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逻辑是逻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类为核心概念,以类比推理为主要表现形式。类逻辑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墨家的"故""理""类"三物逻辑为类逻辑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西方,亚里士多德作为逻辑学创始人,在研究三段论时离不开类逻辑思维;培根在科学实验中推崇归纳法,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关于"类"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中外类逻辑研究更加深入,类逻辑思维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创新功能,是现代类逻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传统逻辑三段论的区别及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拙作是对《反思启蒙:中国呼唤"逻先生"》一文中"中国传统无逻辑"、中国儒家经典中存在"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反逻辑传统"、"中国无科学"等观点的反驳。以近代西方关于"逻辑"、"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古代中国是不公正的。近代科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原因是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观察工具的发明,由此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奥秘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确定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参考其他学者关于社会学和体育学科逻辑起点的观点,认为"体育行为"是社会体育现象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是构成体育社会学的"细胞"和"元素",是逻辑起点也是终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并与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提出把"体育行为"作为体育社会学逻辑起点的观点,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逻辑变项的特征看,传统逻辑语言是自然语言的语法语言,所以传统逻辑本质上是自然语言的形式逻辑。传统逻辑只注重对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而忽视对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这就不能不产生其所特有的缺陷:一是拘泥于自然语言命题的表层形式,二是命题形式的语义不清。从数理逻辑变项的特征看,数理逻辑语言只是表意符号语言,而不是自然语言的语法语言,所以数理逻辑本质上只是符号逻辑,而不是自然语言的形式逻辑:首先,数理逻辑最多只能用来解释自然语言的逻辑涵义,而不能用来解释自然语言的形式结构;其次,即使是对自然语言作语义解释,数理逻辑也是难以胜任的。  相似文献   

6.
《论语·学而》中"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的含义,历来聚讼不已,无有定论。但大致来说有三种观点:以邢昺、朱熹为代表的传统观点,以陈天祥、黄式三为代表的后起观点,以南怀瑾、李泽厚为代表的现代新解。文章对以上几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否定了后起观点和现代新解,对于一些从对象、语境等角度来维护传统解释的观点,也作了修正。认为当以传统观点为上,将"无友不如己者"直译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为妥,多余的解释反而不当。  相似文献   

7.
标志中国传统推论整体性质的一级范畴,有"推"(广义)、"推类"、"类推"、"推理"和"推故"等。标志中国传统推论个别方式的二级范畴,有"止"、"譬"、"侔"、"援"和"推"(狭义)等。对中华先哲原创的传统推论范畴,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使用电子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从总量达9亿字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两部特大型丛书的电子数据库等中,全面搜索中国传统推论的基本范畴,并穷尽归纳,逐个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证分析,由此总结中国传统推论的特质,引申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逻辑策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图谋和平发展,正确的逻辑策略,是磨制锐利的思维工具,汲取西方逻辑先进成就,借鉴西方逻辑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逻辑进行现代式元研究,给予创造性新诠释,建立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融合西方逻辑和中国传统逻辑现代转型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偏好逻辑语境中的先后关系问题,需要引入集合论中的序关系的概念,从而构成序逻辑.采用状态消减、关系变化和关系分割的方法,给出了序逻辑的公开宣告、字典序更新和偏好更新三个动态行动,更多的行动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对基础语言的解释.序逻辑在动态偏好逻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发扬 《科技信息》2013,(20):64-64
在概率逻辑中,由于对核心概念"概率"的不同解释,导致概率逻辑研究的不同走向,形成不同流派。主要包括频率解释、逻辑解释和主观主义解释;后二者可统称为确证解释。本文首先介绍概率"确证"解释,即逻辑解释和主观主义解释。其次,笔者认为此二概率解释之间存在着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最后,对概率确证解释理论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符号学理论主要是研究符号的表征和意指方式的科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把它称作"记号学"。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把它看作是对语言记号的研究,他在《指号学基础》中把它分为三个子学科:讨论语言记号或句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句法学;讨论语言记号与它们所谈论的对象之间关系的语义学;讨论语言记号与适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关系的语用学。本文从以上几个角度,对逻辑语用学进行探析,从而得出逻辑语用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有的MDA工具对业务逻辑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将类分为基本类和用户自定义类、基本类的性质通过描述pim的xml文件的serialNo来标识的观点,以及用脚本来描述业务逻辑的描述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一个面向数字商城网上购物系统的实用MDA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三段论是一种常用而古老的推理。早在二千三百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创立了这种推理理论,而且当时一提出来就相当完备,以致今天没有多大的增补。黑格尔对此有所评价:“亚里士多德是考察并描述三段论的各种形式和所谓格的主观意义的第一人。他做得那样严密和正确,以致从来没有人在本质上对他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黑格尔:《小逻辑》三联书店1954年版第364页)的确,对由三个直言  相似文献   

13.
孙贝丽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1):105-108,12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语言实践中,人们总是需要把语言符号组合起来造出句子表达意思,在语言符号组合的过程中,同一语义场中的语词可以在同一思维层面并列,以概念间的关系为基础来解释语词间的并列现象不一定正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逻辑学界人们总是认为,如果要检验一个三段论的式是否有效,既可以使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又可以使用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也就是说,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一样可以当作推理的规则使用。按理说,既然如此,检验的结果应是一样的,或都是有效式,或都是无效式。但我们却从中了现了一个问题,即有时运用三段论各格的规则和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去检验一个三段论式,某结果却是完全相反。如果用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去检验,小前提肯定,大前提全称,发现这是一个有效式。反之,再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去检验…  相似文献   

15.
传统逻辑是把单称命题排除在对当关系之外的。可是研究发现,单称命题是完全可以存在于对当关系之中的。此外,通常对三段论规则的证明有些地方比较模糊,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生成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英语中的逻辑转喻现象。认为逻辑转喻本质上是一种谓词隐含现象,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表达经济性和利用格式塔认知原则的结果。动词补语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和隐含事件的强规约性是逻辑转喻的生成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7.
法律推理过程包含着权力与利益、应然与实然、确定性与妥当性、客观解释与主观解释、逻辑与价值、语言与事件、思维与表达、认知与行动等诸多矛盾。在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实证主义与现实主义、分析哲学与经验哲学的碰撞中,法律已经由文本所体现的规范层面转向法律施行的实践层面,法律推理已经由"逻辑独白"位移到"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8.
怪论:“慨念无逻辑矛盾的任一物理事件必然在物理世界中存在(或被实现)”可从下列四个易被接受的假设推出:1、经验归纳是不完备的。2、认识上仅有两方面,即经验归纳与逻辑推理。3、从逻辑观点看,断言一个物理事件在所有时间都不存在,仅是由于事件概念有逻辑矛盾。4、推理限于使用经典逻辑。以P(t)表示物理事件P在时刻t出现,当P的概念无逻辑矛盾时,tp(t)之真可在有限时区证实,但其假则否。而フp(t)之假可以在有限时区证实,但其真则否。所以在该情况时说tp(t)之假或フp(t)之真是无意义的。而怪论这时指定tp(t)为真。类似地可以对假设1与3作相应的解释。对于无穷的概念,在对象诺言中,在“潜”意义上或“实”意义都可使用。但在元语言中,仅能在“潜”的意义上而不能在“实”的意义上使用。怪论来源于事实:即当考虑其假的证实时,在元语言中,便涉及时间序列的“实无穷”了。  相似文献   

19.
构造性逻辑是以否定排中律的前提而构建的一种非经典逻辑系统,但是把构造性逻辑和排中律对照起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在构造性逻辑中,否定符所代表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其在经典逻辑中的意义,当我们把经典逻辑中排中律的形式放到构造性逻辑中,该形式已经不能表现排中律的实质。所以,构造性逻辑只是在形式上而非实质上否定了排中律。  相似文献   

20.
依爱因斯坦的观点,逻辑全等于演绎,与归纳并为西方科学的两大成就。认同爱因斯坦的逻辑观,试从"划界"的视角寻求根据。演绎和归纳的界线在于:前者以必然为真的逻辑真理即逻辑规律及相应的有效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后者不研究逻辑真理及有效推理形式,其结论只是或然为真。是否以逻辑真理及相应的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就是逻辑与非逻辑的分界线。演绎与归纳也有关联:均来源于经验。逻辑规律的前身就是归纳结论,经逻辑系统的整合而转身为必然的真命题。逻辑学家通过对逻辑系统的论域作出修正、限制或重新解释,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反例,就可保证逻辑真理具有永恒的必然性。这就是逻辑学家使或然的归纳结论转化为必然的逻辑真理的诀窍。不能从演绎和归纳在认识中不可分离,推出逻辑必须包括归纳。归纳属于与逻辑同等重要的另一学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