延缓神经系统衰老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延缓衰老,防病健身,一些人总是想到鹿茸、人参、冬虫夏草之类的大补珍贵之品,或想到私人医生、健身俱乐部之类,总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钱,天生天灭。殊不知,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要照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延年益寿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对如何延缓衰老进程,使更多人达到极限寿命的研究日趋深入。尤其是最近20余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都有重大发现,对衰老的发生、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生命的进程可分为发育期、成熟期和衰老期。我国按衰老进程将45~59岁划分为老年前期,60~89划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3-13
据我们在“九五”攻关期间,对老年期疾病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1种或数种疾病。常见疾病中有:2型糖尿病(5.89%),痴呆(4.6%)和前列腺癌(3.6/万)等,在60岁以后,伴随着身体衰老和退行变的进展,这些疾病呈现增龄性增加。如糖尿病患病率从60岁起,每增加10岁,递增3%~5%。这些宏观数据强烈提示着老年常见慢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但是临床实践中,一直缺少基因组基础上的分子检测技术,原因是这些疾病的因果关系不明,因此,联结衰老和老年期疾病易感基因进行研究,立足于现有的对糖尿病、痴呆和前列腺癌病因学的知识的理解,探索和中国人糖尿病、痴呆和前列腺癌关联的易感基因,初步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可使人们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生本质的认识,提供潜在临床应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产生的结果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该过程不仅涉及到获益,往往也涉及到损失。以往对跨期选择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获益情境,而损失条件下的神经机制仍属未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通过获益和损失对称设计的两个决策任务,考察了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对获得和损失进行折扣的神经机制并不对称。一般来说,当被试对未来的获得与损失进行选择时,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都发生了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不仅这两个区域的脑激活更强,脑岛、丘脑、背侧纹状体等区域也显著激活。其次,如果被试需要对即刻获得选项进行选择时,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质都会发生激活;而在折扣损失时,前扣带回、脑岛和额上回都会发生激活。这些结果说明,人类的大脑对未来损失比对未来的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诸如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这一研究结果为揭开跨期选择时间折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交大天奎生物医药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开发了多种用途的脂肪酸药物在生殖内分泌失调和老年退行性疾病方面进行应用.平台建设依据老龄引起退行性疾病的规律,提出从提高机体还原能力、储备能力、应激能力、抗细胞凋亡和抗基因突变能力达到抗衰老和内分泌平衡调节的目的提出通过激动肝脏靶器官或靶蛋白受体等的集合效应,通过提高线粒体细胞功能转化激活机体ATP,IP3、CAMP、CGMP、PKA、PKC、DAG等第二信使物功能,对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发挥整体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正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chorea),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由美国医学家乔治·亨廷顿于1872年发现,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亨廷顿基因(huntingtin,HTT)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团,在脑中积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一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稳态失衡是衰老及肿瘤、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老年重大疾病的重要诱因,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靶标和手段。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其过程包括损伤感应、信号激活和传导、效应等不同阶段,涉及分子识别和靶向募集、信号激活和传导、损伤修复和基因转录、细胞凋亡、转化与衰老等生物学过程。DDR依赖诸多损伤修复因子的直接参与,也需要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及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可逆性翻译后修饰的精细调控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项目"参与DNA损伤应答的新型蛋白质机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研究"针对DNA损伤应答的动态过程,聚焦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筛选、鉴定新型调控染色质重塑的蛋白质机器及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阐明其对DNA损伤应答的时空调控机制,阐明其结构特性,揭示其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DNA损伤应答缺陷,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稳态失衡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机制,筛选靶向先导化合物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为药物研发、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3月2日发布消息,该所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报道长链非编码RNA在健康长寿老人中的表达规律,并发现一些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可能充当着抵抗衰老的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广泛参与人类疾病发生机制的调控元件.过去的研究发现,其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深入了解人群寿命延长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课题组以百岁老人及其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对121个个体(包括76个百岁老人、54个百岁老人的F1代以及41个F1代的配偶)的血液样本进行深度转录组测序,挖掘lncRNA在衰老及抗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由遗传发生扩增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重复序列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更多的证据表明突变型亨廷顿蛋白(m HTT)对大脑的神经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发育因素同样在其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焦m HTT对HD神经发育过程的影响,论述大动物模型在HD发育研究中的优势,并探讨早期调控治疗HD的潜力,为早期治疗亨廷顿舞蹈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