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型土壤动物在城市土壤污染指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南部林地、公园、居住区、耕地及草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17只,分别录属于三门七纲十七目64科。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和草地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碱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植被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及多样性指标等的影响明显.此外,地表植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程度是引起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 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 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成土年限、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种类贫乏,且优势类群明显,群落异质性差,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不及最大多样性指数的二分之一.农田生态系统则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改善了土壤环境,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多样性较高.11个样点、3个年代三角洲或6种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土壤含盐量是影响土壤动物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在较高分类阶元上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4.
2007年1~4月,对韶关市郊不同类型坡地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调查,共获得动物标本663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类群,盲蛛目、鞘翅目、膜翅目、颤蚓目为常见种类;稀有种类因植被的不同各有差异,竹林动物种类与数量比较多.土壤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现象比较明显,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对长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后公路边坡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区内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2类,4 807只.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阳坡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大于阴坡,而个体数量小于阴坡;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和类群主要集中分布在0~5 cm土壤层...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东台林场5种不同经营模式,包括银杏(G)、银杏+小麦(GW)、银杏+油菜(GR)、小麦(W)和油菜(R)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中每种模式设置10 m×10m样方,每个样方采用品字形取0~5 cm、≥5~10 cm、≥10~15 cm 3个层次的混合样,3月和6月共采集土壤样本90个,经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分离并用75%酒精固定后获土壤动物7 069头,分属于5门9纲21类。通过对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相似度指数(Q)和密度-类群指数(IDG)5个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动物的优势种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G、GW、GR的丰富度、均匀度、密度-类群指数都高于W和R模式,优势度指数较小。丰富度指数与密度-类群指数显著正相关,季节只对R模式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影响。G与GW和GR模式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较大,与W和R模式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小,W与R模式的相似性较小。试验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纯农模式相比,银杏复合模式提高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优化了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灌木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临汾市道路两旁灌木林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546个,分属4门7纲,共13类,其中膜翅类、鞘翅类成虫、弹尾类构成该样地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对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灌木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土壤动物对这一生境的响应。将土壤动物研究与城市生态评价相结合,可以为城市绿地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明确苏北沿海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选择江苏省东台林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农复合林、杨树纯林、农田和草地)作为实验样地,采用网袋法对其开展定位观测研究,研究中共获得25 715个土壤动物标本,隶属于3门13纲35类; 在杨农复合林的网袋内土壤动物总个体数显著大于其他土地类型的,杨农复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的增长;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孔径网袋凋落物残留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 不同孔径网袋内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平均值为小孔(59.32%)>大孔(48.03%)>中孔(44.70%); 土壤动物的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每克土壤含35.46~69.79个)和类群相对密度年均值(每克土壤含1.17~1.54目)均与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存在显著负相关; 各样地小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平均贡献率(24.89%)均显著大于大型土壤动物的贡献率(0.70%)。因此,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导致样地凋落物输入的改变,可能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从而对凋落物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铜尾矿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野外模拟试验,对安徽省铜陵市林冲尾矿复垦地外围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下微型生境内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582只,隶属于2门9纲10目32科.结果表明,铜尾矿复垦地外围微型生境试验地与外围对照样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S表明铜尾矿复垦地不同处理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较高.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序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p H值和有机质明显降低,碱解氮和有效磷从复垦地初始值到外围灌丛地、林地试验地,数值不断增加,而速效钾呈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铜尾矿复垦地及其外围自然生境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为外围林地和灌丛地土壤动物迁入铜尾矿复垦地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其两侧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笔者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对京哈高速公路德惠段两侧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7 596只,隶属5纲10目11科。正蚓科和东京弓背蚁均是公路两侧的优势类群。高速公路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表明: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并不随着与高速公路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在季节之间的差异大于样点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与区域尺度及气候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羊草草原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四个生境20个植物群落,获得土壤动物137类15797只。隶属4门6纲28目86科,其中26科是东北新记录科,21种是东北新记录种。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辐螨(Actinedida)、甲螨(Oribatida)、革螨(Gamasida)、节跳虫科(Isotomidae、Rhabditidae、Dorylaimidae)。土壤动物类群最多的是榆树疏林,最少的是朝鲜碱茅和针蔺群落。个体数最多的是杂类草群落,最少的是碱地肤和碱蓬群落。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基本上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构成是受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生境土壤动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土壤动物区系分布、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草原土壤动物大类群水平优势类群基本一致.土壤动物密度及生物量以荒漠草原较低,而典型草原较高,草甸草原则以低密度和高生物量显示了其土壤动物分布的特殊性.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在类群组成上显示较强的同源性和在较低分类阶元上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14.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了江苏省武进县免耕农田土壤动物主要有弹尾目、线虫、蜱螨目、鞘翅目、双翅目、寡毛纲、蜘蛛目及半翅目8大类群,其数量分别受施肥措施,旱田或水田状态及组成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等3个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施肥措施与组成类群之交互作用的影响。各试验田块土壤动物群落间相关性在旱田或水田条件下,各处理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旱田与水田之间的各试验田相关性多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施肥及水旱轮作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使某些土壤动物类群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可引起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通过测定陕西省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各粒级百分含量,分析退耕还林对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特征的影响。应用马尔文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各粒级体积百分含量,用双对数模型计算体积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土壤PSD的D值分别在2.490~2.526和2.638~2.699之间,顺序均为荒地人工林地农地。D值与黏粒和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68,与极细砂和细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851,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对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及D值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区域,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和退耕年限,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地影响土壤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果显示本区年均土壤保持总量达5.10×109 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767.66 t·hm-2·a-1.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地区集中在泸水县中南部怒江沿岸、云龙县中部澜沧江沿岸、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沿岸及宾川县东部;主要分布于2 000~3 500 m的有林地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最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及其综合作用是影响“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辽宁省康平县海洲乡的典型土壤和典型植被的根际土测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在相同生长状况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沙地治理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响应与演变规律,为寻求该地区的最佳固沙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基本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土;各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类型的沙土中分布比例不相同,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半固定沙丘不同地带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组成和各类群之间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植被在相同的生长地带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乔本植被微生物数量要高于灌木丛和草本植被。  相似文献   

18.
甲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甲螨亚目.它是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甲螨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甲螨的群落组成又与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甲螨在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九华街附近不同林型土壤动物调查,探明了地理环境的异质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九华山森林、土壤资源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