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花柱通道细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狭叶歼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角质层;(3)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中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开花当天,部分通道  相似文献   

2.
对紫云英无菌苗进行接菌处理,以不接菌为对照。于灭菌无氮培养液中培养1周,在接菌处理的紫云英苗中,取根毛密集、形变明显的根段固定,同时在不接菌对照处理的紫云英苗中,截取相应部位根段固定。两组固定的根段分别进行塑料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根瘤菌处理的根段,其根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发育出大量壁内突结构,甚至在根毛细胞四周也发育出大量的壁内突结构,属典型的传递细胞。经透射电镜观察,这些壁内突结构主要为乳头状和盾状结构。而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证明紫云英根表皮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紫云英根瘤菌诱导所致。  相似文献   

3.
对狭叶锦鸡儿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 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 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被角质层.3) 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膨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完整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 开花当天,部分通道细胞细胞壁发育完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为角质层、细胞壁外层和细胞壁内层;5) 角质层在相邻的通道细胞间连续分布,呈波浪状.花柱道中内含物紧贴角质层分布.根据观察,狭叶锦鸡儿花柱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的特点,属另外一种通道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4.
塑料半薄切片法观察豆科植物根表面传递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豆科植物合欢、紫云英、苜蓿等在接种根瘤菌后,部分根毛密集生长稍有膨大的根段,经FAA固定,GMA包埋,半薄切片(3um),PAS反应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根的横切面发现,其表皮细胞或外皮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有明显的壁内突结构,属典型的根表面传递细胞,采用半薄切片,不仅操作简单,费用较少,且较易确定传递细胞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正>滇楸和楸树花柱是介于中空和实心的中间类型。花柱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极其加厚并具有明显的角质层。花柱皮层由6~10层薄壁细胞组成,含有粗糙内质网、壁旁体、次生液泡和造粉质体等细胞器。引导组织形成时,发育成不同程度的传递型壁—膜结构,并具有分泌型传递细胞的各种特点。 引导组织的发育分三个时期:1.开花前壁内突开始发育为初期;2.开花期为引导组织发育盛期;3.传粉期为发育后期。此外,还比较了滇楸和楸树花柱在发育和结构方面的区别,并解释了楸树花而不实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部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于缺铁培养液中的接菌刺槐苗发生形态变化的根部,在不同时期(根毛密集形变、根部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培养于含铁培养液中的未接菌刺槐苗根部的外层细胞,以及接菌但无形态变化的刺槐菌根部均未观察到传递细胞。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根瘤形成过程中,根瘤菌是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主要诱因,而缺铁仅是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对甘薯雌蕊引导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引导组织细胞具有典型的分泌型传递细胞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细胞质基质中富含各种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更丰富,表明细胞在合成、运输和能量代谢上是活跃的.2.细胞核大,并常有瓣裂,核膜孔多而显著,染色质分散,表现出高度活跃的功能状态.3.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一些非常大的壁内突.质膜紧密地沿内突分布,形成在功能上的复合结构——壁-质膜器.4.细胞间隙含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的颗粒状或小泡状分泌物质.本文还就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分层与胞间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怀孕对母体的确有着负面影响,但也有人们未曾料到的有利一面:胎儿细胞可以帮助治疗他们母亲的伤口,即使在出生较长时间后,他们留在母体内的细胞依然有此效用。  相似文献   

9.
在钾素营养胁迫条件下,对根结线虫感染番茄根部所诱导的巨型细胞细胞壁的应答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巨型细胞细胞壁及其壁内生体异常的补偿性增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该现象表明这种壁内生体的增生有助于提高巨型细胞的营养物质的转运能力和效率.观察结果肯定了缺钾条件下壁内生体在数量和大小上的增加是巨型细胞的胞壁对不利营养状况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线虫在环境钾素营养缺乏条件下,可以改变巨型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装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狭叶锦鸡儿胚乳发育属核型。胚乳细胞化始于球胚期。胚囊壁具分枝状的内突生物。初始垂周壁的形成源于部分胚囊壁内突的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集花后不同天数的高粱颖果进行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高粱颖果的鲜、干重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速率减慢,而颖果的含水率呈下降趋势。(2)发育初期的胚乳组织在反足极有一突起,并手稿珠心组织。(3)高粱的淀粉体从花后第6天开始积累淀粉,颖果上方中部的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充实较好,而胚和转移细胞间的胚乳细胞淀粉体充实较差。(4)在颖果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果皮细胞中大量积累淀粉,而在颖果发育中期,果皮细胞中积累的淀粉随胚乳的进一步充实而消失。(5)在颖果背部维管束和胚乳组织间有充满液体的空腔,空腔周连的胚乳细胞特化成胚乳转移细胞,推测由北部维管束卸出的灌浆物质需经过这个空腔即质外体后才能进入胚乳。(6)糊粉层和色素层的形成与灌浆“废物”的屯积有关,高粱胚乳转移细胞及周围积聚的“废物”较多,因而成为黑色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国槐成熟种子胚乳和子叶的显同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成熟胚乳细胞多糖贮藏于细胞上,除糊粉层外,胚乳细胞几乎完全由半乳甘露聚糖所填充,原生质体被挤压收缩成很小的不规则形状,其中有贮藏蛋白体,无淀粉粒。面成熟子叶叶肉细胞脱水收缩,胞质中主要被蛋白体,脂体和少量淀粉所填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石腊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羊草的胚乳发育以及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累积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羊草的胚乳发育为核型。游离核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椭圆形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细胞化顺序从珠孔端到合点端。首先游离核之间出现成膜体,经细胞板产生初始垂周璧,经过一段“开放细胞”时期,以后形成平周壁。羊草胚乳细胞增生无形成层状结构存在,各层细胞均可分裂。在珠孔端的胚乳细胞中见到核穿壁现象。子房壁内淀粉的积累从胚囊成熟期开始增长,到二细胞原胚期达到最高峰,以后随胚乳淀粉的积累而下降。最后胚成熟时子房壁组织解体。中央细胞中不含淀粉,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周围出现大量淀粉,游离核时期淀粉消失,单层细胞的胚乳内淀粉重新出现,以后淀粉含量迅速上升。珠心、珠被、反足细胞都不含淀粉。宿存助细胞具丰富的淀粉。  相似文献   

14.
对中间锦鸡儿花柱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1)表皮韭旬整齐,外切向壁加厚,具厚的角质层,细胞内赢在的淀粉颗粒;2)成熟花柱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无传递细胞结构,但细胞壁厚且具角质层。分泌物开始溢出时角质层破裂和消失,细胞壁保留薄的一层,通道细胞内含一个中央大液泡,细胞质中有许多内质网、线粒体及少量质体;3)花柱的表皮与通道细胞之间为多层典型的薄壁细胞,细胞质内含少量线粒体、高尔基体及内质网  相似文献   

15.
黄刺条为核型胚乳,胚乳细胞质沿胚囊周缘分布,中央为一大液泡.球形胚后期,胚乳细胞化从珠孔端开始.合点端胚乳不形成细胞壁.在鲁雷形胚的早期,合点端形成具游离核的胚乳吸器,成熟种子中,留有一层胚乳细胞.合子横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顶细胞纵分裂,基细胞纵横分裂形成多细胞胚柄.胚胎发生属柳叶菜型.成熟胚的子叶中具大量淀粉和蛋白质.种皮由外珠被发育和分化形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胚的发育,外珠被中的淀粉发生变化.本文还讨论了发育胚及其周围组织间营养物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水稻和小麦胚乳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水稻盐粳235和小麦杨麦5号为,和整体解剖和树脂包埋切片等方法比较研究了这两种作物胚乳细胞分裂、分化和充实的特点,两者发育的主要差异有:(1)水稻胚囊呈香蕉形;小麦胚乳囊呈现瓜子形,小麦的游离核与胚乳细胞要比水稻大;(2)水稻游离核的分裂以无丝分裂为主,而小麦游离核的分裂以有丝分裂为主,水稻游离核及细胞的分裂速度较小麦快,(3)水稻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约在花后第4天出现,蛋白质体约在花后第5天出现;小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约在花后第7天出现,而蛋白质体约在花后第9天出现;(4)水稻胚乳淀粉体中含有多个淀粉粒,而小麦胚乳淀粉体中仅含有一个淀粉粒;(5)水稻胚乳含两种蛋白质体类型,即PB1和PB2,而小麦胚乳只含有一种蛋白质体;(6)水稻胚乳的背部有多层糊粉层细胞,其细胞壁上没有内突,而小麦腹部(沟)维管束的糊粉层细胞壁上有内,帝些细胞进而转化为胚乳转移细胞。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半薄切片的方法研究了苦荞麦胚乳细胞化过程中细胞壁的来源,发现苦荞麦胚乳细胞的初始垂周壁来源于中央细胞壁内突和细胞板,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成膜体。胚乳细胞的初始平周壁来自于胚乳细胞平周分裂形成的细胞板。胚乳内层的细胞壁可以由胚也细胞壁分支相接分支相接形成。在胚乳细胞化初期观察到胚乳瘤。  相似文献   

18.
草苞菊胚株发育过程中多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多糖在草苞菊胚珠发育过程中的消长动态,观察发现,胚囊发育的不同时期,在珠被、珠柄及子房壁细胞中,多糖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胚囊的整个发育过程始终无多糖积累,受精后,胚和胚乳均未发现可溶性多糖和储藏淀粉,珠心细胞中只见到可见多糖,认为胚囊发育所需营养是由于房壁通过珠柄到达珠被和胚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祝光苹果的生理落果期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的落果高峰。第一个落果高峰出现在盛花后第二周。此期正常果的胚株内,胚已发育至线形胚阶段;胚乳处游离核时期;珠被、珠心细胞和胚乳游离核周围均有淀粉粒分布。而此期落果中,多数胚珠的珠心和内球被退化,没有胚和胚乳的发育;仅存的外珠被中也未见淀粉粒。第二个落果高峰出现在盛花后第五周。此期正常果的胚珠内,胚处于心形期至鱼雷期;胚乳已细胞化:胚囊和珠心组织中淀粉粒消失;珠被中淀粉粒增多。而此期落果的胚珠内,胚处心形期;胚乳出现退化迹象;珠被中淀粉粒较少;承珠盘细胞内出现棕褐色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
<正>响叶杨花的形态特征与其他作者所报道的杨属(Populus)几个种的内容是一致的。雄蕊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越冬。小孢子的发生遵循被子植物的一般类型。小孢子的形成为同时型。散落时为单粒的二细胞花粉粒。 雌花芽于珠心原始体时期越冬。二心皮,子房单室,变形的侧膜胎座,每一胎座上着生一个倒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与Kimura. C等作者的观察是一致的。 珠孔受精,同李文钿在小叶杨中的观察是一致的。核型胚乳。胚胎发育为柳叶菜型。 “棉毛”是由胎座表皮细胞发育形成的,不是珠柄毛。最后还讨论了响叶杨在杨属中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