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此文为纪念俄罗斯技术哲学诞生100周年而作。П.К.恩格迈尔奠定了工具主义的,即把技术看成是与价值无涉的中性工具、手段的技术哲学的基础;而Н.А.别尔嘉耶夫则对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指出了技术使人、人的精神和生活产生了异化。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在苏联时期达到极致,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观点走向衰落。在当代,技术型文明带来了全球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恢复人本主义在技术哲学中的本来地位。俄罗斯技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引领走出技术型文明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设计的哲学基础与意义——自然主义式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技术人工物,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问题就是设计的双重实现问题。以自然主义的方式考察人工物的双重属性,可以发现人工物的双重属性问题与心灵哲学的心身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设计研究的哲学基础与意义具有心灵哲学的性质。研究人类必须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前沿问题--感受性质及其所引发的有关争论,首先探讨了坟观特性假说对感受性质的存在,结构与作用的论证以及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主观的观点”和反唯物主义结论,然后分别评价了功能主义,物理主义同一论对感受性质这一“新反常”的同化和反唯物主义结论的反批判,讨论了取消论对感受性质的排解,最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思考,认为:感受性质是心理世界中不可漠视的存在,所引发的有关争论深化和拓展了人  相似文献   

5.
休闲:洞察人的生存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的进步,休闲对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及其效率的关系,人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体制内所获得的自由时间以及报酬的使用,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等重要问题都应得到哲学工作更加深刻和认真的研究,本文在这些问题中选择了一个视角,即物品与休闲的哲学关系来阐明休闲对于人的意义,并且做出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6.
荷兰技术哲学推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研究策略,在一定意义上重新建构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问题、研究模式和研究策略。理论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框架为基础,建构起技术人工物哲学体系;实践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设计与使用为前提,开启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7.
丰田生产方式的产业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丰田生产方式或丰田制(TPS)是继福特制之后产业思想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产业哲学和以丰田制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产业哲学互为补充,后者的具体表现是自动机械和人的有机统一,即包括人在内的自动化(Jidouka)。“非成本主义”的产业哲学是丰田制的思想基础,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彻底杜绝企业中的一切浪费。面对21世纪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进行集约生产是低速增长时代的产业哲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2):110-113
当代西方科学界、哲学界在对脑科学成果进行解读、消化和利用时,形成了多样性的解读和多元化的走向,而二元论就是其重要的走向之一。一些科学家对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模糊不分、概念混淆、变相的笛卡尔主义以及部分论谬误等问题,形成了科学中的二元论错误。二元论的走向与变化对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对此,我们理应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行为主义的哲学困境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广泛的哲学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是行为主义拒绝正视人类精神存在的批评。行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是其极端的哲学本体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由于它内丰物理主义的本体论,结果成了一种“无头脑”和“无心理”的心理学。它在方法论上则片面追求物理的客观性,将客观性与主观特绝对地对立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种取消主义的反辩证法的立场。行为主义的困境告诉我们,当今的唯物主义必须正视人类精神,必须充分肯定精神在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物理主义是当前哲学界最为盛行的本体论学说。然而,物理主义的确切内涵却因"物理的"难以界定而暧昧不明。本文认为,要给出一个关于物理主义的清晰、明确的定义,就不能将物理主义视为一个具有真值的本体论学说,而应将其当作一个用以确立合适的本体论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