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本文依据在烟台-蓬莱-栖霞地区的详细构造与变质研究,分析胶北地区太古代以来的变形与变质演化历史及其意义.继太古代胶东群形成之后的胶东事件,在胶东群中造成了第一期的南北向构造和同构造麻粒岩相高级区域变质.于粉子山群沉积之后、大致17亿年前发生的粉子山事件使胶北地区基底最后固结.这期造山事件在基底中产生了广泛的平缓变形面理、褶皱及同构造角闪岩相区域变质.晚石炭世的蓬莱事件,以北北东一南南西向挤压造成了蓬莱群及基底中普遍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褶皱及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蓬莱事件是华北与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胶北地区的后蓬莱事件造成了局部的北北京向膝折和褶皱,并未伴生区域变质.这一变形事件可能是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或侏罗纪燕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山期的伸展作用相关的。龙门山构造与康滇南北带在印支期前及印支期是同一个基底和构造单元。甘孜地槽褶皱带在喜马拉雅期局部推覆到龙门山构造带和康滇南北带之上。这一发展历史确定了龙门山南段末端现存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一)震旦系的分布与基底构造的关系本区属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双层结构十分明显。厚逾万米的前震旦系(会理群、盐边群、峨边群)褶皱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组成较复杂基底;震旦系产状平缓,基本不变质,组成地台上最古老的盖层。两者之间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以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集宁地区出露的孔兹岩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孔兹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利用电子探针数据分别计算出集宁地区孔兹岩系变质反应峰期前、峰期和峰期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得出了顺时针的变质反应P-T轨迹图.集宁地区地理位置、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P-T轨迹以及华北克拉通基底三分的构造模型(华北克拉通基底可以分为东、西部陆块和中部构造带),反映出陆-陆碰撞的构造环境;此等温降压顺时针变质反应P-T-t轨迹记录了东、西部陆块碰撞拼合,并最终形成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湟源群沉积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湟源群原岩建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湟源群主要由各种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的中浅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其原岩为一套由陆源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中基性大山岩等组成的火山岩沉积岩组合;湟源群中变质沉积岩系中沉积韵律、沉积条带构造的广泛发育以及浊积层的存在等,指示了其原岩建造具有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的特征;其中变质杂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大陆岛弧或安底斯岛弧型杂砂岩的特征;湟源群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钙碱性火山岩的特征。经综合分析得出,湟源群沉积构造环境可能为陆缘弧后盆地且靠近大陆一侧。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山裂谷带西缘若羌县赤石山地区存在大型变质核杂岩构造。其下拆离盘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杂岩 ,上拆离盘为中元古界白湖群变质岩系 ,滑脱拆离带为已变形的大型韧性正断层。核杂岩南、北侧发育上叠盆地 ,北侧形成“年轻”正断层及同构造期岩浆岩。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晚古生代北山陆内裂谷区域伸展有直接联系。该区变质核杂岩的首次厘定 ,对深化北山裂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1955~1956年间,作者曾经研究过离散赋值完满域的乘法群的构造,把 K.Hensel(1916)和 H.Hasse(1949)的关于-进数域情形的结果推进到一般的离散赋值完满域上(管纪文1956)。如所熟知,乘法群的构造问题,归结为单元群(Die Einseinheitengruppe)的构造问题。在-进数域情形,单元群得以整有理 p-进数为算子区,而构造问题也就是寻求单元群作为算子 Abel 群的基底,或者说,寻求单元在基底下的唯一表示式。在作者的前一工作中,则就一般的离散赋值完满域,将单元群的算子区扩充为极大绝对非分  相似文献   

8.
刘成如 《太原科技》2007,(12):77-78
介绍了滹沱群与五台岩群区域构造特征:二者片理彼此平行,并不出现“片理不整合”。分析了滹沱群与五台岩群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协调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河南中部箕山早元古宙安沟群,从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变形变质作用诸方面具有绿岩带特征。但这一绿岩带不同于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其中缺少超镁铁质火山岩,花岗岩极少见,镁铁质火山岩具大陆拉班玄武岩性质,变形程度远不及太古宙绿岩带,是一内硅铝成因的“废弃绿岩带”。综合安沟群绿岩带自身特征、其发育的基底地壳性质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安沟群绿岩带属于华北地块南部晚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之上的裂谷产物。该裂谷由蚌埠—箕山—崤山—绛县直至五台,是一支位于秦岭海槽北侧开裂未曾成功的陆内裂谷。它与秦岭海槽共同构成的裂谷系,反映了早元古宙华北地块南部的大陆构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34):240-242
海原群为一套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基本属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变质地层。其主体变质作用为区域变质作用和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发生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四堡期)一晚元古代中期(晋宁期),加里东构遗运动使海原群发生了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海原群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及动力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古老变质铁矿方面资料的分析和豫北地区实地情况的研究,认为该区内变质铁矿床均赋存于太古代林山群的绿片岩系中,该区是在沉积作用形成的含铁建造基础上,经变质和褐皱叠加作用富集而成。根据对现有矿床资料和实地工作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构造格架控矿的观点,并结合该区异常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特点,对济源-沁阳-带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五台山区的磁铁矿区域时空分布与成矿特征、铁矿沉积旋回与形成地质背景、铁矿成矿古地理环境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本区条带状磁铁矿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五台群磁铁矿的形成受火山活动沉积旋回和区域构造控制,探讨了区域性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相似文献   

14.
变质核杂岩特征及小秦岭地区变质杂岩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确定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变质杂岩体是否属于变质核杂岩。方法总结前人归纳的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太华杂岩特征进行对比,再通过对小秦岭地区燕山期后褶皱、南北两侧发育的断裂进行分析和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小秦岭地区的构造特征与变质核杂岩特征不符。结论小秦岭地区的太华杂岩解释为经历了从南向北的铲状逆冲推覆和后期抬升块断剥露的变质杂岩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九星铁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赋矿地层为青白口纪下江群甲路组第二段a亚段。通过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九星铁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作用特点,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区域变质作用、岩性和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地体的组成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辽东-吉南地区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和辽南地体,二者之间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接。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不同变质地体内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地层系统及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沉积环境、变质作用类型及pTt轨迹、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在早元古代时期形成于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两个变质地体最晚在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7.
山脉的演化可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作类比以西太平洋地质为例,对大地构造相进行了系统论述。在任何单一或组合的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式样的大地构造单元称为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有三个基本相型:日尔曼相以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变形为特征,凯尔特相以区域变质和剪切变形为特征,瑞替相以刚佐基底的逆掩构造为特征。本文采用大地构造柏分析方法对中国地质和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前山盆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分析了山盆构造的电性特征,并对祁连山山前大断裂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钻孔资料探讨了祁连山前山盆构造两侧的岩性、基底埋深以及水力联系。通过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山区地下水向盆地运移的阻水与透水机理。研究工作给出了该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为黑河流域水资源模拟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中国西北内陆盆地类似地区山盆之间的水量交换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黔西地区36层煤的地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分别属于中高地应力值区域和中地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E—NW方向为主;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高,地应力场分别在600,750和1 000 m左右发生转变,为大地动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大地静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研究区处于挤压的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之下,盖层构造受"X型"交叉断裂控制形成的菱形构造和三角形构造等次级断块,产生不同的块内应力组合形式,形成现今地应力场的区域差异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0.
山脉的演化可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作类比,以西太平洋地质为例,对大地构造相进行了系统论述,在任何单一或组合的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式样的大地构造单元称为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有三个基本相型,日尔曼相以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变形为特征。凯尔特相以区域变质和剪切变形为特征。瑞替相以刚性基底的逆掩构造为特征。本文采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对中国地质和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