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图书馆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乡村自身条件所限,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短板日益凸显。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流动的视角分析当下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情况,阐明其建设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对乡村图书馆建设有所促进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马克思在揭示国家阶级属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与社会矛盾对立的一般属性。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逐步消除国家与社会的对立和矛盾、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与国家均在民族政策、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作出过调适。这种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双向调适,是我国古代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互动交往的良好典范和当今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4.
乡村政府治理是国家法关于乡村治理的基本制度设计,然而实证研究的结论是,这一国家法规则在实践中趋于失效,基层行政权力异化现象严重,村民对于自己的权利主张漠然.克服这种国家法失效的状况,除了提升村民的自主权利意识外,重要的是如何限制基层行政权力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认同与调适、互动与和谐、博弈与冲突的关系。探索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启示有五:一是国家制度建设是巩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根本,二是地方基层组织是稳定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石,三是赋税“取之有度”是维系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核心,四是上下良好互动是维护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关键,五是加强国家治理是筑牢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这些启示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承担者,其专业核心素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作用尤为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重在重塑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基于国家相关文件政策、《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乡村教育振兴实际,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重塑应突出政治感悟修养、乡土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素养、卓越能力修炼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权力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社会权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制衡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基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这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当前我国发展和谐社会就要求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做适当的让渡,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辛亥革命的发生说明了国家要确保其自身的强大,必须积极地培育其公民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在体制上建立起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纽结.生态文明状态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的正和博弈关系.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模式下建设生态文明,应在增强国家能力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大举措被提上日程。建构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有利于缓解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威信。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建构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以实现当前我国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建...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型时期下,由于社会不公平感增强、社会流动性增加、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和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实际效力等现象的出现,使社会诚信失序的现象愈加严重。文章提出要缓解并改善这一现状,必须通过培养人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关注人们的道德激励与利益动机的相容性,重视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法律作用,全面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建设等外部机制来规制社会失序乱象,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法律和道德等内容的综合责任体系。在我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应对国际潮流,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紧迫需要,而且它体现和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努力处理好与社会、自然、员工、消费者和弱势群体等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存、共生、共进、共享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乡民的精神状态,增强乡村的经济能量,凸显乡村的社会地位。尽管近些年乡风文明建设已经获得长足进展,但由于社会责任不明确,导致了乡村文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乡风文明管理主体时常缺位,乡风文明权利主体素质偏低,乡风文明社会价值缺少追问等等问题。明确社会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加大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评估体系,确保乡风文明管理主体到位;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乡风文明权利主体意识;统筹城乡文明,彰显乡风文明社会价值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责任入手,着重分析了图书馆在民主法治建设、公民公平获取知识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公民社会责任视角,剖析了和谐社会中的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并提出了知荣辱、有道德、重实践等增强公民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演进的历程表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完成中国传统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关系到中国能否进入一个民主与法治的时代。从探讨乡土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概念出发,反观中国社会转型的症结所在,可以发现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其中的一条主线和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理论是介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资本理论所倡导的信任与合作可以唤起人们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是在批判技术决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赋予社会的因素在技术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惠关系,从而避免了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的片面性与极端性,更接近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客观情况。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中以及技术的选择和技术创新等层面,分析了SST语境中的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而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共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发展,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主体。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而历史上出现的和谐社会并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为真正的和谐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做准备。和谐社会具有价值判断的属性,具有开放性,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提出倾向于社会形态,县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