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信息     
我国2083海区也发现高脚蟹高脚蟹俗称蜘蛛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蜘蛛科,是世界上最大的蟹。上海自然博物馆无脊椎动物陈列厅里展出的一只雄性高脚蟹,是1986年日本渔民在日本东京湾捕获的,头胸甲长约40厘米,  相似文献   

2.
寄居蟹生性好斗,两蟹狭路相逢,势必战斗一场。斗起来两壳互相碰撞,咔咔作响。动物的斗争,通常是胜者得益,败者受损。然而寄居蟹的斗争却是败者也得益,十分有趣。 两蟹相争为一壳 寄居蟹(paguridae)是甲壳科海洋动物,也叫寄居虾。体长8厘米,周身发绿,足尖发白,拥有两把大钳子,名叫螯足,右螯比左螯肥大,具有威慑性。它们背负着螺壳,行走蹒珊,动作迟缓。海底浅滩到处可见。 说是甲壳动物,但它们自己生来并没有甲壳。靠着寄居在螺壳里保护自身。它们经常寄居的壳有:单齿螺壳、篱笆螺壳和素螺壳等。它们常用武力驱走螺体,夺取空螺壳。但大量的手段是从别的寄居蟹身上,通过斗争去夺取螺壳。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的外形是由虫草蝙蝠幼虫体与子实体(与虫体头部相接)两部分组成。虫体外表黄棕色,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有20~34个明显环节。腹部中央有明显腹足4对,头部为棕红色,尾部向腹面弯曲。子实体生于虫体头部,多单生偶见双生,细长如棒球棍状,棕褐色,长4~11厘米,顶部稍膨大。质较脆,虫体断面白色,中央有消化道残迹。子实体断面黄白色且呈纤维状,有微腥味。  相似文献   

4.
先做妈后当爸 在日本的伊豆群岛和冲绳群岛海域,洋流温暖,珊瑚丛生,水族荟聚,群鱼潜游。其中有一种长棘花(鱼旨)鱼,几十条一群的在这一带生息。此鱼体长10厘米左右,呈桔黄色,相当好看。每群都有几条大的,呈浅紫色,乍一看还以为是别的品种,其实浅紫色的也是长棘花(鱼旨)鱼。桔黄色的是雌性,浅紫色的是雄性,它们是同一种鱼。每当黄昏,交配产卵。 仔细观察,每群还有一些体长二三厘米、体色和雌鱼相同的小鱼。但和雄鱼体长相同、体色也相同的小鱼,却连一条也找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长棘花(鱼旨)鱼在小的时候都是雌鱼,雌鱼长到一定长度,体内的生殖腺由卵巢变成了精巢,身体的颜色也由桔黄变成了浅紫,最后变成了雄鱼。 因此,长棘花(鱼旨)鱼在自己的一生中,是先做妈妈,能排卵子;然后再当爸爸,能排精子,完成了由雌到雄的性转变。 类似情况还有黑斑海猪鱼和黄鳝鱼。这类性变现  相似文献   

5.
正影像承载自然记忆,镜头保护地球未来。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人与自然——发现"主题摄影展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主办,优秀摄影作品于活动期间分别在闵行区热门商场怡丰城、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进行公开展览,真实记录和展示人与自然相互依附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6.
雄性的鹅喉羚头上有一对约30厘米长的角,像藏羚羊的角,上面有一道道的横棱。雌性的鹅喉羚没有角,但在长角的地方有两个突起。雄性的鹅喉羚在发情季节里喉部乃至整个颈子都膨大得仿佛患了大脖子病一般,人们据此给它们起名叫鹅喉羚,说是像鹅的喉部有鼓起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沿海的沙滩上生活着一种小蟹,它的一只螯特别大。有点象小提琴,所以国外常称它为"提琴蟹"。而在国内,渔民则把它叫作"招潮蟹",因为它的习性和潮汐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它是在落潮期间出来活动的,这时大量的招潮蟹从洞中钻出,在海滩上四处觅食,显得非常机灵。潮水一来,它就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6,(5):5-5
最近,在刚果(金)的一座国家公园的沼泽丛林里,科学家观察到了两头互不相干的雌性野生大猩猩使用工具的情形。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大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当时,一头雌性大猩猩趟进齐腹深的水塘里,然后回到岸上,抓取一根约90厘米长的树枝。接着,它又回到水塘中,并用树枝在水中指指戳  相似文献   

9.
虾兵蟹将     
虾和蟹都有对称的五对步足,无论虾还是蟹,它们的头部和胸部都是连在一起的,都披着或厚或薄的壳.我们一般常常看到、听到或是吃到的螃蟹和虾都是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动物.十足目可是甲壳纲34个目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全世界已知的种类约有1万多种,其中海产的占89%,淡水约占10%,还有1%是陆栖的.螳螂虾(也就是通常说的皮皮虾)虽然也是甲壳类,但是因为它的头胸甲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的胸节,不能算是真正的虾,因此人们把现有的大约400种螳螂虾归属于口足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初,澳大利亚悉尼南部五龙岗一居民捕获了一只106公斤的龙虾,本以为可发一笔大财,但却惹来大祸。澳《华声日报》报道说,新南威尔士州渔业特别行动组闻讯后,立即搜查了那位渔民的家,并准备起诉,因为大龙虾属国家保护的珍贵虾类——东岩龙虾,渔民经批准后方可捕捞。龙虾是虾中之王,一般体长20至40厘米,体重250克以上。其中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所产的锦绣龙虾,重量可达数公斤。1987年11月17日,浙江玉环县栈台乡上栈头村渔民陈元友驾驶拖虾渔船,在披山岛以东52米水深的洋面上捕获一只重575克的大龙虾。这只背呈褐绿色的龙虾,体长27厘米,头上的一对触角长56厘米。1981年,浙江象山县沙塘湾一渔民在大目洋捕到一只体长53厘米、触角长92厘米、体重4.2公斤  相似文献   

11.
微型心电图记录器日本住友不动产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一种薄型心电图记录器。这种装置宽7厘米、长14厘米、厚3厘米,仅重150克,像一架袖珍半导体收音机那样小巧,可以放在衣袋里随时使用。使用时,先用1只手的掌心按住记录器的圆凸部分(感应器),再将仪器的另一面贴在心窝位置,利用心与脑之间的电位差,在40秒钟内,就可以自动地描绘出心电图来。  相似文献   

12.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2):4-11
体重超70克的巨虫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园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因为在新西兰大陆上它们早已被欧洲人偶然引入的老鼠斩草除根。别看巨沙螽体形如此庞大,与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2012,(5):2-F0002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块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出土的约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显示,一条剑鼻鱼捕捉到一头长尾翼龙,后者欲飞走却未能逃出其魔掌。化石显示,这条长约63.5厘米的剑鼻鱼其嘴被长尾翼龙(长约68.6厘米)的翅膀紧紧缠住,这或许表明它们有过短暂的争斗。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动物  相似文献   

14.
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指出,恐龙时代的跳蚤体长竟达2厘米。研究团队分析了一些来自中国内蒙古地区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初期的化石,发现那个时代的雌性跳蚤体长为1.4~2厘米,雄性跳蚤为0.8~1.4厘米,体形十分巨大,是现代跳蚤的10倍左右。此外,这些远古跳蚤拥有长而尖锐的口器和难以被毛发缠绕的构造。虽然它们适于寄生在被毛的脊椎动物体表,但由于当时的哺乳动物体型均很小,因而科学家们认为也不能排除巨型跳蚤寄生于带毛恐龙体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0,(1):9-9
<正>图中,一头雌性巨头鲸(也叫抹香鲸)正口含一条差不多9米长的巨型鱿鱼的尸骸,一头幼鲸则游弋在妈妈的身旁。这张照片是最近在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2):4-4
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同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  相似文献   

17.
所谓化石,就是古代生物死后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种子蕨(封底)是一种古代植物,大约生活在3亿年之前,产在英国萨默塞特地区。三叶虫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大的有70厘米长,小的只有几毫米长。这只完整的三叶虫(封底),生活在4亿年之前,产在英国伍斯特希雷河中。无颌鱼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18.
长须小鸮(Xenoglaux loweryi)这一小鸮发现在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面斜坡的高耸森林里,它的头部边缘生有长的细丝状羽毛,鸟嘴的基部和两只眼睛之间也生着长的须状羽毛,形成一把扇形的冠羽。经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学家约翰·奥尼尔和加里·格雷夫斯的鉴定,认为此小鸮具有独有的特征,不仅是一新种,还是一个新属,隶属于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华丽大雨蛙(Litoria Splendida)这一新雨蛙于1977年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金伯利地区和阿盖尔湖发现的。它的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身体特别大,从吻部至肛门大约有100毫米,比北美和欧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初,成都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强强患消化道疾病,无法进食,不治身亡。强强是近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能力最强的雄兽,8年来,先后与成都、上海、重庆、昆明、福州等地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多次自然交配,使雌兽怀孕分娩达19胎之多。 6月23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欢欢分娩一仔,是用采自雄兽飞飞的新鲜精液经过3次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20.
在北美发现了一种稀有的、长有两只前足的“蚯蚓”。这种几似是盲的九英寸长的“蚯蚓”实际上并不是蚯蚓,而是爬行动物,属于两足类。据美国伯克利韦尔特布雷特动物博物馆的爬虫学家佩彭富斯说,这种蚯蚓蜥蜴用其前足挖洞,居息于地下,以树根附近的甲虫幼虫、白蚁等为食,仅在被水淹没时才爬出水面。目前仅发现三种蚯蚓蜥蜴,一种在班加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另两种在墨西哥东南方离海岸500英里处发现到。为什么同种动物分布如此遥远?得克萨斯AandM的生态学家本杰明·迪尔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