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东科技》2005,(1):121-121
近年来,龚志宏先后参加了国家计委“高分子微滤膜、滤器、装置及其产业化”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高通量绝对除菌气体用氟聚物微孔膜及其元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参加了核工业总公司“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折叠式滤芯”重点攻关项目。主持承担了上科院专利二次开发项目“不锈钢微孔膜”、上科院专利二次开发项目“聚偏氟乙烯中空超滤膜”。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生化处理法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废水治理技术,近年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研究。浙江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与膜分离工程联合公司,利用自产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研制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是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分离截留功能,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难降解的物质不断返回到反应器件,提高生化反应效率。该技术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如发酵行业昧精生产废水,食品行业、化工、制药废水,油田采出水,垃圾场渗出水,宾馆、饭店、餐厅排出的洗涤用水等,研究成果的技术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交叉流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自行建立的膜式氧合器水气传递实验装置上,分别对血气转流前后的MINIMAX PLUS^TM氧合器进行水气传递实验,测得了结构因子α,β,用Mockro和Leonard半径经数学模型拟合血中氧气传递速率,结果表明,新的MINIMAX PLUX^TM氧合器性能优良可靠,但经一次心内直视手术血气转流后,氧合器的血气传递效率明显下降(仅为原来的40%左右),用原子力显微镜方法对氧合器中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微孔结构形态作显微研究,首次给出了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纳米尺度上的三维超微结构形貌图像及经血气转流前后纤维表面超微结构发生的尺寸变化,认为微孔中空纤维膜表面超微结构形态对氧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及耐久性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研究了一个利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去除水中溶解氧的新工艺,测定了所采用的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的耐压性能.对促进除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去除水中溶解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研究了一个利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去除水中溶解氧的新工艺 ,测定了所采用的聚丙烯 (PP)中空纤维膜的耐压性能。对促进除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我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瞿金平教授领衔。工程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特别是聚合物动态塑化成型加工技术方面沉淀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挤出拉伸法制备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详细探讨了中空纤维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各种条件对其弹性恢复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后处理(热处理条件和牵伸比)对膜材料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气体的穿透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片晶和微纤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中空纤维膜的实验现象和成孔机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7,(9):19-19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的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重污染的硝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洁净新工艺研究与开发”通过了高技术局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3):F0002-F0002,F0003
材料学博士点隶属于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三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个材料学博士点,一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授权点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建有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学科点现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37人,其中博导15人,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3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6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5人。该学科点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近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SCI、EI、ISTP收录1511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14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科研成果转让16项,直接经济效益2461万元,该学科点现有在读硕士生117人,博士生20人。材料学博士点现已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聚合物乳液、精细复合材料及铁电压电材料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方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高阻隔性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塑料、聚合物粉体等新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及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内容是:多相体系的增容技术研究、成型工艺与相态结构的关系研究、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技术、聚合物粉体的制备及涂装工艺研究该方向轿车用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开发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新工艺及高阻隔性尼龙/聚乙烯积层材料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发表期刊论文56篇,SCI、EI收录近30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鉴定成果2项。本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主要研究人员曾应邀前往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徐又一是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徐又一从事高分子物理研究近40年来,坚持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理念,在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与膜分离技术、高分子光电材料等方面,破解了一个个神奇的“密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期间徐又一共发表论文213篇;主编或参编《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高分子膜材料》等著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研究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激光研究所两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鉴定,超额完成了所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我校激光研究所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最后两项科技成果:(1)高精度云母、石英延迟片和石英偏光分束镜(系列);(2)JF—1高精度激光发散角测量仪于11月9日通过国家鉴定。同时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组成的专家组,对激光研究所承担的整个“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12.
硬弹性聚丙烯纤维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丙烯树脂在熔融指数仪上熔融挤出、快速牵伸并退火处理,制得了硬弹性聚丙烯纤维。不同纺丝条件下得到的纤维试样的WAXD、SAXS、DSC、密度、双折射及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硬弹性聚丙烯纤维除了具有平行排列的片晶超结构外,另一重要的结构特点是非晶区分子链具有较好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仿生修饰与酶固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较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仿生修饰,分别将含糖聚合物、聚类磷脂和聚肽接枝到膜材料表面,并用于吸附固定脂肪酶.研究发现,仿生修饰显著改善了膜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经聚肽和聚类磷脂修饰的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能明显提高固定化脂肪酶的活性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固定膜界面萃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中溶剂与料液在微孔膜界面上进行接触。溶质经过微孔膜由料液相进入萃取相。膜萃取过程中不存在通常的“液泛”和“返混”问题。以30%(V)P204(煤油)-ZnSO4-水为体系研究了这一技术、结果表明,由于中空纤维膜器很大的比表面积,这类膜器的萃取效率很高。在槽式膜萃取器中进行了同级萃取反萃实验,这一过程的传质速率比通常的萃取过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2月底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浙江省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2项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在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喜获丰收。在23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浙江大学占了2个,分别是:机械能源学院朱位秋教授等的“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和理学院李有泉教授等的“轨道简并强并联系统的SU(4)理论”成果。在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浙江省农科院的徐子伟和林寿康同时出现在领奖台上,他们获奖的项目分别是:“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及高麸型饲粮及其产业化研究”和“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我省其他3个获奖项目分别是:省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李思温等人的“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季诚建等完成的“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及浙江林学院参与完成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期介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龚志宏先后参加了国家计委"高分子微滤膜、滤器、装置及其产业化"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高通量绝对除菌气体用氟聚物微孔膜及其元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参加了核工业总公司"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折叠式滤芯"重点攻关项目。主持承担了上科院专利二次开发项目"不锈钢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亲水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提高了进行无泡充氧时中空纤维膜的耐压能力。找出了适宜的亲水改性处理剂。试验证明: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廉价、有效的表面亲水改性处理剂。  相似文献   

18.
多进口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流动特性与传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壳程进口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测定了在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据此分析了吸收剂壳程分布式进料时的壳程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中空纤维膜器壳程存在返混等非理想流动。同时,针对酸性气体膜吸收传质实验,分析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时中空纤维膜酸性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特性,并与单一进口进料操作时的传质特性作了比较,证明了壳程非理想流动会造成传质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中国纺织大学等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的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于1988年12月24日通过技术鉴定。功能性高分子膜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新材料之一。中国纺织大学化学纤维教研室陈雪英副教授等,以丙烯腈的三元共聚物(PAN)为膜材料,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分别以无机盐、有机试剂和高聚物为添加剂,配制成 PAN-DMSO-添加剂三元体系溶液,并较系统地研究了溶液体系参数(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中空纤维膜萃取器内流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空纤维膜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是膜器设计和放大的基础。该文通过测量装填因子不同的 3个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萃取器壳程和管程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研究了不同流速下膜器的流动状况 ,并用轴向扩散模型描述了流动的非理想性。结果表明 ,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的管程和壳程流动与理想平推流和理想全混流相差较大 ,装填因子与流速对二者均有较大影响。采用轴向扩散模型得到的响应曲线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且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轴向返混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