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将它准确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的恰当说法,这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好坏。本文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2、3辑中的几处译文为例,阐述了现代散文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如何把握译文的恰当性,及其在散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淑红 《科技信息》2010,(23):I0240-I0240
本文通过列举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摸索出汉英翻译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双语言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双语文化差异的比较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才能使译文做到尽量按照严复的"信、达、雅",进行多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是古籍译注著作中的一块瑰玉;但似有微瑕,纵然瑕不掩瑜,也尚有商榷之必要.文章从注释欠详,译文有违原文,欠贴切等几方面提出诸多意见.  相似文献   

4.
袁敏 《科技信息》2010,(18):I0147-I0147,I0149
本文是对茅盾先生的文章《叩门》的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分析最主要是从语义学和语用学两方面进行的,语义学的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语用学分析主要是在语境理论基础上做出的,针对的是文章中出现的隐喻。从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评价了两种译文的优劣,希望以此种对比启示译者,使之在某种程度上受益。  相似文献   

5.
以I Have a Dream的节选文及其名家汉译、学习者译文为语料,以系统语法的概念功能体系为研究框架,在探讨节选原文和名家译文如何实现概念功能最大程度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者译文与名家译文,分析学习者译文在再现原文概念功能上的得失,检验了功能语言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李艳 《科技信息》2010,(24):I0153-I0154
中国古代诗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一直是翻译中的瓶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代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难,成为诗歌翻译普遍遵循的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唐诗"春晓"的两种不同英译版本,来进一步阐释"三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道德经》第1章的中英两个译本在遣词造句的层次进行了对照。白话文译文与文言文原文的不同体现了汉语在词法和句法上的演变特征。不少译者对第1章中出现的中心词"道"在释义方面的忽视是不合理的。分析英文译文词语层面的一些翻译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新的篇章约束辅助的译文质量评估模型,不依赖参考译文,为源文篇章中的每条句子的译文进行打分。首先从句子级别的语义表示和词级别的指代特征的角度建模源文和译文上下文之间的差异,然后设计额外的损失函数,使得模型在预测分数的同时,尽可能地约束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译文质量评估的性能,在Pearson相关系数上较基线系统最高可提升6.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标语统计的译文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选择是词义消歧研究在机器翻译中的分支.本文介绍了基于目标语统计的译文选择的原理,并以英汉机器翻译中汉语译文的选择为例,详细讨论了基于目标语统计的方法的实现.通过对词典译文的处理得到统计数据.为适应实用化系统的要求,统计数据进行压缩,并采用特殊的检索算法.提出了多项式级的逐步渗透译文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将译文选择正确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译文能否超越原文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翻译理论问题。多年来国内外翻译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本文作者在阐述西方翻译史上一些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试提出了自己对翻译能否超越原文这一问题的看法。作者从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目的、译者和读者五个方面论证了翻译的不可翻译性。只有认识到译文只是原文的近似,译者才能勤思勤练去不断弥补译文的不足,从而使译文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Hickey的取效对等翻译观展示了从语用学评析译文的新视角。基于此角度对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英译本的研究发现:为达到与原文相当的取效效果,译者恰当评估了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语言、社会、人文的种种差异,采用保留、补充、重构等译文处理手段,对译文进行了适度的调整。译者基于对原作交际意图的判断和对译文读者接受能力的估计,在翻译过程中对部分译文作了略显明示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把读者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材课文的参考译文应当符合其特定的翻译目的.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切入,举例评析了《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并进行适当改译,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的参考译文应当以直译为主.同时,提出教材评估体系新思考,以期帮助完善各类英语教材.  相似文献   

15.
章淑芬  潘畅 《科技信息》2010,(10):151-151
口译过程并不是对原信息进行完全复制的过程,而是译员在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译文与原文无法完全对等,这种情况下的译文是否合格有效?目的论从一个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目的论为"有意误译"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力和支持力,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对《英汉翻译教程》一书中的某些译文提出了商榷意见,且分析了原因,对学习英汉翻译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蓓 《科技咨询导报》2010,(8):235-235,23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忠实地重现出来。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简述了翻译的原则,以便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义,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对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译文后编辑中的过度修正问题, 提出利用神经网络自动后编辑方法, 训练专门用于提供少量复合编辑修正和单一编辑类型修正的神经网络后编辑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翻译质量估计的译文筛选算法, 将提出的模型与常规的神经网络自动后编辑模型进行联合。在WMT16自动后编辑任务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与基准系统相比, 所提方法显著提高了机器译文的翻译质量, 实验分析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过度修正造成的译文质量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英汉翻译信息转换中,为了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译者只有对原文进行灵活处理,才能使译文既保留原意,又自然通顺。但现有 文其语言特色、文化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有的译文信息量却大于原文的信息量,因此英汉翻译中的信息损失与增溢往往是并存的,等值翻译是译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译文的回译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本文中,作者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文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文“忠实”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文化交流。据此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