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分量的著作,当属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组织编撰的78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他协同国内外近100位专家学者,遍访欧美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搜集包括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国人士的日记、书信、口述资料以及各国政府的外交和军事文献等大量宝贵资料,最终汇集成这部4000万字的巨作。  相似文献   

2.
新年刚过,就传来了东史郎去世的消息。他是2006年1月3日上午在日本京都府的医院因病逝世的,享年94岁。东史郎1912年出生,1937年应召参加了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东史郎在侵华战争期间,将亲身经历记述下来,其中包括他杀害中国军民及与同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经过。受良心的遣责,1987年,他公开了自己的战时日记,希望日本人民借此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他还在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50周年之际专程到南京反省谢罪。东史郎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战友桥本光治在南京原最高法院(南京中山北路101号)门前用邮袋杀人的暴行。1993年,桥本光治在日本右翼势力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1月23日在大阪市举行旨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右翼学者东中野修道发表演讲,重弹其南京大屠杀没有证据和记录、是“共同幻想出来的事件”的滥调。会上还播放了原日军驻南京特务机关成员丸山进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演讲录像。日本最高法院也跳将出来,竟然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经历了大屠杀和之后的恐怖统治的南京市民本来准备殴打日本人作为报复,却被南京国民政府"以德报怨"的政策所制止。1949年以后,中国受到英美等国的遏制,它们成为中国的头号政治敌人,给中国和南京人民造成巨大创伤的大屠杀被深深埋在记忆当中。  相似文献   

5.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1,(2):78-79
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引发热议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于近日上线,该片将中国"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发展经济"的真实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中曰两国引发网友热议。竹内亮是一名定居南京的纪录片导演,此前因拍摄中国抗疫题材的纪录片而走红网络,粉丝亲切地称他为"亮叔"。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随后实施了长达数月的抢劫、强奸和屠杀,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日本这一惨绝人寰的血腥罪行一经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和记者向世界各地报道,立即激起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但当冷战开始后,南京大屠杀却神秘地从美国国民的视野中消失了,并且一直消失了几十年。今天的美国人重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再次感受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7.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融入大屠杀意识,并直接描写大屠杀,从而表现出深刻的大屠杀后意识。犹太女拉比莎拉之父乃大屠杀幸存者,其断续的大屠杀叙述再现了犹太人的大屠杀记忆;犹太人在格托中的生存及其对纳粹的反抗,表现了犹太人做人的形象和尊严,亦反应了犹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战后对纳粹战犯的追捕则表明犹太人向往公正和正义之决心和理想。多克托罗不仅建构了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揭示了大屠杀后犹太人所处的历史和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士兵》因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的兽行而多受关注,作品中对日规、纸币、照片、戒指、身体和尸体等的物叙事,与小说人物、故事情节共同建构了作品内容独具的意义世界。小说中的物既是叙事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国被侵略的静默的见证人,共同向世界昭示着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悲惨一页。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为“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千禧年前,“大屠杀后意识”主要以大屠杀隐喻方式渗入其小说文本之中,而其后之作如《上帝之城》等则通过对大屠杀之显性在场的描写,揭示其对纳粹屠犹之深层反思.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凸显其对大屠杀创伤及其影响之关注,更表达其对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之关注和人类道德之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12,(5):8-8
[事件]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他表示自己认为大屠杀未发生过。此后,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严重抗议,日本官方回应说南京大屠杀事实无需置疑,但河村坚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对幸存的大屠杀受害者来说,现在的日本右翼比当年施暴的军人更可恶,南京市民的心理创伤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退。  相似文献   

12.
对于南京大屠杀,最大的悲剧莫过于7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内从文化以及影视上对那次屠杀的记忆依然被日本不断否认。  相似文献   

13.
这是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二部战地日记,是又一份珍贵的日本侵华史料,也是从反面提供的一部历史读物。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战地日记名为《东史郎日记》,记述的是他在1937年8月应召入伍至1938年9月的侵华经历。现在出版的这本《东史郎战地日记》与上部日记在时间上相衔接,是作者在1938年10月至1939年9月继续随日军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服役、辗转入侵华中地区的经历实录和作为一个日军上等兵的内心纪实。东史郎对自己的战地日记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前一部日记由于涉及南京大屠杀故在南京出版,后一部日记则在中国首都北京出版。他希望通过在中国两  相似文献   

14.
纪事     
《世界博览》2012,(5):8-9
正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他表示自己认为大屠杀未发生过。此后,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严重抗议,日本官方回应说南京大屠杀事实无需置疑,但河村坚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分量的著作,当属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组织编撰的78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他协同国内外近100位专家学者,遍访欧美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搜集包括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国人士的日记、书信、口述资料以及各国政府的外交和军事文献等大量宝贵资料,最终汇集成这部4000万字的巨作。2012年12月7日,张宪文带领其团队以这些资料为  相似文献   

16.
9月16日至18日,以色列侵略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制造了对巴勒斯坦平民的血腥屠杀,激起了国际社会的义愤。大屠杀发生后,以色列当局百般掩盖狡辩,妄图推卸罪责。但是,事件的目击者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记者都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揭露了事实真相。下面这篇文章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的报道编写的,仅就这些报道,也可以看出以色列是怎样制造这次大屠杀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29—30日,由科技导报社主办,主题为"热疗技术创新突破与助推行业发展新模式的建立"的《科技导报》学术沙龙2014年第1期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清华大学教授唐劲天领衔组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清华大学医疗新技术研究室、福州浩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相似文献   

18.
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大多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以及知识分子。他们在家中是诚实可信的父子兄弟,在社会上是循规蹈矩的平民,为何却在南京变成了凶残的恶魔,并做出如此血腥的暴行昵?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1937年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距今已经过去了75年。但它给南京乃至全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难以平复的身心创伤。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雨花区、秦淮区、白下区、建邺区72位大屠杀幸存老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调查访问,团队成员成功访谈39人(有效访谈占54.17%),综合社会实践访谈调研、综合文献及笔者的思考,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老人庭生活与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幸存老人及其家人的直接访谈,阐述了在经历过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老人们对其家庭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其家庭成员的照料对幸存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强调了家庭这个因素对幸存老人当前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匆言 《青年科学》2010,(1):33-33
距离1937年南京大屠杀已过去60多年了,但每次提及仍是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痛。此文将为广大读者揭开关于731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