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宪政思想主要源于西方,而西方宪政思想深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建设政治文明需要深入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宪政思想。本文通过追溯古希腊罗马宪政的思想渊源,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梳理,以挖掘出现代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根据,从而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必须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培育宪政精神,构建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民主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民主宪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邓小平的民主完政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追求宪政,从根本上来说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寻求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明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与完政一次次擦肩而过。回顾近代中国的历次宪政运动,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行宪,有着先天的缺陷,反思这些缺陷,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干我们今后的宪政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对宪政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而宪政建设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我国应从具体的国情、宪情出发,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我国的宪政建设,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出了当代中国宪政欲构建怎样一种国家与社会的目标,因为在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使各种关系平衡。宪政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树立良好的宪政理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第三势力以追求自由、民主、宪政为目标,试图在国共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其政治选择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缺乏认真、系统的研究。“九·一八”前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以平社为核心,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要求保障人权、实行宪政,第一次公然打出反党治、反训政的旗帜,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九·一八”前的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对国民党专政统治极具意义的抗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宪政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的两个重要内容分别是宪政和依法行政,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从宪政和依法行政的科学定义入手,对依法行政进行了宪政分析,进一步理清权力的配置以及权利的保障问题,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受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而宪政民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素。本文论述了宪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在中国的实施状况以及怎样完善宪政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宪政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等诸多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文认为,宪法与宪政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保障实现人权与限制国家权力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品质,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国家政治体制,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文明与进步推动世界走向宪政,当今民主国家宪政已经成为国家与国民的必然选择。而农民群体作为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群体,在宪政体制下他们的的政治权利又将为何?权利的来源以及怎样保护权利成为当下中国宪政机制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在结合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探讨我国的宪政视野下农民的政治权利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现代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宪政视角下的税收不仅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必要前提,也是公民行使权利的重要保障。从宪政视角分析,税收原则应当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生存权保障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分权原则和税收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视野下的宪政社会主义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拉赫计划的实施,意味着宪政社会主义的激进实践;社会领域的世俗化改造,与经济领域的非殖民化相呼应,构成宪政社会主义的另一种实践;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调整,始终没有脱离宪政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作为宪政社会主义实践的累积效应,布尔吉巴执政时代的突尼斯实现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标志其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苏晓芳 《科技信息》2007,(24):381-382
宪政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宪政价值诉求中的合理性。何谓合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有不同理解。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宪政的价值构造内涵,为中国实行合理化宪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宪政建设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与社会演进型,中国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宪政建设模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基本特点是:动力充足性、发展赶超性和成本低廉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可能导致宪政建设的内在基础危机和制度支撑匮乏,宪政建设的结果可能是一种高度的有限宪政制度。从这种宪政建设模式中得到的启示是:分阶段建设、渐进发展道路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中共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1940年第一次宪政运动期间,中共对宪政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中共的宪政思想,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理论依据,主张彻底修正《五五宪草》,从而坚持了民权主义原则。同时,它规定了中国宪政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命题的提出,对新世纪的中国具有开创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必须从文化氛围、运作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构筑政治文明建设的托举平台,并通过制度创新、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内化、社会协商等必要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注意政治文明发展中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晓洪 《科技信息》2007,3(32):66-67
要真正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不能脱离宏观宪政层面,因为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由发展、农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力问题,即只有把形式上的人人平等转化为社会实践,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从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