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化采棉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 ,通过对脱落宝不同用量、不同配方试验 ,认为666.7m2 用脱落宝40克 +乙烯利90克脱叶效果最显著 ,施药后5 -10天的平均温度必须高于200C以上。  相似文献   

2.
棉花化学脱叶是实现机械采棉的一项重要技术。本试验设计三种用量对比。结果 :9月5日前后 ,喷后10天日均气温200C以上最好 ;5 %脱落宝450-600克/公顷与40 %乙烯利1050克/公顷混和喷施 ,脱叶及吐絮效果较好 ,每公顷下水量保证在450公斤以上 ;对单铃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澳洲坚果产业中存在的采收难、采收成本高的问题,进行澳洲坚果高效采收研究.以澳洲坚果推广种植品种“A16”为试验材料,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诱使其落果.进行了筛选pH值和筛选乙烯利适宜质量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调节pH值为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落果率显著高于未调pH值的乙烯利溶液的落果率;喷施低质量浓度乙烯利混合溶液对果实脱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脱落效果达不到高效采收要求;喷施质量浓度为1.6 g/L,pH=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2周后落果率达93.77%,满足高效采收的要求.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澳洲坚果主栽品种“A16”的落果率,且不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采用流延法在65℃下水浴干燥制备负载乙烯利的壳聚糖复合膜,研究复合膜的结构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缓释乙烯气体的速率与缓释环境的pH值、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跟乙烯利的含量呈负相关;乙烯利含量20%时,复合膜中的乙烯利在相对湿度为54.6%、74.9%和97.7%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6.6 d、9.7 d和5.9 d;在pH为7.0和7.5缓冲溶液中的半衰期为7.5h和4.5h。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图表明:乙烯利的添加量对复合膜的结晶度、表面的平整性等均有影响;乙烯利含量为20%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7.17 MPa。乙烯利/壳聚糖复合膜实现了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为乙烯利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德 《应用科技》1998,(3):24-24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时产生的一种气体,称“气态激素”。基本功能是催熟,还能引起叶子脱落,调节生长发育,控制雌雄转化,有利于雌花形成,还具有打破种子休眠,减少顶端优势,早熟增产。但乙烯使用不便,所以生产上使用的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将其喷洒在植物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上后会释放出乙烯,但无污染,无毒害。常用的商品乙烯利为40%的水剂,为淡棕色,液体,易溶于水,强酸性。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方法是。小麦①从小麦分率到抽穗期间,亩用40%的乙烯利20-3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洒,防倒伏并增产…  相似文献   

6.
以0、50和100PPM的乙烯利溶液处理黄瓜幼苗(二叶期或三叶期)。试验证明,乙烯利处理可促进雌挖形成,而且前期雌花数增多。100PPM处理的瓜数比对照增多11~15%,瓜重增产10—14%。50PPM和100PPM处理的最初半个月产量分别比对照多28%和33%。看来,用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是可以提高总产量和前期产量的。乙烯利是近年生产的一种植物激素,化学名称是2—氯乙基磷酸。当它进入植物休后,经过酶促作用释放出乙烯,调节植物的代谢作用。据报导(1.2),乙烯利能促进黄瓜雌花分化,但还未涉及产量和收获期问题。黄瓜是我省主要蔬菜之一。我们在1973年和1974年进行试验,企图应用乙烯利促进黄瓜雌花形成、提高产量和提早收获上市,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利用外源GA3和乙烯利处理黄瓜(CucumissativusL.)植株,使性别表达雄性化或雌性化的同时,其内源乙烯的释放量、ACC,GA1~3和脱落酸的含量,以及乙烯形成酶活性均发生了变化。外源GA3雄性化处理,使内源GA1~3含量和GA1~3/脱落酸值增加,乙烯释放量和ACC含量降低。乙烯利雌性化处理的作用则相反。外源的GA3和乙烯利对内源ACC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对黄瓜性别表达作用的生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Ecopart 2ME不同的有效成分及不同的用药量试验,分析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以及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应用Ecopart 2ME脱叶效果与棉花产量达到最佳的方案。结果表明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在同一药剂不同的有效成分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Ⅲ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2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③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5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较合理。准确验证Ecopart棉花脱叶及产量效果的确认、能更准确今后普及混用方案的确定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采棉田脱叶催熟效果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两年试验 ,喷施脱落宝应选择无风晴天喷药 ,且药后保持3天晴天 ,日平均气温在200C为好。用药量每666.7m250克较适宜。国产脱落宝为液体 ,使用方便 ,对环境污染小。棉铃期40日龄以上适时喷药 ,不可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乙烯利、6-苄基嘌呤和赤霉素在大叶女贞不同生长时期的控果效应,综合比较了疏果率和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大叶女贞现蕾期喷施300 mg/L萘乙酸和250 mg/L的赤霉素疏除效果分别为77.75%和76.59%,不会产生药害,疏除效果较好.开花初期喷施250 mg/L萘乙酸疏除效果最好,疏果率达到90.09%,其次是150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萘乙酸.开花盛期喷施250 mg/L萘乙酸疏除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99.12%,其次是200 mg/L萘乙酸和1500 mg/L乙烯利.幼果期使用1500 mg/L乙烯利疏除效果最好,疏果率为81.31%.试验结果为大叶女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变植物体内激素水平,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对盛花期毛白杨进行树干滴注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500ppm乙烯利能促进幼果和花(果)序的提前脱落,1000ppm的赤霉素则对花序的提前脱落有利,因而可减轻毛白杨飞絮污染。  相似文献   

12.
棉花使用乙烯利能提早吐絮8~15天,加速棉铃开裂,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20%左右,品质提高0.5~1级。使用技术要掌握三点: 1.使用对象:乙烯利适用于棉花后期生长过旺的高产田;晚发迟熟的棉田;麦棉套种春种棉田;麦棉连作的夏棉田。因为这些棉田霜期一到,不少棉铃不能及时成熟,如不催熟,常得不到高产和影响两熟棉田的下茬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喷施多效唑对富士苹果幼树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控制富士苹果幼树新梢旺长,提高当年中短枝的比例及次年座果率,控制秋梢旺长的喷布适期为盛花后12weeks(7月上旬),浓度为600mg·kg~(-1)左右。试验结果还表明:喷施多效唑与乙烯利、主干环剥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富士苹果幼树的枝量、花量及次年的座果数。以盛花后3weeks 喷2000mg·kg~(-1)乙烯利+盛花后7weeks 主干环剥+盛花后12weeks 喷施600mg·kg~(-1)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每666.7m2用脱落宝30克 ,6天时间总落叶达70 % ,其中处理后第7 -9天落叶最快 ,占总落叶数的56 % ,其它时间占总落叶数的14 .3 %。对单铃重有一定的影响 ,处理的单铃重3.66克 ,对照3 .72克。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使用次数在绿岛3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100 mg/kg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2次(二叶一芯和三叶一芯),可有效地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改善品质,植株生长势较好,应用效果最好,适合在绿岛3号黄瓜冬春茬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应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雌花...  相似文献   

16.
用一系列浓度梯度(Oppm,100ppm,150ppm,200ppm,25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施西葫芦幼苗叶片,均可使其植株矮化、叶面积缩小、叶色深绿。且随乙烯利处理浓度的升高,此现象呈相应梯度变化。乙烯利处理能使西葫芦雌花开放时间提早且数目增加,早期产量增加显著,总产量也明显提高。其中以100-150ppm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药理学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遗传学手段,证明光下乙烯利可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 乙烯利能够明显增加气孔保卫细胞和叶片的H2O2和NO水平,且H2O2和NO清除剂均明显抑制乙烯利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硝酸还原酶(NR)、NADPH氧化酶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的抑制剂可不同程度抑制乙烯利的作用. 乙烯利亦可明显诱导Atnoal突变体叶片气孔关闭及NO的积累,但对nial,nia2突变体没有明显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乙烯利对NO含量和NR活性的诱导效应,说明H2O2和NO均参与乙烯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NO(主要由NR途径合成)可能位于H2O2下游参与调控这一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药理学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遗传学手段,证明光下乙烯利可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乙烯利能够明显增加气孔保卫细胞和叶片的H2O2和NO水平,且H2O2和NO清除剂均明显抑制乙烯利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硝酸还原酶(NR)、NADPH氧化酶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的抑制剂可不同程度抑制乙烯利的作用.乙烯利亦可明显诱导Atnoal突变体叶片气孔关闭及NO的积累,但对nial,nia2突变体没有明显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乙烯利对NO含量和NR活性的诱导效应,说明H2O2和NO均参与乙烯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NO(主要由NR途径合成)可能位于H2O2下游参与调控这一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生长调节剂及营养元素对龙眼开花结果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500μl/L乙烯利可使有花穗幼叶脱落,而花穗和老叶不受伤害,有效克服苞花和花苞叶现象,200μg/g的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和150μg/g的营养元素复合剂处理龙眼花粉,可使萌发率提高1.90倍和2.66倍,150μg/g的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喷布龙眼叶片,叶绿素提高74.19-92.08%,同时能增加雌花数量,改变雌雄花比例座果率提高155.4%,产量增加116.9%,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所提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烯利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对绿豆下胚轴切段不定根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8)mol/L乙烯利与10~(-4)mol/LIBA混合处理,生根数比二者单独处理生根数之和高出10.38%,即两者表现出协同效应.绿豆下胚轴切段切下后0~12h和36~48h两个时间段内用乙烯利处理,其不定根发生率较高,说明在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诱导期和起始晚期外施适当浓度的乙烯有利于根原基形成,并促进不定根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