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3,(6):12-13,15
●去年12月,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接受英国《观察家报》独家采访时坦承,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发现了DNA结构,当他向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展示这一成果后,不曾想却引发了敌视和愤怒,他的《双螺旋》一书似乎注定永远也不能出版。尽管DNA有了双螺旋的突破性发现,使之叙述的故事大受欢迎,但《双螺旋》一书作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却要承受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迈克尔·哈特尔(Michael Hartl),曾在加州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是一本名为《用Ruby语言开发Web应用教程(Ruby on Rails Tutorial)》的web开发书的作者。他能背诵圆周率到50位小数,目前能背诵到τ的52位小数。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神秘的月亮困惑着众多的科学家,月亮的存在违背了已知天体物理学的原理,其起源也没有什么比较合理的解释——事实上,它不应该在那里。以下是澳大利亚科普杂志《NewDawn》(新曙光)与畅销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奈特就他新出版的《谁建造了月亮?》一书,以及书中惊世骇俗的结论进行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丹·琼斯比对了三本揭示人类创造力之源的书。《创造力的起源》是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Edward O.Wilson)的第30本书。在该书中,他指出人类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对新奇事物有本能的热爱"。这一观点与《迅速崛起的物种:人类的创造力如何重塑世界》一书的观点一致。而这本书是由作曲家安东尼·勃兰特(Anthony Brandt)和神经生物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作者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推荐了一本"生物学家的居所成为进行非凡实验场所"的书,书名为《达尔文的后院:小实验如何通往大理论》。我的硬盘里有一个文件夹,名为"达尔文在家里",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本书的提纲。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达尔文的一些极为出色的实验是在英格兰的达尔文故居的嘈杂家庭环境里完成的。进化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斯塔(James Costa,达尔文信托的受托人)帮助了我。他撰写的《达尔文的后院》(Darwin’s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9封信件,弗里曼·戴森叙述了他与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交往轶事。"在我的生命里,三样头等重要的东西依次是:家庭、朋友和工作。"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他近期出版的《模式创造者》(Maker of Patterns:An Autobiography Through Letters)一书的引言中如此写道。该书收集了作者的很多信件,前后跨越40载人生岁月,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出世界历史和物理学各种划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石左虎 《世界科学》2014,(12):56-57
<正>美国人大卫·米尔曼·斯科特(David Meerman Scott)和理查德·尤雷克(Richard Jurek)撰写的《营销月亮》(Marketing the Moon)一书于2014年出版。自那个航天英雄辈出的年代起,世界发生了巨变。作者在《营销月亮》一书中详尽记述了美国太空计划如何先是取得这样神话般的地位,而后又嘎然终止的。作者给出了全新且重要的关于阿波罗计划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书写了这段历史。尽管招致其他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抗议,他的《双螺旋》一书还是于1968年出版,这是一部令人激动的、漫谈式的自述。书中,沃森对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持有惊人的性别歧视(后者在DNA结构的发现中起了关键作用)。沃森坦承,在他几乎不认识她时就为其外表着迷。"她不是没有吸引力,"他这么说,"如果  相似文献   

9.
一、某些历史背景俄国作家安东·契可夫曾经说过,他的著作《萨哈林岛》,是他奉献给医学科学的,而且他认为这部书是一份学位论文。书中以一种趣谈的方式陈述了许多事情,但只要稍稍体察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就会发现,契可夫并非在哗众取宠。这部著作完全符合一篇医学地理学方面学位论文的标准,该书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这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150种有益健康的食物>一书作者、营养学家强尼伯顿博士制作了一份有益健康的食物表.在书中.尽管伯顿所列的食物有些经常听说,但在超市里不容易辨认出来.下面是他对选择这些食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确实有种族这回事吗?今年出版的一批书对此展开了辩论。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迈克尔·亚戴尔(Michael Yudell)的《面具下的种族》和罗伯特·苏斯曼(Robert Sussman)的《种族的神话》可以解读为对前《纽约时报》记者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的《麻烦的遗传》一书的并非刻意的反驳,该书出版时,作者们仍就职于媒体。韦德的书是其中言辞最犀利的,但所有这三本书都在  相似文献   

12.
正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他对自己2018年年初出版的《人为薪死》(Dying for a Paycheck,哈珀商务出版社)一书抱有雄心壮志。他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关乎工作场所健康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我们正在损害公司绩效和员工福祉,这本书需要成为叫停的号令,因为造成的伤害太大了!"《人为薪死》一书描绘了从健康保险的消失到长时间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丽人 《科学》2002,54(1):62-64
著名科普作家道金斯(R.Dawkins),以他的不朽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而广为人知.尽管道金斯在书中一再说明"自私"的说法只是个比喻,绝不意味着基因有意识、有感情,但这个比喻的确已经让一些读者引起了不必要的联想,并由此深感绝望.正如道金斯在他的最新力作<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玄妙的诱惑>(Unweaving The Rainbow-Science,Delu-sion And The Appetite For Wonder)一书的自序中所说:  相似文献   

14.
正继奥利佛·萨克斯(Oliver Sacks)后,又一位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的畅销著作为读者解释了人脑的生物机制,人脑如何形成思想与情感,如何创造出自我并依附之以及如何产生可以逃避世事的超然感。但自从他于1994年出版了《笛卡尔的错误》(Descartes’Error)一书,达马西奥一直在担心书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我和谈家桢(1972-2008年)》的作者是邱蕴芳大夫.她是我的前辈。她参加过抗美援朝,曾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外科医疗队的战士,也曾是上海电力职工医院的一名业务骨干。她是谈家桢先生的夫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而书中的谈家桢就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马大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费马大定理十六世纪中叶,欧洲流传着一本叫做《算术》的书,它吸引了许多读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在数论方面的工作.法国大数学家费马(Fermat)也很喜爱这本书,大约在1637年,当他认真阅读这本书的时侯,他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注释.1665年费马死后,他的儿子再版了《算术》,并把他父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书架     
1、《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许靖华著本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使读者轻松获取地质学的知识,又揭开了地中海的千古之谜。本书围绕着作者参加地中海深处几十个钻探工程,其间的喜悦、焦灼以至最终探明地中海底的奥秘。作者、译者的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将地质钻探工作的艰辛化作了诗,左右着读者感情的起伏,读来令人手不释卷。2、《决定命运的选择》(美)E.拉兹格著美国学者 E.拉兹格多年来在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罗马俱乐部为国际组织的领导层做研究工作。本书是他十多年来研究全球问题的总结性成果。他在书中指出,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布尔什维浪潮,法西斯主义浪潮,非殖民化浪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物理系教授戴维·古德斯坦(DavidGoodstein)最近出版了他的第6本著作——《没有天燃气的时代》。他在书中指出,21世纪注定会成为文明的一个转折点:在不太遥远的将来,随着矿物燃料的逐渐耗尽,迫使人类社会去开发其他的新能源。该书对许多问题作了一个扼要的评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记者戴维·施奈德(DavidSchneider)采访了古德斯坦,就书中提出的某些问题请他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陈飞 《科学之友》2010,(5):76-77
亚伦·卡尔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会计师,也是一个重度上瘾的老烟枪。长达33年的烟龄、每天100支烟、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使他几乎陷于绝望。1983年,他终于发现了轻松戒烟法,告别了烟瘾。从此,他立志为这个世界亚伦·卡尔——《这书能让你戒烟》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