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低温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室内人工降温,以0.5 ℃/2 h的降温方法研究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分析比较不同低温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昏迷情况和死亡情况,评价其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在8、9、10和11 ℃持续低温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昏迷温度在8.9~10.5℃,半数昏迷温度为9.6℃左右;从开始出现昏迷到全部死亡的经历时间分别为14.5、18.5、24.5和28.5 h;昏迷维持时间与累计死亡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分别为:y=-0.0489x2+1.4330x-9.5078(R2=0.9999)、y=-0.0136x2+0.5024x-3.6385(R2=0.9649)、y=0.0038x2-0.0461x-0.1344(R2=0.9843)和y=-0.0034x2+0.2443x-3.2131(R2=0.9945).吉富罗非鱼的耐受性与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其中8℃组耐受时间最短,11℃组最长.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大学校园内,选择密林、疏林和草坪3种绿地结构类型,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5年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1)日均太阳辐射强度为密林型(33.1W.m-2)疏林型(156.0W.m-2)草坪型(318.0W.m-2);日均空气温度为密林型(23.4℃)疏林型(23.8℃)草坪型(24.1℃);日均地面温度为密林型(21.7℃)疏林型(25.0℃)草坪型(29.3℃);日均空气相对湿度为密林型(86%)疏林型(85%)草坪型(77%).(2)3种绿地类型的增湿降温效应显示密林型疏林型草坪型;各绿地类型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密林型太阳辐照度=0.0992x草坪型太阳辐照度+1.5302;y密林型气温=0.9016x草坪型气温+1.7205;y密林型地温=0.1757x草坪型地温+16.539;y密林型气湿=1.4048x草坪型气湿-22.286.y疏林型太阳辐照度=0.4354x草坪型太阳辐照度+17.581;y疏林型气温=0.9378x草坪型气温+1.2385;y疏林型地温=0.5115x草坪型地温+9.9869;y疏林型气湿=0.8155x草坪型气湿+22.571.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类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先求出 Lx =g( t)R1( x) =y1,R2 ( x) =y2的解 x( t) ,再求出Ly =0 ,t≠ ti,i=1 ,2 ,… ,mΔy| t=ti =Ii( y( ti) + x( ti) ) ,Δy′| t=ti =Ii( y( ti) + x( ti) ) ,i =1 ,2 ,… ,mR1( y) =0 ,R2 ( y) =0的解y( t) ,则 x( t) + y( t)即为此类脉冲边值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证明了如下定理:定理1 环R有左单位元,N为R的幂零集元合,(?)x,y∈R,若x≡y((?)od N)就导致x,y与N中元可换或x~k=y~k,x~(k+1)=y~(k+1),其中k=k(x,y)>2,则N为R的理想;且当R/N的每一子环都幂等时,R为交换环.定理2 环R有左单位元且为2-扭自由,N为R的暴零元集合.若V~x,y∈R,x≡y(mod N)就导致x,y与N中元可换或x~k=y~k,x~(k+1)=y~(k+1),k=k(x,y)>2;或x~2=y~2,则N为R的理想,且当R/N的每一子环幂等时,R为交换环.  相似文献   

5.
一类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推广及可积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儒贞 《河南科学》2004,22(4):431-434
将一类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y'=P(x)y Q(x)y^μ R(x) ∑^ni=2fi(x)y^i推广成如下形式h'(y)dy/dx=P(x)h(y) Q(x)h^μ(y) R(x) ∑^ni=2fi(x)h^i(y)给出了其较为广泛的可积的充分条件,推广并统一了文献[1]和[2]的结论。而著名的Riccati微分方程的一些可积性结果则是它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研究dxdt=h(y)-F(x),dydt=-g(x)关于初值问题解的唯一性问题,给出了如下定理:定理A,设系统(2)仅有有限奇点,若F(x)和g(x)在R上连续,h(y)在R上具有连续导数且h′(y)>0,则系统(2)满足初始条件x(t0)=x0,y(t0)=y0的解唯一.其中M0(x0,y0)不为奇点.同时,当h(y)为严格下凸函数时,给出了类似的定理B.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异育银鲫"中科3号"(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CASⅢ")受精卵,在水温(20±1)℃的条件下观察了"中科3号"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并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受精卵、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等8个连续发育阶段,20个时期.此外,研究了18,20,22,24,26,28,32℃不同温度下异育银鲫"中科3号"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值为2.05,适宜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26℃,最佳孵化温度为24℃,温度与受精卵之间的回归方程式:y=19.465x-0.440 5x2-130.64(R2=0.978);温度与孵化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式:y=34.581x-0.773 2x2-310.63(R2=0.9791);温度与畸形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式:y=0.792 4x2-35.475x+393.03(R2=0.947);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异育银鲫"中科3号"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14.8℃,有效积温为(627.26±6.67)℃·h.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类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求解方法:先求出{Lx=g(t)R1(x)=y1,R2(x)=y2的解x(t),再求出{Ly=0,t≠ti,i=1,2,…,m△y|t=ti=Ii(y(ti) x(ti)),△y′|t=ti=Ii(y(ti) x(ti)),i=1,2,…,的解R1(y)=0,R2(y)=0y(t),则(x(t) y(t)即为此类脉冲边值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证明了下述结果: kthe半单纯环R交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的x,y∈R,有正整数m=m(x,y),n=n(x,y)使x~my~n-y~nx~m为中心的。 Baer半单纯环R交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1)对于任意的x,y∈R,有正整数n=n(x,y)使(xy)~n-yx为中心的; (2)对于任意的x,y∈R,有整数n=n(x,y)>1使(xy)~n-xy为中心的; (3)有正整数m,n使得对于任意的x,y∈R,x~my~n-y~nx~m恒为中心的; (4)有正整数n使得对于任意的x,y∈R,(xy)~n-y~nx~n恒为中心的; (5)有整数n>1使得对于任意的x,y∈R,(xy)~n-x~ny~n恒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等级魔芋种芋贮藏期失水率相关性及出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g以下、25 g左右、75 g左右、150 g左右的种芋贮藏期失水率分别为:38.40%、35.12%、24.72%、21.99%,失水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759x+31094(R2=0.9783),y=-0.7717x+31630(R2=0.979),y=-0.5516x+22724(R2=0.9761),y=-0.3809x+15732(R2=0.984),出苗率分别为:87.43%、93.33%、100.00%、100.00%.同时发现,平均质量3.33 g处理的小种子贮藏期内易失水过多而干枯死,枯死率5.77%.  相似文献   

11.
在地表能量辐射平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热传导、土壤热传导以及煤层气储层影响热导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热传导,探讨了地球内部热量传递导致地表温度异常的原因。选择河南焦作煤层气富集区作为热红外遥感监测靶区,运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温度反演。首先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 4进行大气校正获得大气透过率,然后根据NDVI计算地表比辐射率,最后采用分裂窗简化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温度反演最低为296.62K,最高为302.67K,部分研究区呈现显著温度异常。通过分析该区域温度异常的不同原因,注意到富含煤层气对应的靶区呈现温度异常,根据地下热传导机理,据此推断该靶区温度异常是由于地下煤层富含煤层气从而导致地下热导率低于周围地层的热导率所致,该结论仍需要应用其他手段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反演宝鸡市市区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研究近20年来研究区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和分布特征,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合理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方法利用1995-2015年Landsat 5TM和Landsat 8TIRS影像数据和气象台站资料,采用GIS和RS技术,实现对渭河阶地型城市——宝鸡市地表温度(LST)的反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岛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分析LST与NDVI,NDBI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与结论宝鸡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场分布及延伸与宝鸡市空间扩展布局相一致,热岛范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低温区和次中温区面积减小,相应的次高温和高温区面积增加,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在渭河阶地型城市的空间格局上,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与NDB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伍明飞  林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812-10817
城市热岛效应是研究全球变暖的重要问题。为了探究杭州市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基于Landsat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出了杭州市主城区的地表温度,以及通过均值-标准差法进行热岛强度分级,分析了2008、2013和2019三年间的地表温度和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并研究了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在靠近钱塘江的区域,地表温度都要明显更高一些;热岛分布也存在一定的时空规律性,钱塘江两侧热岛区域分布相对较广,并有增加的趋势;杭州市主城区的地表温度与NDVI指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桂林喀斯特城市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和热岛问题,对1989年和2006年TM卫星图像利用模型反演地表温度、植被指数NDVI、不透水面率ISA和水体指数MNDWI,分析植被、不透水面、水体等3个因素时间和空间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NDVI、MNDWI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ISA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989--2006年研究区NDVI大于0.4的中高植被覆盖区由76.89%大幅度降低到32.65%,NDVI低于0.2的无植被覆盖区由4.01%大幅度升高至17.15%,水体面积由3.87%降低到1.95%;ISA大于0.9的高不透水区域由12.1%大幅度升高至32.1%,导致地表温度高温区和次高温区由7.9%大幅度升高至15.9%,低温区和次低温区由61.8%大幅度降低到38.9%,热岛现象明显增强。连续大面积的不透水面是产生喀斯特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而喀斯特山峰植被、城市林地与行道树、城市中江湖等较大水体,对喀斯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在进入21世纪后城市扩张十分迅速,城市热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借助RS和GIS相关软件的支持,利用TM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并将其归一化处理.通过对比1995年9月18日和2007年10月5日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和统计表发现在12年中研究区的热岛区域面积由68907600m2减少到66896100m2,减少了2011500m2;合肥市的热岛集中区由1995年的东部向2007年的西南部转移;老城区保护较好,在离合肥老城区中心0-2km的环形缓冲区内,低温、较低温、次中温和特高温的面积比例变化很小,高温区的面积减少,基本转变成中温区和次高温区;在2-5km的环形缓冲区内,各等级温度区变化较大;在5-13km的缓冲区范围内,较低温区和次中温区的面积一直在减小,低温区、次高温区和高温区的面积在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 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指数定量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宁波城区存在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内部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工矿仓储用地、平房住宅、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对宁波城区热环境效应具有正向贡献,其中工矿仓储用地最为明显;水域、农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对于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减缓作用,其中水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发展城市绿地,不仅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将间接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城市绿地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此外,还建立了南京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模型对南京市2003~2010年城市经济增长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发现2010年的预测值与南京市编制的城市绿地规划所规定的该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为接近,表明本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热岛研究中地表温度与植被丰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传统上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 alized D 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植被丰度(vegetation abundance)的指示,并用于耦合地表温度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文章探讨了运用光谱混合模型获得的植被比例(vegetation fraction)作为植被丰度指标的一种选择,以2000年9月14日获得的122/44景ETM 截取的广州市海珠区作为验证影像,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变换的影像分解成三个分维影像,即绿色植被、非渗透性表面和水体.结合最大似然分类和决策树算法的混合分类处理,将比例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分解的植被比例的负相关关系比地表温度与NDVI的负相关关系要高出几分.由此说明,地表温度结构的空间变异无疑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比例相关,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热辐射与植被动态的相互影响导致地表温度在光谱辐射率和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别的影像中也有表现,这是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Landsat TM影像,以合肥市区为研究区,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合肥市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同时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然后计算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差异裸土指数)4种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合肥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植被和水体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8传感器OLI和TIRS获取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城市聚落特征包括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等与地表温度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的热环境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强于地形起伏度;(NDVI、NDBI、MNDWI等)和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呈分段线性关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热强度和热变异程度差异明显,建设用地的温度最高且斑块温度间的变异性最强,虽然水体的平均温度最低,但斑块温度间的变异性却较高;从格网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格网内部水体的"冷岛效应"明显、建设用地的"热岛效应"显著,耕地与自然植被面积的增加使得各空间格网温度更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