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转包和分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美容 传统的割双眼皮、纹眉等外在的形象美容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改善声音开始成为人们塑造自己形象的又一重要目标。其实,声音不好听或发音不准大部分是因为不会正确使用声带或摆不正舌位。  相似文献   

2.
声音美容 传统的割双眼皮、纹眉等外在的形象美容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改善声音开始成为人们塑造自己形象的又一重要目标.其实,声音不好听或发音不准大部分是因为不会正确使用声带或摆不正舌位.  相似文献   

3.
2001年9月11日,高达400多米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楼在两声巨响后整体垮塌,痛定思痛,人们不得不反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笔者在此专门谈谈与超高层建筑有关的一些气象问题,以及它们对周围有哪些影响。 “天堂” 与“尘世” 超高层建筑在英语中叫做“skyscraper”。其中“sky”是天空的意思,“scraper” 有刮擦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天空相摩擦的建筑物”,于是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形象地译为“摩天大楼”。 在气象学中,地球大气的运行会受到地面的影响。例如,由于地面的摩擦会使贴近地面的摩擦…  相似文献   

4.
“全息”概念源于激光照像。这种照像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息照片的每一点,无论大小,都保留有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都可以重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这里,对保留被摄物体的信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差别消失了,任何局部都有整体效果。生物体也有这种“全息”特点吗? 张颖清同志于1981年《自然杂志》第4期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又于1988年《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5.
彐人?     
近百年来,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区不断传出使人将信将疑的消息,相传在那渺无人烟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山悬崖间,生存着一种奇异的动物——“雪人”。当地舍巴人称它为“石人”。关于“雪人”的“形象”,最早出现于200年前一张描绘西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中国古画上。1832年,出现了第一个关于雪人的正式资料,是霍得格逊(B.H.Hodgson)发表的。此后大约又有40多人作了报道,报道最多的首先是有关雪人的传闻。各种传说不一,有的荒诞无稽,有的听起来却煞有介事。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超级 标签”吗? 最近,南非CSIR公司与英国科技集团联手推出一种名叫“超级标签”(SUPERTAG)的电子仪器。这种仪器被说成是条形码的替代物。它由一片集成电路和一条微型发射天线构成,嵌在商品包装上。当顾客推着装有各式商品的购物车走过收银台,这里的接收装置便会感应诸多“超级标签”传送过来的不同信号,一次性地完成计价。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掌握职业成功之门的钥匙 ——简介《白领职业教程》套书 以衣领的颜色来划分两大职业,这的确可谓现代西方的一大发明。这种形象直观的分类方法具有“一目了然”的特点,因而被普遍接受。于是,“白领阶层”、“蓝领阶层”的说法,几乎成了现代社会人人皆知的流行术语。 所谓白领阶层是指现代社会的中坚和极具实力的群体,主要包括公司企业的职员、事业单位职  相似文献   

8.
吃出美容来     
M美容不单单靠化妆,文眉、文眼、文唇来求得,更 主要的是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说,从饮食入手,注意膳食营养平衡,吸收足量的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保持全身健康,就为美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们说“要吃出美容来”是有科学道理的。其实,多种维生素均有不同的美容功能。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语言” 是什么? 昆虫也会运用各种“语言”,使彼此了解,如: 音响“语言”:一般雄虫用发音器摩擦发音招引雌虫,如蟋蟀、蝉等。 激素“语言”:一只白蚁发现巢壁破裂或群体中出现“敌人”,会立即释放一种外激素,招来同伴修理“房屋”(蚁巢)或歼灭“敌人”。 形象“语言”:一只工蜂侦察到蜜源后,回到巢里用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 气味“语言”:一只苍蝇发现了可口的食物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招引同伴接踵而来,共享美餐。 色彩“语言”:有些昆虫的体表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掌握职业成功之门的钥匙 ——简介《白领职业教程》套书 以衣领的颜色来划分两大职业,这的确可谓现代西方的一大发明。这种形象直观的分类方法具有“一目了然”的特点,因而被普遍接受。于是,“白领阶层”、“蓝领阶层”的说法,几乎成了现代社会人人皆知的流行术语。 所谓白领阶层是指现代社会的中坚和极具实力的群体,主要包括公司企业的职员、事业单位职员、机关职员以及公务员等。这些人一般均受过正规教育,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优秀品质;他们的职业稳定,收入可靠,亦有较多的发展机会。 然而,白领阶层的各方面品质和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且也不是可以在学校全部学来的。因此,在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对白领阶层在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编写有大量完备、系  相似文献   

11.
初探设计符号在本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符号学原理,探讨设计符号在本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符号而符号”,对于设计符号的运用,必须是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观念去改造和提炼。使设计符号在本土包装设计中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OK”是怎样来的?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它,也都知道它的意思。但“OK”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1941年,一位叫艾伦·瓦克尔·利德的美国人提出了一个解释,被美国人认为是最合理的,并收入  相似文献   

13.
穿出美丽     
有位好友从外地出差回来,送给我一件天蓝色加白条纹的外衣式羊毛衫,她对我说:“这就是你。”我对着镜子细细品味她的话,觉得有道理。 服装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希望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形象之间的协调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分为“物质的我”、“精神的我”、“社会的我”3部分。‘物质的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以及主要的物质财富;“精神的我”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状态,如气质、兴趣、抱负、理想和信念等;“社会的我”则是指“我”的身份、地位,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认识。服装将自我概念向他人传递,而他人的反应又会带来自我的强化,所以要得体地着装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己。  相似文献   

14.
《科学24小时》2009,(3):F0002-F0002
浙江省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83年,占地120亩,有48个教学班、2400余名学生、158名教职工,年招生能力800人。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工艺美术专业均为省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省级实训基地。“农民画”教学成为工艺美术专业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美誉,被誉为“天目山麓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重新进行定位,人类期望着有一天能够听懂各种生物的“燕语莺声”,与它们作朋友。这里就涉及到交流问题。 人类主要依靠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心情。用语言传达心情称为会话,不使用语言的心情表达在很大意义上也被认为是会话。除语言之外,我们还用姿势表达心情。如与人相逢时,要鞠躬、握手,这也被认为是不使  相似文献   

16.
穿的学问     
有位心理学家说,服装好似你的一张履历表,至少向别人暗示了诸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可依赖性、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信息。也许,仅仅凭表面感觉判断人似乎太肤浅了。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会迅速作出反应,在乍一见面、匆匆一瞥的瞬间,还有什么比服装、举止和风度等形成的“先入为主”的总体形象更具体、更形象、更难以让人忘怀呢?  相似文献   

17.
锡纸是误称 “锡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一种纸,例如香烟的内衬包装纸,黄油、巧克力等食品的外包装纸。但是大家并不清楚它的真正名称叫什么,“锡纸”实际上是大家对它的误称。这种纸的正名叫镀铝纸,又称真空镀铝纸,它是现代卷烟、食品、礼品等常用的包装用纸。其特点是:外观光亮,平滑如砥,无味无毒,符合卫生要求,且具有良好的防潮、保香性能,适于在各类包装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层建筑闪烁着新潮的火花,雄伟的光彩,给在高楼中工作的人带来了优越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给那些在其中生活的乔迁者带来生活的欢乐。然而,人们未曾想到的是,现代高层建筑物也会使人得病。包括医院、家庭住宅和摩天大楼在内的任何建筑物都可能变成“病屋”、“病楼”、“病厦”,而且还会传染各种综合症,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英语Massage的中文意思是按摩,按照香港、台湾一带的发音译成“马杀鸡”。按摩发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国外把按摩用于美容、保健、健身等方面,出现了“马杀鸡”热。中国人说按摩多指治病,所以Mas-sage一词经常在宾馆饭店里看到、听到。我们的留学生把“马杀鸡”带到国外后深受欢迎。定期做按摩对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有调节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浙江的比蛇     
“比蛇”的“比”字,倒颇有“斗鸡”的“斗”的味道,令人害怕。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在其笔下就介绍了这一怪蛇。在《郑板桥集》中的《比蛇》诗云:“好向人间较短长,截罔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其诗有序,进一步勾勒出比蛇的形象:粤中有蛇,好与人比较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诗中明言比蛇产广东,但事情也怪,我因从事蛇的科研工作,于1980年调来广州暨南大学至今,留心访查和查阅有关资料仍无所获。莫非郑说有误,静思之,终于找出了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