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2.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正>胰阔盘吸虫在家畜中、羊中普遍感染,也偶可感染人体.研究胰阔盘吸虫的遗传规律有利于开展遗传防治.有关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研究,国内迄今鲜见报道,近年来,我们用直接法制备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染片300张,在光镜下对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1911)吸虫对于畜牧业生产及人体保建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除对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一些种类如寄生于胰脏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腔阔盘吸虫(E.coclomaticum  相似文献   

5.
牛、羊胰脏枝睾阔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我省北部山区浦城县九牧公社所发现的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獐,麂枝睪阔盘吸虫病纯一的流行区,当地耕牛本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83—100%,平均93.6%。病牛普遍瘦弱无力,经常死亡。首次报导了:枝睪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及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同型阔纹蜗牛自然感染枝睪阔盘吸虫幼虫期,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针蟀是本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并介绍了人工感染的针蟀喂饲则断奶的山羊羔的试验。对本病的传播媒介针蟀种类进行观察,认为是和小针蟀(Nemobius caibae)同种。此外,叙述寄生在耕牛胰脏表面小胰管中一种圆睾阔盘吸虫新种。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胰阔盘吸虫(Eurytremapancreaticum)尾蚴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粘蛋白、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等物质.讨论了其粘液腺及穿刺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北部山区是几类重要吸虫的流行区。1993年5~6月间,用重力沉淀法对闽北九牧乡的1171头耕牛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水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0,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6.05%,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8.16%;黄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53.19%,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3.62%,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4.04%。另外,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剖检。所得结果对认识吸虫在自然界流行的保持机制,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寄生蠕虫对于家畜的危害较为普遍,要想增加畜产质量,提高家畜的役使能力,研究家畜寄生虫病,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几年来我们在西安与汉中屠宰场中采到一些标本,其中吸虫纲五种、绦虫纲四种、线虫纲二种、棘头虫纲一种。在汉中屠宰场采到的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姜片虫、猪囊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等。在西安屠宰场采到的有姜片虫、矛形复腔吸虫、猪囊虫、扩展莫氐绦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捻转血矛线虫及大棘吻棘头虫等。现将这些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睾吸虫(Exorchis sp.)是控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 ponicum)在其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发育的一个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掌握外睾吸虫种群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病的生物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鲶鱼(Silurus asotus)肠道内寄生的外睾吸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外睾吸虫在鲶鱼体内的感染率、种群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外睾吸虫在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感染率变化范围在65.38%~91.98%,宿主体长在270mm以下时,外睾吸虫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外睾吸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只感染少量的外睾吸虫,而较大量的外睾吸虫只感染少数的宿主.吸虫种群在不同月份和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分布类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继续报导江西哺乳动物棘口科吸虫中的棘隙亚科(Echinostomatinae Faust,1929)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1909)中的三新种,它们的名称是:裂睾棘隙吸虫E.schizorchis(宿主:家犬);伏翼棘隙吸虫E.pipistrellus(宿主:伏翼)和灵猫棘隙吸虫E.viverrianus(宿主:小灵猫)。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复殖目吸虫除了裂体科以外,其尾蚴均须经二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感染期——囊蚴的发育。有的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即为第一中间宿主,尾蚴(如 Echinostoma revolutum)从螺体逸出至水中后再侵入原来或另一螺体结囊,或尾蚴(如 Echinoparyphium recuvatum)离开裂蚴后再在自身螺体结囊。有的吸虫除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狮外,其第二中间宿主可为另一种贝类,或甲壳类、桡足类、昆虫、鱼类等,而第二中间宿主不同于第一中间宿主者,则又在其第一中间宿主发现囊蚴属罕见。本文是在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asmus japonicusTanabe,1926)的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体内发现日本棘隙吸虫囊蚴的报告,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除了葡萄糖和糖原这两种最常見糖类之外,海藻二糖巳在許多无脊推动物找到。糖类常作为动物的主要能源而在代谢中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寄生蠕虫多行无氧或有氧酵解,而糖是无氧代謝的最好能源,并且在酵解中糖中所含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增加了糖的消耗量,因此糖代謝在寄生虫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为了研究糖类在无脊推动物体內的代謝,有必要先对动物器官中各种內源糖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本文报告了对牛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lanchardi),长形菲氏吸虫(Fischoederius elongatus),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三种寄生虫,和背角无齿蚌(Anadonta woodiana),褐云瑪瑙螺(Achatina fulica),樟蚕(Saturnia pyrectorium)幼虫三种自由生活无脊椎动物內源总糖、糖原、葡萄糖和海藻二糖等的测定結果。  相似文献   

14.
无尾两栖类宿主与多盘科吸虫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调查研究了云南14种无尾两栖类体内寄生多盘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滇中、滇东地区滇蛙和昭觉林蛙、滇南杜氏泛树蛙为多盘吸虫宿主。分析影响多盘吸虫宿主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地质构造、无尾两栖类宿主对多盘吸虫的免疫力和多盘吸虫侵入宿主产生的致病力对抗的不同。两栖类宿主和多盘吸虫的协同进化,导致同一种无尾两栖类宿主体内寄生的多盘吸虫有交叉感染情况存在。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厦门集美附近海域棱Lizacarinatus(CuvieretValenciennes)复殖类吸虫时,从其消化道检获2种复殖吸虫,即:易脆贫黄吸虫(PaucivitellosusfragilisCoil,ReidetKuntz,1965)和分节萨特吸虫(SaturniussegmentatusManter,1969).其中棱为易脆贫黄吸虫的宿主新记录;棱和台湾海峡为分节萨特吸虫的宿主和地理分布新记录.对分节萨特吸虫的观察结果表明:排泄囊为"Y"型,其主干延伸至第4个假分节的中部.有子宫受精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江西鸟类棘口科吸虫中的棘隙亚科(Echinostomatinae Faust,1929)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1909)和冠前属(Stephanoprora Odhner;1901)各一新种。它们的名称是:八哥棘隙吸虫E.acridotheres(宿主:八哥、池鹭、白鹭;地点:高安、进贤)和乌鸦冠前吸虫S.corvus(宿主:白颈乌鸦;地点:武宁)。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发展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通过生活史研究,首次阐明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蜗牛——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成功的厦门蜗牛)、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华蜗牛(Cathaicafasciola)(山西安泽,天然感染);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Camponotuscompressus(山西安泽人工感染及天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Formica gagates(吉林、乌兰浩特)。 比较了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发育各期的主要特点,由此将长期来一直被混淆在矛形双腔吸虫中的这一重要虫种分别出来。 阐述了山西安泽中华双腔吸虫病流行区病原在自然界散布情况,包括羊只感染成虫状况及病原幼虫期在第二阶段的两个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9.
福建嗜眼科吸虫种类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眼科(Philophtalmidae Travassos,1918)吸虫是禽类寄生虫,其中某些种类系寄生于宿主眼中致病如我省沿海尤其闽南地区的鸡嗜眼吸虫(Philophthalmus gralliMathis et Leger,1910)在许多鸡、鸭中流行产生严重病害。此外,本科吸虫中尚有种类是寄生在禽类的泄殖腔及肠管等部位如平睾亚科(Parorchiinae Lal,1936)吸虫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福建10种海鱼肠内寄生的吸虫,其中,1.卵形多腺吸虫新属新种(Polylecithus oviformis gen.et sp.nov.),宿主鳄形短体鳗,形态与拟盘肛属(Proctotrematoides)的种类相似。但无眼点,肠支短,卵黄腺滤泡细小呈葡萄状,分布于咽后至睾丸间的两侧等方面与拟盘肛属不同。2.长拟赫利吸虫新种(Hurleytrematoides longus sp.nov.),宿主褐篮子鱼,其形态与C.coronatus, (Manter et Pritehard,1961)相似,但体呈长形无棘,阴茎囊较长,生殖孔位于体中部,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卵丝甚长,3.鲻膜科特吸虫新种(Hymenocotta mugilis sp.nov.),宿主梭鲻,其形态与H.muili(Manter,1961)相似。但无眼点,口孔周围为6个大小不等的叶瓣,具前咽,受精囊位于卵巢之后。4.大眼鲷离肉吸虫新种(Apocreadium priacanthi sp.nov.),宿主短尾大眼鲷和月腹剌纯,其形态与A. longisinosum (Manter,1937)相似,但虫体细长,8.16~11.84×0.520~0.560毫米,虫卵细小(46~62×36~42微米)。5.东山孔管吸虫新种(Opechona dongshanensis sp.nov.),宿主横带绯鲤,其形态与O.orientalis(Layman,1930)相似。但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相等,卵黄腺起自腹吸盘之前,分布至体末端,虫卵较大(70~80×40~42微米),此外,鳐耳双口吸虫Otodistomum plunketi(Eyfe,1953),宿主及达犁头鳐,竹英鱼新背门吸虫Neonotoporus trachuri(Yamaguti,1938),宿主鳀,对称前充殖吸虫Prosogonotrema symmetricum(Oshmarin,1965),宿主短吻三剌鲀等三种是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