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特性是当温度升高在水中变得不全溶解.常用“浊点”来表示它的重要特性.本文对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Tp)进行了测定,并测了添加不同无机盐和不同离子表面活性剂,控制不同pH值及缓冲液等外界条件所引起Tp变化,并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身亲水基因和碳原子数不同引起Tp的变化,从而发现Tp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表面化学原理对有关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由间隔基团通过化学键联接两个疏水基团和两个亲水基团的离子头基构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或者水油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更强、更好的水溶性等优点。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的报道,但关于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还较少。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醇醚、酚醚型,另一类是糖类衍生物。本文分别从联接基团加入法、极性头基加入法、疏水链基加入法等合成方法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及性能进行了概述。其中,联接基团加入法是在两个现成的两亲分子之间插入一个联接基团,将这两个两亲分子联接起来。极性头基加入法则是联接基团先连接两条疏水链,再把两个极性头基加上去,一般是环氧乙烷或者是环氧丙烷加入的方法。疏水链基加入法所采用的原料化合物中含有联接基,并且已经和两个极性基团联接在一起,只是缺了两条碳氢疏水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3.
铜酞菁表面处理(I)——对分散稳定性,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SAA,NSAA对铜钛菁实施表面处理,观察了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添加方式(处理方法)对铜酞菁颜料分散,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型及不同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α-CuPC改进分散,润湿性的作用,比较了CuPC颜料分散性能与表面活性剂HLB(hydrophile-lypophile balance) 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SAA、NSAA对铜酞菁实施表面处理,观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添加方式(处理方法)对铜酞菁颜料分散、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型及不同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α-CuPC改进分散、润湿性的作用,比较了CuPC颜料分散性能与表面活性剂HLB(hydrophile-lypophile balance)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吸附层厚度、吸附量和链节密度分布,并用两阶段吸附模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同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竞争吸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对比温度的升高,单一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界面的吸附层厚度减小,吸附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两阶段吸附模型。在相同能量参数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的能力远比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的能力强,它可将表面上已吸附的传统表面活性剂解吸下来,从而影响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卵磷脂双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三甘醇一月桂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卵磷脂脂质体膜 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三甘醇一月桂醚浓度的增大,膜分子横向有序性降低,纵向有序 性增大;随着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增大,膜纵向有序性逐渐增大。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对膜流动性的影响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定域在膜磷脂憎水基C1~C16 之间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用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探讨平衡时间、盐浓度和连接基团长度对气-液界面上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8H37(CH3)2N+-(CH2)s-N+(CH3)2C18 H37]·2Br-,简写成18-s-18,s=3、4、6、8、10、12)与DNA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需较长时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的屏蔽作用增大,致使表面活性剂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当连接基团为刚性(s=3、4)时,分子间的空间位阻较小,Gemini表面活性剂/DNA复合膜主要形成纤维结构;而当连接基团为柔性(s≥8)时,分子间的位阻效应增大,则主要形成片状聚集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riton X-10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及其组合对土壤中BDE-15的溶出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Na Cl溶液对表面活性剂溶出BDE-15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临界胶束质量浓度时对BDE-15的溶出效果明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出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BDE-15的表观溶解度,且混合体系的溶出作用随非离子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非离子与阴离子质量比为7∶3时具有最大溶出能力;添加一定质量浓度Na Cl溶液可明显提高混合表面活性剂对BDE-15的溶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用内源荧光法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阳离子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CH3)2N-(CH2)、-N(CH3)2C12H25·2Br^-)(12-s-12,2Br^-.s=3、4、6)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微乳液体系中含水量、偶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牛血清蛋白的浓度、联接基团的长度以及外加盐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体系中含水量增加.微乳液的最大荧光波长蓝移减小;偶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影响了微乳液的最大荧光波长蓝移;牛血清蛋白浓度较高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联接基团越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越强.牛血清蛋白越易处于疏水环境中;而盐对偶联表面活性剂/牛血清蛋白静电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支撑液膜从柠檬酸水溶液中提取柠檬酸,研究了Span类和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支撑液膜体系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种表面活性剂被引入体系后未对其提取效率和稳定性起到提高和加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HAN基液体发射药滴在大气压下的微爆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挂滴装置针对初始直径约2mm的HAN基液体发射约LP1846液滴,研究其在10^5Pa,800℃环境下微爆的特性,给出液滴微爆过程序列照片,根据LP1846热分解的实验结果讨论了液滴在着火前的微爆机理,认为它主要由过热组份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磁流体动力学并讨论了在无限大传导率的不可压缩流体中磁流体动力波的传播。同时指出必须在磁场内不同压缩流体中,对磁流体动力运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用环己烷、酰氯和氯苯反应,两步反应合成4-烷基-1-(4’-氯苯基)-环己烷液晶。研究了反应历程,确定了产量取决于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制备了两种液晶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测定,中介相特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确定。  相似文献   

14.
充液航天器内部液体晃动及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航天高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由力学变分原理导出充液系统的状态方程,其次分析了充液系统的稳定性,简述了在微重条件下充液航天器内部液体晃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八种不同的方法培养草履虫,结果表明,用未污染的天然水和未煮沸的稻草液作培养液均能培养出草履虫,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不同培养方法对草履虫群体衰退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水质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失重时方形容器内液体的自由晃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Runge—Kutta方法解出了失重时二维方形容器内液体的静止表面形状,用付氏级数展开法研究了液体自由晃动频率的变化。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与前人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对101.3kPa下苯-DMF、苯-噻吩、噻吩-DMF二元体系,苯-噻吩-DMF三元体系,苯-噻吩-水-DMF四元体系VLE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并用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对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推算。关联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铁磁流体粘度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磁流体是一种由大小为10nm的固态磁性微粒,它是通过表面吸附活性剂均匀分散于载体中形成的超稳定性的胶体悬浮液,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体的粘度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本作通过自行研制的旋转式、落柱式和细管式磁流体粘度计,对铁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的粘度变化进行了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侧链含有亚甲氧基连接基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及表征.用酚类与苯甲基氯制备了六种单体,用硅氢加成法合成了高分子液晶.六种单体为: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联苯(M1),4’—甲氧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2),4’—甲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3),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4),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4’—甲氧基联苯(M5),4—(4—甲氧基苯甲氧基)-4’—烯丙氧基联苯(M6).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定了单体和高分子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介晶范围,单体M5和M6显示较好的液晶性,聚合物PM1、PM5、PM6、P(M2—M5)和P(M2—M6)显示出较好的液晶性,共聚物液晶比其它高分子液晶的介晶范围宽.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百里香酚兰在水 /硝基苯界面的离子转移行为。根据百里香酚兰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和电化学性质 ,讨论了界面离子转移机理 ,并计算了转移离子的标准转移电位 ΔWOφ0 和标准吉布斯转移能 ΔWOG0 。实验所测半波电位 ΔWOφ1 /2 - p H曲线与理论公式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