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3.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勒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王瑛  李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2):246-248,256
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太原天主教堂的内外特征以及建筑风格特点,初步探讨了西方宗教文化对太原天主堂建筑四个方面影响:在建筑朝向上变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为东西朝向;在建筑平面上采用了西方天主教会传统的教堂形式——拉丁十字平面;在建筑细部则更多的突出了天主教教义;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罗马风形式。这些都体现了西方的宗教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各国的教育越来越相互影响和渗透,各国对自身的教育生命力和创造力也越来越关注。这种形势要求我们要明白教育生命力和创造力,学习和吸取西方教育与文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齐娟 《科技资讯》2007,(36):236-237
本文从东西方舞蹈概念的界定、文化背景、舞蹈形态、美学原则以及舞蹈的构成材料方面对东西方舞蹈的差异加以分析,得出东西方舞蹈在存在众多差异的同时,融合又是随处可见的.东西方舞蹈的差异与融合才使得东西方舞蹈的传承与吸收借鉴成为可能,世界舞蹈才呈现出今天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8.
近代中国西方古典形式的建筑异常丰富,多变的细部表现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形式中包含了它特有的细部特征,它既有自己一定的细部法则,也反映了中西融合与变异的历史背景,同时还带有装饰与象征的效果,在细部做法中,折中形式较之正统古典手法有着更多的应用,其中,巴洛克和洛可可成为中国工匠折中处理的主要素材。这应归因于这两种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折中建筑出现的意义还在于它取代了传统官式建筑而成为新兴官僚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民众从伊洋到崇洋的社会心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菁 《当代地方科技》2010,(20):167-168
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目前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督教对西方各时期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科学,对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构筑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本文将讨论基督教对西方文化中政治和文学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关注和探讨西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为哲学主旨,并以对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的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认为资本主义的总体性统治是以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为前提的,总体异化和环境危机则根源于资本主义技术理性的张扬,并阐述了批判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鬼怪观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鬼神崇拜和鬼怪文学体现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在研究鬼神文化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鬼怪观上的相似点,发现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作为鬼怪文化载体之一的鬼怪文学,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人鬼关系”模式的推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旅游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先秦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到旅游文化的繁盛期隋唐,再到旅游文化产生变化的宋元,最后到明清时期。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到兴起再到繁盛,然后至新变,最后到衰退五个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旅游文化发展的规律,首先,知识分子是推动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儒、道思想是影响历代知识分子旅游观的主导思想,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直接影响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水平,这些给现代旅游文化的发展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他的文化观的体现。他提出了文学的“三分法”,认为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必须重视通俗文学的研究,因为通俗文学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通俗文学中的世情文学起源于士大夫,而武侠文学来自民间,日本的通俗文学则相反。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与他的非功利的文艺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得到的新鲜的方言口语,从汉语方言与汉民族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的关系上,分析汉语言文字对地方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形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和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实例,试图说明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指出要想在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对等”,积淀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文学翻译中,神似是最重要的,应该力求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扬雄的文学创作众体兼备,他的文艺理论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趋系统和完备。明道、征圣、宗经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这一观念显然带有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色彩,显示了其文艺观的功利主义特征。扬雄文艺观的功利主义还体现在其对赋的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屈原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外有关原始文艺的动力学研究中,逐渐相对稳定地形成了第一推动力分析方式和媒介推动力分析方式两种最基本的思考路向。这种思考路向有助于文艺起源体系脉络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