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日:布什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决心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英报称有迹象表明叙利亚可能退出反伊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预言战争可能在年底前爆发。 2日:伊拉克官方报纸称,如爆发冲突将不会是有限战争,以色列和海湾油田都是攻击对象。勃兰特前往伊拉克访问。德报称西方各国将向伊拉克的周围国家提供大笔援助。 .3日:伊拉克提出释放外国人质的建议。美国务院说制裁并未真正影响萨达姆决策。 4日:贝克出访海湾,为对伊使用武力谋求授权。法官员表示一旦伊拉克与西方军队发生冲突,法国将保持中立。 5日:路透社称一些海湾国家可能将给…  相似文献   

2.
8月8日伊扭克宣布与科威特合并。伊拉克扶植的科威特军政府首脑侯赛因·阿里上校被任命为伊拉克副总理。科威特首相萨阿德表示继续斗争、绝不屈服;重申如伊拉克撤军愿谈判解决危机。土耳其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海湾危机。《华盛顿邮报》报道,伊拉克战斗机装载化学武器,美驻沙特军队进行防毒气袭击训练。 8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第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无效。中国代表重申必须尊重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伊拉克要求在科威特的所有外国大使馆24日前迁往巴格达。苏联外交部声明反对诉诸武力和单方面解决海湾危机,如联合国安理会在海湾建立一支国际干预部队,苏将考虑参加。美国务卿贝克对  相似文献   

3.
10月16日土耳其总统厄扎尔抵达开罗,同穆巴拉克总统讨论海湾危机。伊关闭防空雷达系统以阻碍美对伊导弹系统进行电子干扰。 17日阿盟成员国在突尼斯召开紧急会议。 18日美派往沙特的部队大都已进入阵地,英军也陆续抵达沙特。穆巴拉克重申伊侵科与以占领巴勒斯坦是不同的两码事。沙特当局仍禁止约旦运输蔬菜的冷藏幸进入它的领土。阿盟在谴责美对以杀害巴勒斯坦人的态度的决议上产生分歧。 19日布什说在撤出科威特的问题上美决不  相似文献   

4.
3日:阿盟秘书长沙兹利·卡利比宣布辞去秘书长职务。据称,沙特和埃及曾对卡利此处理海湾危机不力提出指责。西德总理科尔分别会见约旦国王和以色列国防部长讨论海湾危机问题。欧共体各国驻科外交官说,他们的外交人员可能撤退,但各使馆并不关闭。  相似文献   

5.
8月19日萨达姆就解决海湾危机提出五点倡议,表示愿以释放被扣留的数千西方人换取美军撤出海湾。美拒绝伊要美撤军的建议。伊拉克外长说,如伊受到核武器袭击,它将采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阿  相似文献   

6.
16日穆巴拉克要求美国在海湾延缓三个月采取军事行动。贝克就是否对伊动武同安理会成员国磋商。 17日联合国秘书长对海湾危机感到悲观。贝克征得安理会理事国非洲的埃塞俄此亚、科特迪瓦和扎伊尔支持安理会授权对伊开战。 18日伊拉克宣布将释放所有外国人质。布什会见科尔后说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19日伊拉克将向科威特增派25万军队。  相似文献   

7.
7月15日伊拉克外长向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递交一份备忘录,谴责科威特、阿联酋违反石油政策。7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表讲话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滥售石油,致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收入。7月18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指控科威特偷采伊拉克价值24亿美元的原油。7月20日科威特政府反驳伊拉克的指控,认为伊拉克指控目的在于将所有债务“一风吹”,是难以接受的。埃及呼吁双方冷静协商解决。7月21日沙特外长到科、伊两国斡旋。  相似文献   

8.
2日:钱其琛外长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外长。美“独立”号航空母舰驶抵海湾,并进行大规模登陆演习。欧安会部长级会议发表公报并通过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3日:萨达姆在伊侵科后首次前往科威特。  相似文献   

9.
1961年科威特独立以来,伊、科两国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伊拉克认为科威特为其领土的一部分。1963年伊拉克承认科威特国。1963-1973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但边界谈判无结果。1973年:两国边界发生交火。经谈判仍未果。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支持伊拉克,两国边界争端暂时平息。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争端历来是中美经贸争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致中美著作权保护争端的原因,不能偏听美国的一面之辞,同时还要看问题的其他因素。著作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也是长期性的问题,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找出争端存在的原因,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从而使双方的贸易往来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中美双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摈弃成见,不断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对于我国而言,应该不断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主动推进和著作权保护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两伊战争是中伊关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两伊战争对伊朗而言是惨痛的经历,对中国而言是恢复中伊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初期实行非理性的外交使之陷入国际孤立,其后由于战争的艰苦环境迫使伊朗改变对外政策,尝试改善与各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战略上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伊朗的关系。该时期中伊两国关系从一开始的冷淡甚至敌对逐渐走向深化合作,其原因除了两国文明的共同性及历史传统之外,还在于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与互相需求:伊朗在国际孤立的困境迫使其需要外国的支持,在联合国上为其说话,战争环境下对进口武器弹药的需求,冷战格局下对抗美苏霸权的考量;中国认为伊朗地缘政治对本国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可以满足伊朗需求,中国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更合伊朗心意。  相似文献   

12.
在盛产石油、战略地位重要而又动荡多事的海湾地区,两个产油国——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冲突,引起了全世界的严重关注。两伊之间的这次冲突始于9月初,下旬以来迅速扩大升级。双方动用了飞机、坦克、导弹等现代化武器,战斗从陆地发展到海上、空中,从边界附近推进到轰炸对方的首都和大城市,攻击目标从军事据点扩大到经济设施。截至10月上旬,伊拉克军队已深入伊朗境内一些城镇,占领了三百余平方公里土地。伊朗举国动员,奋力据守。9月29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宣布愿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调停两伊冲突的决议,10月4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同日,霍梅尼声称,在伊拉克军队撤退前,伊朗拒绝停火建议。目前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两伊战争给双方经济都带来了严重损失。据《阿拉伯油气》杂志估计,近一年来,仅石油一项损失额,就超过了600亿美元。其中,因原油生产、处理设备和输油管道遭受破坏的损失,伊朗为65亿至70亿美元,伊拉克为 50亿美元;因减少石油出口而造成的损失,伊朗为136亿美元,伊拉克为352亿美元。据估计,伊朗由于对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4.
堂正 《世界知识》2008,(7):32-33
3月2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问伊拉克。内贾德上台两年多来,多次向到访的伊拉克总统和总理表达了访伊拉克的愿望,由于条件不成熟,延宕至今。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伊朗首位总统访问伊拉克,此访无疑是两伊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两伊卸却了战争重荷,海湾地区的经济也将因此活跃起来。更引人注目的是,各国企业对中东这个大市场趋之若鹜,它们都想趁两伊重建家园之际争夺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已于8月20日正式宣布停战。停战不仅将对两伊和悔湾地区的经济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两伊谈判经历了四轮,一直处于僵持状态。4月下旬,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致信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提出两国首脑举行直接谈判,解决迄今阻碍两国缔结最后和平条约的一些分歧。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萨达姆在信中说,首脑会晤应讨论有争议的阿拉伯河水道、交换战俘和开放边界,以及伊拉克人和伊朗人互相访问对方国家的宗教圣地。拉夫桑贾尼给了回信。当时伊朗报纸引用一位大名鼎鼎的议员的话说,拉夫桑贾尼总统的回信“有着很丰富的内容”。新闻界于是  相似文献   

17.
7月13日晚,伊朗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攻势,越过边界,打入伊拉克境内。至此,两伊战争发生了新的转折。从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以来,两伊战争曾有将近两月的沉寂。6月10日,伊拉克作出单方面停火、撤军的决定。6月20日,伊拉克宣布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解除侧翼威胁,集中力量对付南线,缓和国内矛盾,争取伊朗合作,打破封锁; 伊朗:趁机收回失地,结束战争状态,集中精力医治战争创伤,兴建国家。8月15日,伊拉克突然向伊朗提出了一项一揽子解决两伊争端的和平建议,宣布从17日起伊拉克单方面从伊朗  相似文献   

19.
2月份,伊朗在半个月内连续两次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攻势,导致两伊战争严重升级。 2月9日夜,伊朗出动10万余兵力,分两路发动了代号为“曙光—8”的强大攻势,一路直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方向上的第三军团防区;另一路则越过两国的界河阿拉伯河,向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城法奥港推进,迅速占领了由伊拉克第七军团防守的法奥港及其周围地区,还占领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阿拉伯河上的乌姆拉桑斯岛。接着,伊朗军队向北、向西扩大战果,据伊朗战报称,共占领了约8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两伊战争从9月22日大规模升级以来,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目前还看不到尽头。双方都声称准备长期打下去。这次战争的直接交战者虽然只有两国,其中一方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但是它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牵动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少见的。围绕着两伊战争,阿拉伯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的矛盾,分合离聚的变化,呈现出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景。新的组合阿拉伯国家地广人众,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二次大战后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中东的历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