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学院派"占据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主流。本文认为,"学院派"的成功既是对民族声乐的良好传承,促进了民族声乐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院派"在声乐教育中的压倒性优势。"学院派"不能代表民族声乐,中国的民族声乐贵在其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之下各种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在声乐教育中尤其不能只注重"学院派"民族声乐的培养而忽略对其它民族民间声乐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罗娜 《科技信息》2011,(13):525-525,55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阻碍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一个概述,紧接着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赖凤腾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3):129-132,136
声乐课是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声乐课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合理利用声乐课堂教学语言能有效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从声乐的含义及声乐课程本体入手,探析声乐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敏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28-130
郭兰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成功的典范。对郭兰英艺术道路的研究是在继承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必要环节,也能够为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发展道路上的指向标,并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借鉴意识,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在继承中达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应是一个问题的两种称谓,只是各有侧重点。相比而言作为学科名称,民族声乐比民族唱法更严谨、更规范一些。所以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内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音乐形态的时空观出发,追溯历史的民族声乐踪迹来解释和说明民族声乐的现实存在和构建规律,探索多元人文社会背景下的民族声乐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一代代民族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现代民族唱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个性,存在“千人一腔”的状况。金铁霖教授的“金氏唱法”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时期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是值得我们予以极度肯定的。这种“千人一腔”的现象只是存在于民族声乐界的局部,因此,对“金氏唱法”的批判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建立了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民族声乐人才,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创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科学完整的"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民族声乐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迅速向前推进。文章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性,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杨滢 《科技信息》2009,(29):I0306-I0306,I0204
声乐对人的思想、道德、情操、智力和身心具有特殊的提高、陶冶作用。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发展,爱好民族声乐的人日趋增多.笔者根据多年来声乐教学经验,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进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杜晓峰 《科技信息》2009,(33):I0088-I0088
分析研究上世纪50年代声乐界“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从昔日的“土洋之争”到今天的“民美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与美声这两种唱法从互相排斥、对立到相互借鉴、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花腔是声乐艺术中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演唱技法。它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音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关注程度。近年来,花腔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花腔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而对其他作曲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来,我国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系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西洋美声”为代表的西方声乐系统的影响而使得本土民族声乐系统失去原创力。通过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研究与借鉴,推动声乐教育系统的本土文化生态意识,促进二者结合的实践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民间传统艺术资源之于当前我国声乐教育系统的借鉴与影响的基础上对实现声乐教育与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西洋美声比相对滞后,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跟踪,还不能超越领先。为此,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正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新课题,走出新路子,创出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