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保俭 《科技知识动漫》2010,(17):114-114,121
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任丽梅 《科技资讯》2009,(23):176-176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教师必须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使数学学习由抽象变得通俗易懂,由枯燥转为生动有趣。学生爱学数学并把它作为一种乐趣来接受。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再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为了能给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应该开放课堂,还数学以生活本色,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4.
生活与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素梅 《科技信息》2007,(30):268-26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数学情景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故事、游戏模拟场景、观察、操作等活动,同时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下面谈谈自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丽玲 《科技信息》2009,(22):243-243
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在教学中我力求联系生活组织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些方法:变生活素材为学材,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演示生活场面,攻克教学难点;回归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现象.综合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教学活动中,该文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2.
孙蓉 《汉中科技》2012,(5):66-67
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辨识、记忆等能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的生动,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沈政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3-14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近生活的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使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被誉为"科学皇后"的数学,在科技领域的拓展上,一直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从生活的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殊不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本文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深入阐述数学教学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我坚信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教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的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新课程中每册教材的单元后都会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建红 《海峡科学》2009,(9):90-90,92
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该文从用生活情境导入数学课堂、用生活原型注入数学课堂、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为生活提供服务的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处处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内容应力求从小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来设计数学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们从生活经历而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们应该注意要主动引导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变成有趣的容易理解的事物,贴近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