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哲希 《科技信息》2013,(20):161-161
现阶段,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相应的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也有自身的。为了使贫困女大学生身心健全发展,要掌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她们走出心理困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努力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99-2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思想认识弱、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形成了“大学生特殊群体”,并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及其心理引导,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分析赏识教育情境与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心理引导的关系,探讨营造特殊群体大学生赏识教育情境的主要原则,可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认识与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特困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素质具有思想压力大、竞争意识欠缺、性格内向、有一定自卑感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对特困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鼓励他们坚信自身的能力,增强竞争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培养开放型的人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学会合理渲泄。从而使他们真正做到在逆境中成才。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对藏汉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影响、社会行为、群体生活方式以及个体交往四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对培养藏汉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针对当今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压力",从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心理保健,形成和保持大学生健康的心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要结合管理工作、思想工作一道去做,应把组织保健、群体保健、自我保健、家庭保障、社会保健和医学保健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王萌 《当代地方科技》2011,(19):159-159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加入社团组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成熟;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陈少君 《科技信息》2010,(10):I0255-I0256
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体魄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锻炼体质,同样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安徽省高校众多,大学生群体也成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安徽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发现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因,希望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改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应将心理治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发展原则、全面原则和实效原则为指引,多样化、专业化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本文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措施、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论述,为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实践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分化趋势,形成了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障碍和网络痴迷四种类型的特殊群体学生。这些学生相对而言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是高校的弱势群体。为此,本文探讨了必须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增强高校大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指导,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1.
蒋芸 《科技信息》2007,(35):169-169,176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环境,适应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应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影响,使大学生能顺应社会和群体的方向,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群体。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相对而言是高校的不良群体,他们的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分化趋势,形成了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障碍和网络痴迷四种类型的特殊群体学生。这些学生相对而言是心理问题的高友人群,是高校的弱势群体。为此,本文探讨了必须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增强高校大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指导,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对他们的影响也最为明显。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来看,在情绪调节、心理发育等方面存在着种种隐患。在这种情形下,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情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也是大学生克服情绪障碍,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高校的情绪教育可以通过开设情绪教育讲座或课程,设立心理和情绪咨询、辅导机构,开展情绪训练计划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模型,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随机抽取了心理学专家、社会人士和大学生共891人为被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使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手段探索出一个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模型,最终确定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模型包括认知能力素质、性格特征素质、自我完善素质、心理动力素质和人际管理素质5个构面,高校在开展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可着重培养这五种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有关心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市场经济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 需要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 世纪大学生走上社会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心理素质教育针对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开启大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自然和社会。既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又能使自己及家庭的生活美满, 做一个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大学生求职就业心理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广春  陈罗 《科技资讯》2006,(35):81-81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但新的就业方法给不少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的产生,影响了他们顺利就业.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以最好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作为毕业生,必须正确面对,及时调适,以最正确最合适的方法投入社会,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新命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高职院校由于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则受到冷落,特别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结合企业社会的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心理素质调查、土建类从业人员调查、初步研究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重塑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实效性、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开展《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出现了新问题和状况,高校工作者应该从知识需求入手,配合阅读疗法,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从而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一、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特殊群体子女是指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走进社会,社会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心理素质的走向。如何提高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近年来,我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体会,针对我所教过的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