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克拉马斯山脉上泥盆统■到下石炭统Bragdon组上部含有近3km(构造厚度)的砂岩、泥板岩和砾岩,它们是沉积在一个“混杂的”海底扇环境的浊积岩。详细的沉积相和岩石学研究时盆地发育和物源区分析提供了新的资料,并有助于推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岛弧的古地理和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该区实测的两条泥盆系剖面,并首次报导了六层含菊石的层位。根据所产的菊石讨论了保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新建了中泥盆统的松林沟组,并将该区的泥盆系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由于该区可能缺失了晚泥盆世法门阶和早石炭世杜内阶下部地层,表明该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初期经历了一段不太长的上升剥蚀阶段。本文最后还描述了滇西保山地区泥盆纪的菊石化石,计八个属六个种,其中Koenenites属系国内初次报导,三个为新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西藏日土县以北拉竹龙-双陷大坂地区,新发现比较完整的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地层。根据化石和岩性特征,把该区中、上泥盆统划分为中泥盆统的三岔口组、万泉河组,上泥盆统的邦达组、拉竹龙组;下石炭统划分为月牙湖组、双陷大坂组。上述各组除拉竹龙组外,均为新建组名。三岔口组、万泉河组、邦达错组和拉竹龙组的层位,分别与应堂阶、东岗岭阶、余田桥阶和锡矿山阶相当,而月牙湖组和双陷大坂组的层位,则分别与岩关阶和大塘阶相当。  相似文献   

4.
老厂红土型银矿床含银矿源体为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 .通过研究该矿床成矿条件 ,认为含银矿源体的形成与大陆边缘裂谷构造和中晚石炭世沉积喷流作用密切相关 ,并与早石炭世火山作用有间接联系 ;银的次生富集条件是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相对平缓的古地貌、碳酸盐岩岩性和中上石炭统地层层位 .最后提出了老厂式红土型银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Ⅰ.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地层对比表中,还有一些地层分界和地质时代经过长期争论而不易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如寒武奥陶系间的Tremadoc,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间的Etroeungtian,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间的Namurian,上三迭统与下侏罗统间的Rhaetic等等。我国除Tremadoc已得到统一认识以外,其余的问题,仍然是悬案,没有获得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闽西南上杭、宁化、龙岩等地的上石炭统生物地层,通过对各地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揭示该白云岩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文中认为,闽西南上石炭统中的白云岩层的沉积时限,分别在南北(上杭至宁化)和东西(上杭至龙岩)方向上存在着横向变化;白云岩层是在晚石炭世滑石板期至逍遥期,沿下石炭统林地组基底碎屑岩地层的接触界面而发育的穿时沉积层;晚石炭世时期形成的铁、锰层控矿床,特别是"马坑式铁矿"与该套白云岩层关系密切.最后,根据其含矿性等的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可以作为寻找福建省石炭纪铁、锰层控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8.
1976年南大地质系师生,配合福建地质八队草测1/(2万5千)地质图时,在中甲铁矿—坑道内,于铁矿层顶部白色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其生物构造清晰可辨,经鉴定为(虫筳)类:Fusulinella及海百合茎;Cyclocylicus。时代属中石炭世。这个发现,有助于该铁矿时代的确定,并为讨论马坑式铁矿床成因提供了线索。虽硅质岩有沉积成因和热液交代等类型,但该处发现的硅质岩有稳定的地层层位,系沉积成因无疑,可从中甲至下经畲测制的中石炭统地层剖面中得到证明。该剖面上覆地层为上石炭统船山组,产Triticietes等。中石炭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秦岭礼县上石炭统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该区牙形刺序列,以便进行区域划分和对比。方法依据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产出特征建立牙形刺序列。结果下加岭组的牙形刺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Idiognathoidessinuatus组合带;Idiognathodus delicates-Neognathodus bassleri-Neogondolella clarki组合带;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S.parvus-S.gracilis组合带。结论该区牙形刺序列可与中国华南的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威宁阶)对比,属于晚石炭世早期。该区牙形刺序列的建立对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龙塘剖面位于云南省施甸县摆榔乡南东处,地层划分上属于藏滇地层大区东部的保山地层分区,施甸地层小区,奥陶-石炭世沉积普遍发育。剖面测制为一套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碳酸盐岩沉积,岩层产状稳定,属单斜地层。与前人在该剖面上所划大寨门组、香山组从岩性上有所不同。根据建组剖面及区域对比,推测小龙塘地区晚泥盆-早石炭世沉积被姚关断裂及湾甸河断裂断蚀。据此,对小龙塘上泥盆统大寨门组和下石炭统香山组进行重新厘定,为1∶50 000湾甸坝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在其北东段萨尔托海地区被下石炭统火山岩-沉积岩不整合覆盖。对这套沉积-火山岩系中的英安岩进行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 获得 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349±2 Ma(早石炭世杜内期)。英安岩REE 分配型式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平坦、Eu 负异常明显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 所有样品的标准化丰度都随着元素不相容性的增加而增大。与经典的弧英安岩以及埃达克火山岩相比, 太勒古拉组英安岩 Sr 含量平均值为 195 μg/g, Sr/Y 平均值为 5.2, La/Yb 平均值为4.6, 远小于经典的弧英安岩和埃达克岩。结合太勒古拉组变形、变质微弱的特点, 认为早石炭世英安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 且在早石炭世之前达拉布特蛇绿岩已经就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镜下观察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环境。长石岩屑杂砂岩的碎屑颗粒具有分选和磨圆度差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表明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获得114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480~276 Ma,可划分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2~276 Ma)和早石炭世(349~323 Ma) 2个主要年龄组,另有4个早古生代和中泥盆世年龄。通过区域岩浆事件对比,推测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活动陆缘型岩浆岩,少量来自研究区附近的早石炭世岩浆岩、早古生代岩浆弧、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弧-陆碰撞岩浆岩以及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综合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沉积以及构造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石头口门早二叠世砂岩应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海底扇沉积序列的组成部分,并在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作为基质与一系列成分、规模和时代复杂的构造岩块或岩片共同构成了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3.
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吾拉勒山一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是由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建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的各种参数和图解均证实,其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记录了阿吾拉勒地区早石炭世是由沟—弧—盆组成的板块俯冲碰撞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阿吾拉勒山一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是一套以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系。本次通过野外调研,发现其与上覆地层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弧后盆地正常沉积岩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通过对比分析,从它们的岩石组合、不整合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同位素测年和形成环境,把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从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中解体出来,对其进行重新厘定。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划分,为重建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单元和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为重建西天山地质构造演化史也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丙中洛大理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香山-铺门前组(C1x-p),岩性主要为板岩、石英砂岩、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矿体呈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大理岩大理石、白云质大理岩大理石,矿石颜色变化受变质程度影响。为早石炭世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沉积岩,原岩沉积后受变质作用的影响发生变质最终形成大理石矿床,为区域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多宝山东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宝山东部地区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造山带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具有高A;低K、Na的特点。中奥陶世钙碱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建造,晚奥陶世-晚志留世地壳下沉,海水不断加深,沉积了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志留纪早期深水环境中沉积了细碎屑岩,志留纪中晚期水域缩小,海水逐渐变浅,沉积了浅海-滨海相志留统黄花沟组、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石英砂岩;自晚志留世开始,盆地重新拉张沉降,海侵作用逐渐加大,沉积了滨-浅海相的卧都河组粗碎屑岩;至中泥盆世呈现较大的海泛期,沉积了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华力西期沿五道沟-泥鳅河一带发生陆陆碰撞造山,引发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期中酸性钙碱质火山喷发,形成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期间岩浆热液活动使地层中的金属元素迁出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逍遥—栖霞期)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上部—中二叠统下部的浊积岩进行岩石、岩相和时空变化特点的分析。结果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到中二叠世早期,浊积岩的沉积范围显著减小,沉积区域在向西南方向收缩的同时水体则进一步加深。结论这种沉积-构造特点反映当时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处于强烈的构造活动状态,南天山造山带向塔里木地块的冲断推覆可以导致这种沉积-构造格局;从沉积学的角度提出南天山造山带在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可能处于碰撞造山作用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 研究区位于黔南独山县南部,上司—下司一线以东,尧花—架桥一线以西,面积约700平方公里。该区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mm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资料表明,该区第三纪时为热带气候。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有下石炭统大圹组旧司段(C_1d~1)的砂页岩,顶部夹薄中层泥晶灰岩;大圹组上司段(C_1d~2)灰—深灰色中一厚层泥晶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生物亮晶及泥晶灰岩;下石炭统摆佐组(C_1b)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质  相似文献   

19.
澜沧某铅矿主矿体,分布于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接触带上.矿区的电性参数表明,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有明显的电性差异,为直流电测深划分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的界面提供电性前提.为此,介绍直流电测深法原理及在该矿区的开展情况,通过推断解释,在测区内预测存在两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的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 间隔带及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iphonodella levis (Ni) Polygnathus cf.. inornatus E.R.Branson等牙形刺化石,海南岛白沙县金波老村附近南好组第二段中上部确定为下石炭统杜内早期,与Cystophrentis-Pseudourlinia间隔带底部层位相当.共同产出的Weberiphillipsia cf. linguiformis Yuan & Li,Weberiphillipsia sp.,Linguaphillipsia sp.,Hunanoproetus sp.,Austrulosutura sp., Conophillipsia sp. 等系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早石炭世三叶虫化石.它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同期三叶虫很相似,可能属同一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