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半个世纪,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社会通过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在发展观念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否定了“发展=经济增长”和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观,确立了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要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模式,已成为全球共识,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经济持续的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工业化迅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资源耗竭、环境  相似文献   

3.
李锐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1):111-115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我国从自身国情出发,并结合世界资源和环境形势,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后危机时代,必须抓住机遇,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享 《华东科技》2011,(6):66-67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再次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建立在消耗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的,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过度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为主、低价格竞争,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对资源环境破坏程度也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在"资源诅咒"假说框架下,利用中国29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实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主要通过削弱资源型地区的资本投入、教育投入、研发投入及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这几种传导途径来制约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任高峰  王秋叶 《科技信息》2011,(31):I0185-I0185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住,只有坚持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庄己芳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1):62-63,6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实行了以大量消耗环境资源、粗放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人民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消耗与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并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破坏环境,文章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消耗的必然选择,它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循环经济核心的"3R"原则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变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和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严峻挑战。要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逐步转变沿袭已久的、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许多资源产地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其中内蒙古乌海市的"煤电GDP怪圈"十分典型,这一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解决途径中的探索中,资源性产品价格杠杆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逐步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理顺价格体系,有助于走出粗放式经济增长困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资源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的互动关系对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战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典型区域,以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山东省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了三种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崔凤安 《科技资讯》2007,(33):152-153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科学管理研究》2017,(3):71-74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是以地区特色优势资源的耗费为代价,导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弱协调,为此,政府干预对资源环境呈现出较强的正显著性,综合得分17.28%,但目前资金投入的不足,加剧了科技创新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强的负显著性,得分为-28.211%,而区域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对资源环境呈现出弱同势性,基于此只有政府适度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加速自主创新,并打破资源要素的瓶颈期,从而有效激活经济增长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熵值法对资源要素组合综合指数进行了测算;基于Romer经济"增长阻尼"模型及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间半对数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就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增长阻尼"进行了测度;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资源要素综合指数由1997年的0.138 8提升至2012年的0.869 0;2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年均"增长阻尼"分别为0.000 246 0,0.002 851;32015年、2020年资源要素组合对城镇化的"增长阻尼"将分别达0.004 487,0.005 675.基于研究结果,从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技术要素对资源环境的替代性等6方面,提出了减缓资源要素对城镇化演进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化现象。由于很多资源是可耗竭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遵守自然,摈弃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采用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节约性经济。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针对发展中的现实,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梁赞 《广东科技》2006,(1):7-10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科技投入强度也将随之持续提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是,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也存在着要素报酬边际递减的现象,而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因此,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科技资源投入强度,也取决于科技投入的效率。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恰好为上述规律作了一个恰当的注脚: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大量的资本投入,经济飞速发展,但随着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投入的强度也随之提高,而当科技投入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经济的增长幅度时,就出现了科技投入对GDP的产出是边际递减的现象。特别地,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R&D存量的增长速度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R&D存量对GDP边际产出由递减趋势逐渐变为平稳的状态甚至递增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是能源大省,但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业应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安徽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7年甘肃7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此类城市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资源依赖对科技投入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水平的发展存在阻碍作用,虽然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就长期而言,其促进作用效果甚微,所以间接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人才教育;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认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虽各有侧重但却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是缓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最佳路径选择.从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分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实现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实现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路径选择,并从制度设计、政府责任两个视角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提出的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后的最终成果。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绿色GDP在实际核算中非常复杂,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评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绿色GDP。要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即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要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