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近代上海城市公园的形成源于西方列强侵华后的文化移植和当时沪人对西方社会生活形态的向往。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第一座公园——"公共花园"的开放,上海租界开始出现许多欧美式花园,它们是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在租界公园未全面向华人开放前,孕育多元文化的近代上海陆续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对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向公众展示其开放性及中西杂糅的新面貌。它们融合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蕴含雅、俗文化的丰富性与社会思潮、艺术流派等多种内容,为近代上海市民提供了具有现代休闲游憩意义的城市游乐场所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信息交流地。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上海市民在食品上的最低消费支出,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上海市民除食品外的其它各项消费支出。两个模型计算后得出结果相加预测的最低生活保障线金额,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非线性变化的因素进行组合、学习、预测,有着较强的前瞻性,提出了适合上海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计算方法,最后就现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存在的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从"资产阶级社会"到"生产关系"的过渡,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到阶级基础。市民社会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其本身融入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尤其是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社会中运行,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晓岚 《世界博览》2011,(3):66-67
他们的工作就像国内的"片儿警"现实生活中的美国警察与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差别很大,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市民的琐碎事务。在中国生活时,我一向遵纪守法,从小到大甚至没和警察搭过腔。没想到作为留学生,刚到美国我就进了"警察窝"。  相似文献   

5.
韩子云以原生态的视角叙述了上海社会转型期市民的真实生活图景,以深刻细腻的笔触描摹了蕴涵转型性质El常性的世俗人生,从而更深切地触摸到近代上海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6.
回顾整个2014年,科普是上海科技民生方面的重头戏. 2014年,为了将科技新知以更生动,更活泼的方式介绍给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上海成功组织科技周等重点活动.2014年上海科技活动周围绕“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主题,组织全市600多万人次参与了科技周的各项活动,并创造了多项历史之最.在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梦圆上海塔”活动让市民参与搭建以3D建模技术设计的“上海中心大厦”,参与动手制作的市民达180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基于八千个居民家庭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主观感受、以及据此进行的专家集团预测,对1985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基线环境质量进行了主观的模糊识别评价;并就目前至2000年的上海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德尔菲-交叉影响分析的分阶段预测.工作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普遍不良,就对市民身心造成的环境压力而言,社会环境问题比之自然环境更甚;随着经济的增长,上海市民对住房、社会服务、环卫绿化以及饮用水质的改善前景持明显的乐观态度,而对空气与河流水质的好转较为悲观.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基于八千个居民家庭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主观感受、以及据此进行的专家集团预测,对1985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基线环境质量进行了主观的模糊识别评价;并就目前至2000年的上海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德尔菲-交叉影响分析的分阶段预测。工作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普遍不良,就对市民身心造成的环境压力而言,社会环境问题比之自然环境更甚;随着经济的增长,上海市民对住房、社会服务、环卫绿化以及饮用水质的改善前景持明显的乐观态度,而对空气与河流水质的好转较为悲观。  相似文献   

9.
“市民信箱”是由上海市政府推动建立的一个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免费为上海市民开设与其真实身份一一对应的实名制电子信箱,由市民自愿申请开通,每个信箱10M空间。“市民信箱”井不是简单的为市民提供一个免费信箱,更重要的在于提供丰富的贴近市民生活的信息服务,目前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有:市政府公开信息.养老金、医保金、公积金缴费记录,电子警察记录违章告知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就在不久前闭幕的上海科技节上,由上海人自己评选出来的“改变上海市民生活的十项科技”终于揭晓。这些神奇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方便和乐趣。  一般人认为,发明总是和神秘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其实,有些发明很简单,却一样能让人叫绝。这些发明的灵感来自于平凡的生活,全都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拍脑袋”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陈治光 《科技潮》2011,(6):16-19
本届北京科技周"科技北京"展区在科普形式上有非常创新的设计:一是尽量少用或不用展板,强调公众的互动体验;一是把广大市民平时接触不到的高端科技资源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参观者能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科技的魅力。5月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在游人如织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拉开了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科技周有哪些特色呢?本刊记者在体验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科技北京在行动"科普展区后,惊奇地发现:原来大量的高科技就在我们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办方巧妙地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邀请市民体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09,(6):5-5
在上海科技馆正式开讲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徐匡迪院士担任主讲人,以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演讲提醒上海市民,应用生活消费中的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3.
集教学、科研、生活和战训于一体的公安院校,历来是教育培训领域的能源消耗大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智能化远程抄表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服务器虚拟化"等多个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成功实现了节能增效,并建立了学校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节能主题网站,引领节能增效新风尚。其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增效"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或将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蒋生元 《世界博览》2014,(23):28-29
为了促使水务局恢复供水,底特律市家里没水的市民们上街游行,向沿途人员讲述他们的悲惨遭遇,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市的不少穷人日子很难过。该市水务局以"没有交纳水费"为由,停止向成千上万的穷人供应自来水,而被断水的穷人们则说,他们不交水费事出有因,而停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人权",水务局应该尽快向他们恢复供水。  相似文献   

15.
城市信息化是上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根据规划,2007年上海将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与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一样,家庭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鼓励广大市民、志愿者以及有关培训机构和企业参与“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帮助市民享受“数字化生活”,缩小城市内部的“数字差距”。  相似文献   

16.
800兆数字集群让世博沟通更便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这边秩序良好,一切情况正常。"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各个角落,都活跃着无线对讲机忙碌的"身影"。这部看起来形似普通对讲机的电话可不简单,它的学名叫"800兆数字集群电话",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设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与市民常用的手机网络不同,800兆数字集群网络是一张覆盖上海市的专用无线网络,它对整个世博园区的公安、消防、武警、安保和紧急救护人员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编组,以应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紧急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俞玮娅 《科技资讯》2013,(3):209-210
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上海休闲生活集大成的阶段,其丰富性非近代上海其他时段可比。1927年至1937年的上海被人们称为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的"杂文和漫画的时代",漫画创作出现空前的繁荣。以《时代漫画》为代表的漫画专门刊物进入到大众的文化视野,同时孕育了多种漫画形式和漫画创作人才。除此之外,居住在上海的外国漫画家也用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这一时期的市井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重视,以及城市居民对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垃圾分类渐渐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上海已走在全国前列,率先立法规范市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南京与上海同属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着相似却不同的垃圾分类困境。该文通过文献阅读和网上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南京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从个体层面了解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博园户外空间全光纤覆盖、一轴四馆室内覆盖部署完成、4G及无线WLAN信号高速移动接入全面启动、未来通信远景在信息通信馆展开……无线通讯技术在世博园区内的应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世博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加速了上海无线城域网的建设步伐。 如何打造一张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线网络,使无线技术无处不在地为市民服务?看看景观化的"无线新天地",以及无线技术控制的地铁屏蔽门,或将为世博乃至"后世博"时代的无线城市建设者们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强制征地拆迁"已成为社会公众指责城市建设的一种"诟病",探索和谐化的土地征收模式,亟待研究。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温州创造了"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它以"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为架构,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温州"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有效地回应了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