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对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合"文化在中国外交中表现为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倡导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李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238-238
文章通过对中国舞蹈"圆"的形态",流"的过程和"韵"的内核,三个方面的概括,着重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中和中庸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的园林建筑,阐述了园林建筑与园林、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以及园林建筑与"诗"和"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11,(4):40-49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2011年的"两会"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更幸福"、"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绿色增长"、"十二五发展蓝图"等等,成为国际社会与海外媒体纷纷热议的话题。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和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农村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和目标,阐述了"中国农村数据库"的建设阶段及其分析工具功能的添加,对"中国农村数据库"与国内涉农网站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国农村数据库"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静 《科技资讯》2010,(12):109-11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秉承"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试图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从而使中国园林饱含人文精神的意境。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以利于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汲取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出新一代的园林。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09,(12):10-10
英国《卫报》2009年5月18日报道,很多人都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走向全球"了,然而这个词对于中国来说有着特定的含义:"走向全球"特指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施的,扶持国内企业在国际上建立竞争优势的政策。十年之后,中国首次批准了一家中国企业对国外公司进行直接投资,TCL集团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公司。以后的几年间,我们又看到了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以及很多其他的收购行动,包括失败的海尔收购美泰案。  相似文献   

9.
李强 《世界博览》2011,(6):39-41
中国失去的,被印度人毫不犹豫地捡了回来由于中国"用工荒",印度服装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已经增长了超过10%。对于中国的"用工荒",印度媒体乐观地预言:"印度制造业的机会到了。"《印度经济时报》就是乐观者之一。该报3月初发表评论说:"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工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印度终于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  相似文献   

10.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永红 《科技资讯》2010,(24):150-151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束,更是催生了碳金融的创新,碳金融也被正式提上中国国内市场的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碳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发展障碍,提出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碳金融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直参与其中。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个互动期:上世纪初为似离实合的"暗合期",既吸收西方体系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和著述体例,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保持着紧密联系。上世纪40至60年代,受时代政治思潮影响,与传统的文化、文论渐次疏远,形成似合实离的"迎合期"。上世纪末至现在,随着学术界和国人反思思潮的涌起,文学史叙事模式逐渐向传统文化、文学理论回归,进入了"融合期"。陶渊明的叙事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离合"互动关系中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它使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实现了由学风到思想路线的提升,使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使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实现了新的飞跃,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推向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11,(12):8-9
【事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On China(论中国)》,在华盛顿的新书发布会上,基辛格说:"很荣幸它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我们能够共同把握将来,正如我们过去作为朋友携手一路走来。"虽然这本书取名为《论中国》,但当年为尼克松总统担任首席翻译的傅立民表示:"这本书不是关于中国的。而是他对中国战略文化的评价。"当年陪同基辛格访华的前驻华大使洛德认为,  相似文献   

15.
英美法中"精神痛苦"的涵义是研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点,对比了英美法与中国立法中"精神痛苦"和"精神损害"的内涵,梳理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发展状况,提出了英美法中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浚宏 《华东科技》2011,(3):72-73
中国仅用5年时间便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一举跨入世界上系统掌握时速300公里高铁技术的4个国家之列。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瞩目的领跑者,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中国奇迹"、"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在科技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类生存问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从西方诞生的。与之相应,中国产生了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从西方传入中国,经过了"依生"、"竞生"、"共生"和"整生"①四个阶段,呈现出超循环的发展姿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以儒释道三家的相关论述表明了中国历史上所认定的"忍"与"发"的相继关系,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释文化认定中,通过对传统"忍"的一系列思考,提出了"忍"而后发论这一思想,借此来揭示中国人"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