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发展理论在邓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是邓小平考察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出发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导精神,它像一条主线贯穿其思想始终。其著作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渗透着高超的辩证思想,本文力图从哲学的辩证法角度论述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艰辛地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奠基性的成功.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外.主观上同他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哲学思维方式具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特点。他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宏观性,以及实践性的哲学思维方式.使他能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中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运动中,找到了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领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温和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维方式.对我们全面、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成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理论思维是科学的灵魂,学习哲学是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最好手段。在纪念科学巨匠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缅怀革命导师的丰功伟绩,重温他的传世之作《自然辩证法》,其深刻哲理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辉。其中他强调要重视理论思维的精辟论断更犹如常青之树,仍显露出蓬勃生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深入探讨和继承这份珍贵遗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均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特色"这一关键词展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关键在创新。创新体现在应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问题上,这些"新"问题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有"新"转换、"新"方法、"新"话语和"新"交流。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美好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的实现,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并将其切实付诸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和谐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着重树立以下几方面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美好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的实现,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并将其切实付诸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和谐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着重树立以下几方面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曾经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一样,是世界三大体系中一枝独秀鲜花,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影响了亚洲和欧洲。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前苏联引进中国,并成为统治哲学,使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断了几十年。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又需要哲学世界观的现代化来作指导。因此,重建中国哲学,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国哲人的肩上。要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既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哲学,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极的、进步的、超越时代的、仍然有活力的部分;摒弃那些封建的、落后的、被历史淘汰的、死亡的部分,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同时,还要借鉴和吸取现代西方哲学的积极有用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高度,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精湛的辩证思维方法。其中,求同存异思维方法独树一帜,闪烁着辩证统一思维的奇光异彩,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色理论”离不开“特色方法”,邓小平求同存异思维方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最后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提出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认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得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3.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思维方式的视角,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开拓视野,勇于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从理论思维逻辑上看,经历了从“什么是理想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理想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再到“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次重大转变。研究这三次重大理论思维转变的逻辑,对于人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谈话时说,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创造性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规律来分析处理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才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质量互变思维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分析事物的质与量,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坚持适度原则。"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要把《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而且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其中的一些结论,而要着重把握住得出这些结论的哲学根据,应当联系邓小平的哲学思维,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他之所以能够作出巨大历史贡献在哲学思维上的原因,学习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贯穿于这些理论观点和决策之中的哲学思想.一、邓小平哲学思想反映了当今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多种哲学资源组成的综合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主体,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重要路径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关系。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不是脱离这一过程的“另起炉灶,”而是对这一道路的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雄才大略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远见卓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核心的思维,是以“实事求是”为灵魂的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到当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文化加速形成,人的生存型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社会主义的中国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被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和谐,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追求。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谋求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