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西龙王山植被在地带性植被中的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王山位于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县境内,紧邻临安天目山,北纬30°22',东经119°27'.它是天目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主峰海拔1587.4m,比西天目山略高,整个保护区的面积为1.8万亩.通过对龙王山植物区系、群落特征、气象资料以及栽培植物的分布状况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龙王山植被倾向于中亚热带性质,并肯定其向北亚热带过渡的过渡性地位.  相似文献   

2.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地处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县境内,北纬30°23′,东径119°23′,主峰海拔1587.4米,面积约为12km~2。龙王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整,植物区系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149科,560属,1179种。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特有属,形态上孤立的单型属和少型属,及为数众多的古老孑遗和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具显著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双重特征。龙王山植物区系成分以华东植物区系为主,与华中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及东北植物区系成分的侵入和影响显著。龙王山与邻近的黄山、庐山和西天目山的植物区系基本一致,它们是一完整植物区系,北与大别山天堂寨,南与浙南的九龙山和闽北的武夷山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浙江龙王山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地处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县境内,北纬30°23',东径119°23',主峰海拔1587.4米,面积约为12km~2.龙王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整,植物区系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149科,560属,1179种.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特有属,形态上孤立的单型属和少型属,及为数众多的古老孑遗和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具显著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双重特征.龙王山植物区系成分以华东植物区系为主,与华中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及东北植物区系成分的侵入和影响显著.龙王山与邻近的黄山、庐山和西天目山的植物区系基本一致,它们是一完整植物区系,北与大别山天堂寨,南与浙南的九龙山和闽北的武夷山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4.
车出安吉县城,经孝丰到章村镇。沿南溪而上,行峡谷之间。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了。龙王山位于西天目山北部,主峰高达1587.4米,比西天目山主峰高81.4米,距西天目山仅数公里,两山南北遥相呼应。龙王山原属安吉县林场的一个林区,198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山的云雨从长潭大桥到龙王山境内是条10余公里长的大峡谷。公路沿山,溪内流水潺潺,不时地可以看到溪水中的鹅卵石上停着铅灰色的小鸟,一张一合地伸展着红色的尾羽。水流经过的两岸,全是形状怪异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相似文献   

5.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0°07′,东径118°55′浙皖交界处,是广义的天目山的组成部分之一,面积约为1300多公顷,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2米,系安徽境内仅次于黄山的第二大高峰。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气侯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实为进行区系研究的好地点。近年来,虽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破坏,但仍然保存有大量的植物种类。至今未曾有人进行过清凉峰区系的全面调查。经过初步统计与分析,清凉峰植物区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亚高山泥炭藓湿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东部,地理位置为109°37′~109°51E′,29°39~′30°5′N,是我国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1].2005年6月,我们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植被进行考察,在椿木营首次发现了较大面积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该湿地位于椿木营的天花板地、落儿坪等地,海拔1 800 m~1 950 m,呈大斑块状分布,总面积约300 hm2.我们在天花板地和落儿坪分别设置了两个20 m×20 m的调查样地,按照B raun-B lan-quet[2]的植被调查方法,对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每种植物的优势度与多度、物候期进行了统计.从物种…  相似文献   

7.
广西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 ,东经 10 5°31′~ 10 6°5′ ,北纬 2 2°5 5′~ 2 3°32′之间 ,处于滇、越、桂三地交接带 ,属古热带植物区北部湾地区的一部分 ,其地理位置特殊 ,植物种类极其丰富 ,有种子植物 174科 889属 2 2 0 1种。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 ,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 -亚热带分布科所占比例最大 ,一些主产热带的科 ,如兰科、桑科、茜草科 ,荨麻科、番荔枝科等在本区系中有着丰富的属种 ;属的分析显示热带亚热带分布占70 9% ,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 ,占 2 7 6 % ,其次是泛热带分布 18 8% ,热带分布远多于温带分布 (5 5 4∶2 15 ) ,显示出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 ,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8.
“京九百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南岸,界于北纬28°42′—30°05′,东经113°—116°53′之间。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500—1600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她,北滨长江,南接赣抚平原,东临庐山和浩瀚的鄱阳湖,西陲湘、鄂、赣革命老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  相似文献   

9.
关帝山就是著名的交城山,这是因为在过去,它的主体部分大都位于原交城县境内,故简称为交山,亦泛指吕梁山。实际上,它包括着交城、文水、汾阳、离石、方山、岚县和太原市的娄烦、古交等县(区)的部分或全部山地,大约在北纬37°20′—38°20′,东经111°18°——′112°18′之间。由于它的山体高大,森林比较茂密,故为吕梁山的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海上,地处东经119°18′至124°34′,北纬21°45′至26°56′,总面积35990km2,包括附属岛屿,最大的为澎湖列岛面积127km2。全境多山,约有2/3面积属于山地,最高为玉山海拔3950m,西部为宽广平原,东部山地间有狭长的台东平原。北部属亚热带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 7°℃,年雨量1750—2100mm。由于具有高温多雨的优越条件,为台湾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区系约有190科1180属,超过4000种;植被类型北部属亚热带季雨林,南部属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依据台湾植被的群落学特征,生境特征及生产利用特征,作为植被类型的分类依据,将台湾植被划分为11个类型31个群系纲和108个群系。  相似文献   

11.
风景植被     
提出了风景植被的概念和含义;论述了风景植被的发生、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分析了风景植被的宏观构景和微观信息特征。同时还以西安临潼骊山的旅游区为例,提出和拟定了风景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位于北纬30°23′~31°37′,东经120°50′~121°45′。西北邻江苏省,西南邻浙江省。土地面积约6000km~2。根据上海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不同植被类型组合和植物区系成分,将上海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地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个植被区,12个植被片。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当前被动微波植被辐射模拟算法的进展和研究趋势.植被辐射的模拟方法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将植被看作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光学厚度、单次反照率等设为常数或用经验关系来计算;另外两类主要差别在于冠层定义的方式不同.其中一种方法将植被冠层看作连续介质,另一种方法用植被冠层的离散特征(如茎和叶子的长度、方位)来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位于北纬30°23′~31°37′,东经120°50′~121°45′。西北邻江苏省,西南邻浙江省。土地面积约6000 km~2。根据上海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不同植被类型组合和植物区系成分,将上海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地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个植被区,12个植被片。  相似文献   

15.
植被是森林公园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国家级森林公园仙女山植被的主要类型有温性针叶林(植被型Ⅰ)、暖性针叶林(植被型Ⅱ)、竹林(植被型Ⅲ)、落叶阔叶灌丛(植被型Ⅳ)、草甸(植被型Ⅴ)、沼泽植被(植被型Ⅵ).根据植被的组成和分布,论述了植被特点,而且对其植被现状做了评价,对其植被的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植被是森林公园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国家级森林公园仙女山植被的主要类型有温性针叶林(植被型Ⅰ)、暖性针叶林(植被型Ⅱ)、竹林(植被型Ⅲ)、落叶阔叶灌丛(植被型Ⅳ)、草甸(植被型Ⅴ)、沼泽植被(植被型Ⅵ).根据植被的组成和分布,论述了植被特点,而且对其植被现状做了评价,对其植被的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74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 lack of vegetation type within the 9.6 million km2 of Chinese territory were studied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a vege- tation map. The analysis used 877 large quadrats 10 mm×10 mm (actual size 100 km×100 km), which cov- ered about 8.77 million km2. Each large-quadra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mall 5 mm×5 mm quadrats (actual size 50 km×50 km).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all vegetation types was recorded in each small quadrat. The survey using the Shiyomi method of veget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beta-binomial distribution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for each kind of vegetation. The weighted average heterogeneity of all the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landscape provides a measure of the landscape level heterogeneity which describes the spatial intricacy of the existing vegetation composition. The maximum spatial vegetation heterogeneity was 0.8620 in the frigid-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 of Larix (V1), which dominates cold moist northeast China. The minimum spatial heterogeneity with a low occurrence was the Caragana tibetica in the gravel desert in the western Yellow River Hetao area. The minimum occur- rence with a low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the Monsoon rainforest on rock in Gu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The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Qing-Zang Plateau were foun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vegeta- tion because of the very high occurrence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se vegetation types. The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heterogeneity was 0.677, while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 index was 3.29.  相似文献   

18.
植被制图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被制图及其技术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特别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在植被制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城市植被与城市植被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植物的性质,特点,以及生境条件,属人工植被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