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海沙蜥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自然生境中沙蜥的生长和两性生长差异情况,于2001~2002两年间对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进行了6次标志重捕.结果表明:第一年8、9月出生的沙蜥到第二年的6月SVL、TL和BM都有显著的生长(P〈0、05),雌、雄个体的两性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6月至8、9月间,雌、雄个体的SV、TL和BM都有快速的生长(P〈0.01),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两性生长差异(雌性的生长速度小于雄性)(P〈0.01);第三年的6月至8月间,雌性的SVL、TL和BM仍在快速生长(P〈0.01),而雄性的生长则不显著(P〉0.05),雌性的三个生长指标的生长量远大于雄性(P〈0.01),并且SVL和BM的生长量与第二年的同期生长量非常接近(P〉0.05);四年以后,雌、雄个体的SVL和TL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都不再显著(P〉0.05),但是在体形大小上还存在极显著的两性异形(P〈0.01).在青海沙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雄性的生长曲线近似“S”形,而雌性则是非“S”形.雌、雄个体的生长受季节和年龄的影响,造成雌、雄两性成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雌、雄个体对繁殖的能量投入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华蟾蜍冬眠前后淋巴器官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及组织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MTB染色显示中华蟾蜍冬眠后(4月底)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最低,而后开始上升,至9月产卵前达最高值,然后又开始下降.冬眠前(10月底)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的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均极显著高于冬眠期(12月)和冬眠后(4月底)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P〈0.01),且冬眠期(12月)肥大细胞数均极显著高于冬眠后(4月底)肥大细胞数(P〈0.01).在冬眠期与冬眠后,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均无脱颗粒现象.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髓质、小血管附近及皮质和被膜下.经AB—S染色显示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3.
黔金丝猴血清雌二醇(E_2)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捕自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3年的5只黔金丝猴(Rhincpithecusbrelichi),2只雌性、3只雄性的血液标本,测定了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其中2只雌性E2值分别为15ng/L,10ng/L,2只雌性E2值为20ng/L1只未成年雄性E2值<10ng/L.以上结果与成人女性血液中E2值相比较,提示2只雌猴正处于卵泡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疆沙蜥(Phrynocephalus forsythii Anderson)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Micro-KJeldahl)、索氏提取法)Soxhlet Extraction)、原子吸收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对其粗脂肪、粗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初步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南骚沙蜥全体粗脂肪含量为28.25mg/g、粗蛋白含量为14.26mg/g,微量无素Cu、Zn、Ni、Co、Cr、例、Mn、sr、Pb及Fc铁含量分别为7.34μg/g、72.14μg/g、4.90μg/g、8.55μg/g、24.66μg/g、〈0.50μg/g、7.31μg/g、39.12μg/g、0.49/μg/g及557μg/g.因此,本研究为本地区民族医药开发以及药用蜥蜴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研究具有重点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及形态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徐州近郊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形态生理状况的研究表明,雌性金钱蛙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雄性。其越冬开始时间在10月底到11月初.越冬地点为水边洞穴。文中还给出了金线蛙冬眠前的肥满度、脂肪体系数、肝系数和生殖腺系数等形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南方鲇的繁殖群体的结构及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由嘉陵江采集的350尾南方鲇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渔获物的性比(♀:♂)为1.43:1,繁殖群体的性比为1.54:1.繁殖群体中2~13龄的鱼组成,雌性以4~6龄组为主(60.79%),雄性以3~5龄组为主(75.01%);雌雄性体长组成的主要范围分别为75~95cm(58.42%)和65~85cm(57.90%),体重组成的主要范围分别为4000~8000g(61.80%)和2000~6000g(67.10%).雌性的体重随体长的变化率小于雄性,而各龄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雌性群体的生长率明显高于雄性。雌、雄性的体重增长速度相关于年龄呈抛物线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22龄和4.84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性别因素对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本实验分别测定了3月龄Wistar(20只)和SD(20只)大鼠的10项血液学、8-9项血液生化指标和6项脏器系数,所测结果在同品种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结果表明,雄性大鼠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球比积值较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及碱性磷酸酶含量较高,而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较低;雌性大鼠脑和肺的相对重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山西临猗东亚飞蝗普通酯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临猗地区东亚飞蝗雌雄共64个个体的酯酶动力学特征及体外抑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个体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不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含量雌性个体为雄性个体的1.04倍。但是以α—NA,β-NA和α-NB为底物,雌性个体的酯酶活性分别是雄性个体的1.40,1.30和1.39倍.体外抑制表明,雌雄个体的B型酯酶含量分别为78.81%和59.70%.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复方决明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得每片复方决明片(0.25g/片)中含丹参酮ⅡA13.49μg,线性回归在0.04~0.64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0.81%.  相似文献   

10.
花鼠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西省隰县地区花鼠(Eutamiassibiricus)种群的繁殖特征.对繁殖期、年繁殖次数、性成熟速率,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做了分析研究.花鼠种群的总性比(♀/♂)为1.07,雌性略多于雄性,但是也随季节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刚出生的仔鼠性比为1.00,而幼年组则升为1.41,到成年组Ⅰ、Ⅱ组则降为0.92和0.88,老年组则为1.33,说明雌性仔鼠的成活率较高,怀胎、产仔等行为会增加成年雌鼠的死亡率,但雌鼠比雄鼠寿命长.花鼠年繁殖一次,交配、妊娠时间在3月-6月上旬.当年鼠越冬后(从出生开始计算月龄10个月左右)参与繁殖.成年Ⅱ组繁殖力最强,繁殖指数(5.50)高于成年Ⅰ组(4.17)和老年组(4.16).花鼠胎仔数3~7只,平均为5.04±0.13只.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产鲜活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每月分别检测其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糖原含量,以探明这3种主要呈味物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种贝类的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4月份较高,特别是2—3月份的质量含量均在2000 mg/kg以上,而6—8月份间的杂色蛤、皱纹盘鲍、褶牡蛎以及9月份的缢蛏的呈味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在呈味核苷酸含量方面,4种贝类在1—4月份含量较高,特别是缢蛏和杂色蛤的含量均大于400 μg/g,而7—10月份的含量相对较低;同时,4种贝类的糖原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2—4月份较高,9—10月份则较低。可见,4种海洋贝类在呈味物质的含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冬春季节高于夏秋两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功能性CuS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蛋白质的加入使功能性CuS纳米粒子的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建立了定量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人血清球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1-7.0 μg ml-1,检出限为13 ng ml-1,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25-11.0 μg ml-1,检出限为26 ng ml-1.该方法成功用于人血清样品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稳定、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3.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江西杜鹃的物候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布于井冈山的野生花卉江西杜鹃为研究对象,经2009~2010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获得了该野生花卉的物候期数据,结果表明:(1)4月中旬叶芽和新梢开始萌动和生长,此时植株进入生长期;(2)9月初花芽开始膨大,次年3月25~28日始花,4月15~18日开始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10月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15.
利用飞行磨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测定酱曲露尾甲Corpophilus hemiplerus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大部分的甲虫只作短距离的飞行(<30分钟),只有少部分的成虫可以作长距离的飞行(>30分钟);2.雌虫飞行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雄虫;3。雌虫每小平均飞行速度是1586米,雄虫每小时平均飞行速度是1195米,雌虫的飞行速度比雄虫快。  相似文献   

16.
由Sephadex G200分离的纯PHA注入家兔淋巴结。对注入PHA的3只健康家兔血清蛋白相对含量电泳分析,发现各种球蛋白相对含量均增加。还发现PHA治疗肝炎患者时出现了类似形式,但只r球蛋白增加,个别清蛋白/球蛋白倒置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虎纹蛙(Rana tigerina rugulosa)的食性与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报道虎纹蛙(RanatigerinarugulosaWiegmann)的生态习性特点.该蛙性凶猛,蝌蚪以活的小动物为主食,也会互相残杀,成体则喜吃昆虫和蟛蜞;繁殖期为4~8月,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形态为小片状,沿着水域的岸边分布;个体发育迅速,春末夏初产卵发育而成的雄蛙,在当年冬眠之前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18.
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年龄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野外环境中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模式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为研究这种差异是否与冬季可利用的能量有关,我们将动物按年龄和性别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雄性和亚成年雌性4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监测冬眠前能量贮存和冬眠季节冬眠模式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的入眠和出眠时间基本为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成年黄鼠冬眠季节的持续时间和深冬眠的累计时间短于亚成年组,与野外的研究基本一致.代表能量贮存量的最大体重值为成年大于亚成年,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体重出现时间也是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这与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相一致.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本质上可能受体内能量的贮存状况的影响,黄鼠能够利用可利用的能量减少冬眠表达.  相似文献   

19.
热带雨林土壤呼吸测定代表性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适当时段测定土壤呼吸以代表日平均值,可使短期土壤呼吸观测数据有效应用于土壤呼吸年总量的估算。笔者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使用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在不同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进行土壤呼吸连续日变化观测,评估了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月、7月和10月使用9:00—11:00作为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与24 h日平均土壤呼吸值相对差异可控制在10 %以内;不同月份9:00—11:00土壤呼吸平均值均与24 h日平均值存在偏差,10月相对差异最小,7月最大;选择9:00—11:00时段在多日尺度上可以代表日平均土壤呼吸值,所测算出的Q10值相对接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K~+、Mg~(2+)、Ca~(2+)、Cl~-等无机离子、卵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以及番鸭精清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释液中,缺少K~+时,精子很快失去活力;K~+浓度为10或20mmol/L时,精子活力最高,K~+浓度增至40mmol/L时,精子活力降低;稀释液中Ca~(2+)浓度为1或3.5 mmol/L时,精子活力明显提高;稀释液中Mg~(2+)浓度在0~4mmol/L之间变化时,对精子活力无明显影响,但浓度大于10mmol/L时,精子活力明显下降;高浓度Cl~-对精子保存不利,精清以及血清白蛋白能消除由于洗涤而造成的精子粘附现象,提高精子活力,稀释液中精清所占比例较低时,有利于精子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