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年)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便是其特征之一.众所周知,川端康成是一位热情地、执著地追求美的作家.他一贯热心地探索美,热心地表现美.他认为,为了探索到美和表现出美,不可忽视自然景物,不可忽视自然景物的美。因此,他始终比较重视描写自然景物,对于日本现代文学忽视描写自然景物的现象表示不满,他在写作《雪国》期间所发表的《旅中文学感》(1935)一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我在越后汤泽温泉(在新泽县境内,是《雪国》故事的实际舞台——引者注)停留一个月左右期…  相似文献   

2.
<古都>是川端康成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小说既重视自然景物描写的四季感和色彩感,又注重人物对自然的感受,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透露出虚无和幽玄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3.
何伟 《科技信息》2010,(26):174-175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充分体现了东方美,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堪称川端文学的颠峰之作。本文详尽地分析了《雪国》的虚实结合、意识流、镜像视觉、悲美结合、借景抒情和象征手法等典型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不仅深受日本传统文化、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深受当时刚引进的电影文化的影响。其成名作《伊豆舞女》和中期创作的《雪国》等作品均可见有电影文化影响的痕迹。在小说与电影艺术的交融中,想象力、电影镜像、光影作为美学因素构成了川端康成小说的镜像思维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川端康成小说特有的电影情结。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艺术特色是:“悲”和“美”紧密联系与融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重情轻理,追求精神上的“余情美”;注意通过季节变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和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自印度泰戈尔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一东方作家,《雪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融入了川端康成的多种哲学理念,其中包括虚无主义哲学、矛盾哲学以及感伤主义哲学。解读作品中折射出来的哲学思想,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是景物描写的能手和巧匠。在《红楼梦》中,他把景物描写得婀娜多姿,逼真传神,像闪烁繁星,如璀璨宝石,巧妙的镶嵌在情节上,使景物与情节结合的如漆似胶,浑然一体。探讨曹雪芹的景物描写这一高超艺术,无论对《红楼梦》研究,还是对指导当前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虚无的哀歌──论川端康成与《雪国》杨星一、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川端康成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资本积累阶段的日本社会阶级对立日益尖锐,以1918年的抢米风潮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斗争勃兴,民主主义思潮高涨。1921年,日本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学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创作谬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化中,同时,又不断地吸取西方学的营养,写出了《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名人》、《古都》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二、美的耽溺——战时及战后初期文学创作及美学追求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有《雪国》(1935—1947)《山之音》(1949—1954)等。《雪国》可以说是以川端康成进入“魔界”前夜之作。在《伊豆的歌女》中,他那“孤儿乖僻的个性”由于爱的滋润而得以改变。而在《雪国》里,对纯粹美和满足欲望的追求既一分为二,塑造了叶子和驹子这样两位美丽而又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又合二为一,刻划了岛村这个耽溺子肉欲之中,又渴望纯粹之美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11.
《彩虹几度》是川端康成战后的一部中间小说,该作以四季之虹作为象征物,谱写了同父异母三姐妹战后各自不同的命运,并以东方的“虚无”精神使战后痛苦的灵魂获得了拯救,深刻体现了川端康成在战后力图通过传统之美恢复民族自信力的祈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川端康成特殊的"孤儿根性"和恋爱态度,可以看出他所继承的日本传统文学"物哀"、"幽玄"的思想以及他所受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古都》中川端康成对樱花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本真的隐喻意义的把握出发,说明了樱花作为战争的反思形象所包含的"自救"与"她救"意义,借以加深对川端康成在战后回归日本传统美的文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和沈从文以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女性生活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描述,并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来着力刻画一种对他们生活产生过影响并积淀在其思想和心灵深处的女性美,表现出他们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偏爱和崇拜。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青年人的懵懂情感和体现在作品人物身上的纯洁美好的人性;在描写优美景色的同时,做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日本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自己出色的文学创作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日本”与“暧昧的日本”。川端康成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其中,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和大江健三郎“畸婴体验”对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川端康成对“唯美”与“感伤”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大江健三郎对西方“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之一员 ,其创作既根植于日本文学传统美的世界里 ,又借用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 ,开拓了自己的文学新路。纵观其小说创作 ,具有阴柔之美 ,刷新文学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情境小说 ,自然的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性”,他把“性之美”的美学观贯穿于各部作品之中,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使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解脱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作品的大胆性描写,透露出崇尚自然美、崇尚原始美、崇尚肉体美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美实际上是一种女性的装饰美,这种美集中体现在女性的头饰、服饰及闺房之中,并且带有一种模式化、类型化。这种模式化装饰美的出现与词作形成的场环境和时人的审美标准以及词的发展有关。装饰美所具有的审美特征给予了温词女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