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壤水分的长期精准监测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站点实测土壤水分作为参考数据,利用R、RMSE、Bias、ubRMSE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产品SMAP、AMSR2、GLDAS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并根据研究结果选出精度最高的土壤水分产品对黄土丘陵沟壑区2016~2021年的土壤水分进行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在丘陵坡耕地、平原谷地、河滩地3种地形条件下,SMAP土壤水分产品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要优于AMSR2、GLDAS,其适用性最优;(2)2016~2021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2021年4季以及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呈现东、西部地区土壤水分较多,中部地区土壤水分较少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王星乙  焦强  郭海  杨君芳  益彬 《科技咨询导报》2012,(31):113-113,115
该文对甘肃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反坡梯田整地的技术要求以及具体措施等做了全面阐述,从而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促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本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而坡面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丘陵沟壑区。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在该地区开展治沟造地工程,重在修复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耕地紧张局面。通过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治理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总结现有的常规技术措施及土层普探技术、灌排一体渠等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创新性举措,为今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的综合治理及生态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制图工作实践,探讨了黄土地貌系列专题制图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以规范地图图例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应用比较法和系统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特点、生态环境适宜类型以及当前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经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适于本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协同发展的一些途径,这些途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开发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制图工作实践,探讨了黄土地貌系列专题制图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以规范地图图例系统。  相似文献   

7.
石油开发对黄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模型预测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石油开发的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3个阶段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土壤、动植物、植被和景观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和工程类型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尤其是生物措施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把石油开发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提高黄土高原北部干旱丘陵区油松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西北干旱丘陵山区,应用6种不同的造林方法,在144块试验小区内,进行油松造林成活率的试验.本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该地区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找出适合该地区的最佳油松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应走水保生态农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娥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20-20,8
作者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理特点,分析了该区应走水保型生态农业的道理,简述了水保型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总结并提出了水保型生态农业的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酸刺村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处六盘山西麓葫芦河流域北庄支流末端.由于村民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本就脆弱的自然资源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贫困.通过对她进行机修梯田、退耕还林还草、舍饲养羊、筑路打坝、科技培训等工程项目的实施,酸刺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和加强,农民素质得到提高.一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贫困村,开始步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稳定摆脱贫困的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存在着以自然过程为主和以人类干予为主两种土地演化形式,并且指出土地结构和功能的自组织是土地演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演化中三种能流形式所引起的地理过程,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建立了三川河流域光能趋势面方程,进而论证了该区两次能量耗散过程与土地结构格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铁西输油管道工程甘肃段穿越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施工过程中引起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黄土残塬防治区、梁峁沟壑防治区、河谷阶地防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实现管道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干旱脆弱立地条件下地膜覆盖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仲福 《甘肃科技》1998,14(6):28-28
干旱脆弱立地造林绿化,这是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造林成功的一大难题。近两年,我们根据地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这一自然规律和现象,在平凉市北部西山采取地膜覆盖造林技术,进行油松、云杉植苗造林120多亩,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1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植被-侵蚀动力学的黄土高原分区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退化,对于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科学区划。以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类型区:长城沿线区、黄土丘陵沟壑东区、黄土丘陵沟壑西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植被-侵蚀状态图,探讨了这4区控制侵蚀和修复植被的前景。该文所提出的综合治理策略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只有黄土高原沟壑区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通过治理,形成能承受一定程度破坏的植被;其他3区,只有通过小流域高强度治理,才能有效地改善植被和减少侵蚀,并需要持续的防护和治理才能维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演化的基本地理过程是由流水侵蚀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过程,并分别讨论了该区土地素与上地单元的物流特征,通过数学计算和相关分析,证明黄土沟坡土地素物流强于红土沟坡,梁地和谷地土地单元的迳流和泥沙输移达到0.921和0.923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8.
数字坡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利用微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建立数字坡度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步骤,并以在绥德县辛店沟流域进行的试验为例证,简述了数字坡度模型在坡度图制作及土地资源调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国富 《甘肃科技》2023,(11):13-16
为深入探析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因黄土湿陷导致地基下陷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文章以甘肃陇西地区典型黄土区某一新建新村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勘探,取样分析等方法探讨工程区黄土湿陷导致地基下陷,房屋破坏变形的成因,得出工程区场地地基下陷的成因包括受土体结构特征、地形地貌条件、强降雨天气、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方式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对类似工程区场地湿陷性黄土地基需按勘察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处理,采取防水、排水及监测预防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为今后类似的黄土地基处理与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长城沿线、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沿,地处暖温带森林草原向中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县境内西北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属于沙漠绿洲农业;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纵横,山大坡陡沟深,地貌支离破碎,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