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典型的充满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小说.书中神秘个体的塑造与开放式自由选择的结局,为作品在文学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从莎拉的妓女形象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是作者的一种主观随意选择的结果、幸福是读者的一种观念选择的结果等三个方面来重新解读这部小说,可得到观点是莎拉、作者和读者的选择共同建构了小说的开放、递进与立体.  相似文献   

2.
牛艳荣 《科技信息》2011,(10):I0145-I0145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突破的后现代小说。本文就互文性的存在关系,派生关系两个方面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互文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福尔斯以个人对历史、考古学等方面渊博的学识,通过对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模仿、加入不同时代的思想,扩展了小说内在意识的深度和广度。《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具有复杂性、独特性互文性的现象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福尔斯以存在主义者的眼光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伦理观,并以女主人公萨拉为代言人,倡导一种后现代道德--以道德的多元化(无权威性)和道德主体的"观光客"心态为主要特点.男主人公查尔斯的三个结局可以看作是其伦理观经历"瓦解--重建"时出现的三种可能.在最后一个结局里由于萨拉的刺激,查尔斯最终摆脱旧式伦理观的束缚,懂得了享有和尊重自由意志,开始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自由主题、达尔文主义、少者与多者、两性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充分展示了该小说家对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福尔斯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对命运的抉择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体现了作者的存在主义观和女权主义倾向。但由于时代及作者的局限性,看似新女性的萨拉无法摆脱男权的枷锁,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福尔斯借助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展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虚伪、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方面。这些批判是以当代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的眼光对号称英帝国鼎盛时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审视与批判,同样也是对当今时代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成功是与作者约翰.福尔斯创作过程中自觉的读者意识密切相关的。福尔斯以读者为导向,将传统和革新予以交融,一方面遵循传统,顺应大众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破除传统,利用多种后现代手段拓展读者的阅读空间,堪称忠实与自由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华裔美国女作家汤婷婷的作品《女勇士》中无名女人的故事与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纳塞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故事都是有关通奸的故事,虽写于不同的时代,但两个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从两个故事的发生原因,结果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对通奸行为的态度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两种通奸行为,旨在阐明通奸行为是两个女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张芳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87-87,84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刚强,追求自由的新女性。作者通过主人公简爱自我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和自尊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戏仿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从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圣经》中的典故和哈代的《苔丝》的几个方面的戏仿,探讨福尔斯在这部小说中对戏仿技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约翰.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性。作者通过戏拟、互文性、作者闯入、时空穿插和开放式结局等写作技巧,揭示并嘲讽了维多利亚式小说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13.
《寒夜》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位受“五四”精神影响的新女性。“出走”既是她反对传统道德,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选择,也是作者拯救社会的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4.
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理论界近期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福尔斯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其中文译本也层出不穷。从译者的选择、译者的意识出发,分析阿良译本(1985年)和陈安全译本(2002年)的异同,极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挑战现实主义文本单一结局的传统,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设置了多重结局。多重结局既相互补充又互为否定、互为瓦解,暗示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构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新奇的讲述方式,引起了文学界的瞩目。本文试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观为指导,对小说中叙述者与小说、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在叙述者与小说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网中,叙述者已把主宰权让渡给了小说和读者,自己则处于被动的权力位置。  相似文献   

17.
宋鹏鹏  卓蒙蒙 《科技信息》2009,(10):110-110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新奇的讲述方式,引起了文学界的瞩目。本文试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观为指导,对小说中叙述者与小说、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在叙述者与小说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网中,叙述者已把主宰权让渡给了小说和读者,自己则处于被动的权力位置。  相似文献   

18.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写作风格颇具反传统性,具体表现在叙事拼贴和开放性的结构两个方面,通过这些特点的运用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束缚,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并倡导了一种引导读者积极参与作品,与作者一起探索并享受艺术人生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元小说,体现了小说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之间、与其他文本之间、以及同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互文性关系,同时,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本的思考,才使该作品具有了超时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