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BrO3--木糖-丙酮-Mn(2+)-H2SO4体系统的化学振荡反应,测定了振荡反应的条件和典型的振荡波形,研究了反应物浓度,Cl-,Br-,Ag+及丙烯腈等各种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测定了温度对振荡诱导期,振荡周期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得到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研究了各金属离子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以及Mn(2+)的催化作用.考察了N2流代替丙酮时的振荡现象,从而对丙酮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作了说明.分析了振荡反应的产物,并测定了体系中BrO3-和木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对振荡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认为在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时,存在低界面张力机理,润湿反转机理和表面电性反转机理。在驱油剂浓度达到600 mg•L-1时,采收率可提高5%~6%。可以推测,具有吸附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有这几种驱油机理,并具有一定的驱油潜力。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 using potentiometric method, first reports the oscillating behavior of the system of L-lysine--BrO3^- Mn^2 - H2SO4-acetone.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FKN mechanism, the mechanism of the B-Z type oscillating reaction using lysine as organic substrate has been explored which can explain experimental phenomena suceussfully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oscillatory induction period (tin) and the oscillation period (tp) of the system to the initlal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 are obtained .The B-Z type oscillating reaction using lysine and acetone as mixed organic substrates has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势法.首次报道了L—赖氨酸—BrO3—Mn2+—H2SO4—丙酮体系的振荡行为.根据实验结果和FKN机理.探讨了以赖氨酸作底物的B—Z振荡反应的反应机理.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得到了诱导期(tin)及周期(tp)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式。这种以赖氨酸和丙酮作混合有机底物的B—Z振荡反应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经多年研究,利用双曲柄机构中之连杆作平动的原理设计出同轴式摆动齿轮减速器,与少齿差减速器比较,省去了专门的输出机构,且工作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7.
在液隔电极式压电传感器的构造中,石英表面与溶液直接接触,而石英表面PH〉2溶液的溶液中带负电荷,因此可以吸附阳 型表面活性剂分子。本文以ESPS方法实时监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苯基溴化铵在石英晶体表面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大量实验,研究了在SiO2含量相同或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的表面活性剂在其含量改变时,对提高白炭黑DBP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在传统的酸性硅溶胶两步法生产白炭黑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一次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从而获得吸油值高、比表面积大、具有气凝胶特性的优质白炭黑·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进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可控制湍流边界层,电磁力的振荡频率对湍流的控制效果有影响,但并未讨论电磁力振荡频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展向振荡电磁力控制翼型绕流的减阻效果及其影响机理。实验在转动的水槽中进行,在翼型的背风面包覆展向振荡电磁力激活板,并将其浸入水槽中,利用应变传感器测量翼型的阻力,基于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开发电磁力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力的方向和振荡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对翼型绕流具有减阻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频率的展向振荡电磁力的减阻效果,发现电磁力的振荡频率为20 Hz时减阻效果较优,减阻效率可达到18%;展向振荡电磁力可减小翼型阻力的振动幅值,具有减震功能;当电磁力的振动频率与阻力曲线内小波动频率相近时,电磁力的减阻减震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前RC移相式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固定且对波形要求不高的一些电子设备中仍占有相当比重,但是对缺乏相关电路及信号系统知识的初学者而言,求其振荡频率及振荡条件竟成为一道难题.如果能适时地引入梯形电路的简单介绍,则RC移相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及振荡条件可以容易地求出。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抑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表面活性剂在化学抑尘剂中的作用机理、主要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抑尘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亣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良好的润湿、渗透、乳化等功能被广泛应用;在材料的选用上,表面活性剂逐渐由最初的阴离子型向非离子型和高分子型转化.但许多表面活性剂存在自然状态下难以分解去除,且成本高、润湿保水等性能差等缺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介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克拉夫点的测定,并研究了添加不同脂肪醇时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张力法测定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研究了各种体系的表面性质与温度的关系,并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对不同体系的变化规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胶膜是太阳能光伏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可靠性等性能,但火灾危险性较大。为提高水对EVA胶膜的灭火效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14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模型,研究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于EVA胶膜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计算了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分析了相对浓度分布、径向分布函数和静电势等参数,从分子尺度揭示润湿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效果最好,其中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sodium dodecyl diphenyl ether disalfonate, SLDED)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强,效能最为突出。在水系灭火剂中添加此类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水分子在材料表面的附着,达到高效灭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CH_2(COCH_3)_2—Mn~(2+)—BrO_3—H~+化学振荡体系的基础上,讨论温度、H_2O_2等因素对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将化学振荡反应动力学引入学生的实验进行设计,使人们更为广泛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自组织现象,更深入地探讨其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特性是当温度升高在水中变得不全溶解.常用“浊点”来表示它的重要特性.本文对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Tp)进行了测定,并测了添加不同无机盐和不同离子表面活性剂,控制不同pH值及缓冲液等外界条件所引起Tp变化,并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身亲水基因和碳原子数不同引起Tp的变化,从而发现Tp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表面化学原理对有关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离子液体具有很多物理、化学特性且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领域。评述了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等作为绿色介质在构建胶束、溶致液晶、囊泡、微乳液和乳状液等有序分子聚集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两亲分子和有序分子聚集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对各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在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及水溶液中自组装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类型、结构、影响因素、驱动力、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应用领域和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化学振荡反应延迟时间与微量元素Ag,Hg定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振荡反应在化学、生化、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向B—Z振荡体系内加入外界干扰离子Ag+,Hg2+,研究该体系起振延迟时间t廷与外加离子Ag+,Hg2+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并对该振荡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合成和表征了两种大环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NiL和CuL(L:高氯酸-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并且将NiL或CuL与表面活性剂(LSS,CTAB)组成的金属胶束作为模拟水解金属酶用于催化羧酸酯(PNPP)水解。催化反应系统的特征光谱分析表明,在PNPP催化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由Ni(II)或Cu(II)配合物与PNPP组成的中间物种,并由此提出PNPP催化水解的机理。依据本文提出的PNPP催化水解机理建立了用于计算动力学常数的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不同胶束和配合物结构对PNPP催化水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Hanson JA  Chang CB  Graves SM  Li Z  Mason TG  Deming TJ 《Nature》2008,455(7209):85-88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s are examples of double emulsions, in which dispersions of small water droplets within larger oil droplets are themselves dispersed in a continuous aqueous phase. Emulsions occur in many forms of processing and are used extensively by the foods, cosmetics and coatings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compartmentalized internal structure, double emulsions can provide advantages over simple oil-in-water emulsions for encapsulation, such as the ability to carry both polar and non-polar cargos, and improved control over release of therapeutic molecules. The preparation of double emulsions typically requires mixtures of surfactants for st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double nanoemulsions, where both inner and outer droplets are under 100 nm,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Here we show that water-in-oil-in-water double emulsions can be prepared in a simple process and stabilized over many months using single-component, synthetic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peptide surfactants. These surfactants even stabilize droplets subjected to extreme flow, leading to direct, mass production of robust double nanoemulsions that are amenable to nanostructured encapsulation applications in foods, cosmetics and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