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唐代传奇《霍小玉传》描写了大历年间长安妓女霍小玉与陇西进士李益的悲剧爱情故事。对于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历来学者多从李益的负心、唐代婚姻制度的限制、二人身份地位的悬殊等方面进行探析。本文试图从精神学角度解读李益的行为特征,并把他这种病态的神经症人格作为导致霍小玉悲惨命运的关键因素。而霍小玉对李益失望、悲愤造成的气绝身亡,对李益情感精神上带来沉痛的打击和巨大的刺激,严重加剧了他的神经症症状,也最终形成李益日后婚姻生活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一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情爱的表现虽然也呈现出种种复杂的景观,但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却是缺少悲剧精神的。它在文学对情爱故事的处理上集中表现为以大团圆为结局的结构模式。这种倾向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上日益增强。在唐代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莺莺传》、《霍小玉传》等悲剧精神较强的作品,在宋代话本中也可以看到《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找不到美好结局的故事,元代戏曲中不乏悲剧题材,但除个  相似文献   

3.
《霍小玉传》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传颂弗哀。其典型的人物形象,尚阀阅的社会制度,是这则悲剧真挚动人的主要原因,高超的艺术手法又为这曲恋歌凭添了一种哀缠绵,凄戾悲怆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莺莺传》、《霍小玉传》为切入口,认为寒门士子因追逐仕途经济之成功,不惜始乱终弃。而崔莺莺因出身甲姓,与出身卑微的霍小玉虽然处在同一时代,同为弃妇却命运殊途。作文者也因创作宗旨异趣而让后人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5.
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汤显祖的《祡箫记》《紫钗记》都讲述了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故事,三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霍小玉、李益和卢太尉的形象塑造各有特点。霍小玉从单薄到多维度;李益从"负心汉"到"痴情人"再到才子式的普通人;卢太尉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到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反面人物形象。三个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展现出作者不同的美学观念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对《霍小玉传》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霍王 ,历来注家为注“李元轨”有误 ,应为李晖 ;对照史传看李益 :在霍小玉死后 ,他实是个性心理变态者  相似文献   

7.
《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作为中唐的两大代表性爱情传奇,用一悲一喜的结局震撼着世人的心灵,他们悲喜的不同命运由众多的因素交织而导致,本文从社会制度,性格层面,所遇之人三个方面对其悲喜命运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代拟话本中的娼妓形象对唐代传奇中的娼妓形象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以《霍小玉传》《李娃传》与《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考察对象,可以看出唐代和明代小说娼妓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作者创作理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表明,中唐传奇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愫逐渐让位于晚明商品经济社会的现实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9.
《莺莺传》与《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两篇优秀代表之作。两部作品在写作时代、社会背景、故事结构以及人物设定方面均有相同之处,但社会风评截然相反。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政治状况,传统的女性道德、新旧道德并行以及政治斗争等三个方面是两篇传奇呈现不合理的社会风评状况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蒋防的《霍小玉传》与白行简的《李娃传》是唐传奇中非常著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源起大略相同,所处社会环境亦无多少不同,但其结局却一悲一喜,有天壤之别。这与作品的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理想追求有着极大的关联,同时,这种两极结局的形成还折射出两部作品作者的情感取向和人生理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2.
“净化”最早源于宗教,文艺悲剧的“净化”说实质是指人的情感的净化作用。追溯“净化”概念的由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考察并阐述“净化”说在当下审美化生活中的艺术观照功用和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悲剧“净化”说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情感现象,它涉及到人的身心情感的过滤与净化功能。对当下忙于生计、焦虑不安和忘却自我灵魂的人如何保持净化的心境、走向审美人生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将主人公玛丽放在"他者"的立场,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野草在歌唱》:玛丽是非洲大陆的流放者,殖民地社会的迷失者;玛丽是男性的依附者,父权制社会的屈从者;玛丽是他人眼中的疯癫者,种族隔离制度下社会的牺牲者,进而揭露了造成玛丽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基本人性的严肃关怀和道德伦理上的卓越见识。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第三空间"概念不只是一种物理意义的客观范畴,更是一种文化及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创新服务理念,将其打造成社会市场不同文化产品的共享平台;创新服务措施,通过"第三空间"构建读者(用户)体验计划,吸引他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雯娜 《科技信息》2009,(21):I0174-I0174,I0187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苔丝是这部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个美丽单纯的乡村姑娘,由于遭到纨绔子弟阿历克的引诱和玷污而改变了一生。所有的读者在阅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无不慨叹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阿历克的人物形象,也突破以往阿历克与苔丝之间的害人者与被害者的关系,就“恋爱”——人类这一话题来发掘出阿历克身上的闪光点。纵观阿历克对苔丝的追求.特别是从他悔悟之后,对苔丝的感情可以说是异乎强烈而真诚的。他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出发,不失时机地用金钱收服苔丝,他自认为待苔丝很不错,也许苔丝早晚有一天会对他心生情意的。但他忽略了苔丝的人生和情感,他不明白强迫苔丝做的一切都是她最痛恨的,早晚有一天会导致精神危机的爆发。阿历克无法理解苔丝,更无法理解自己的死。这个结局,不论是对阿历克来说,还是对苔丝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19.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