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州湾北部海域15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As、Hg、Cu、Pb、Zn、Cr、Cd)测定,研究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来源,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Cd、Pb、Zn、Cu和As 5种元素平均含量超过江苏海涂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62、2.58、1.80、1.35和1.24倍,存在明显的富集.研究区重金属来源以自然来源为主,Cr和Hg受自然来源控制;Zn、As、Cd和Cu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Pb来源于船舶污染.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Pb和Cd地累积指数高于其他元素,为轻度—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Cd为主要风险元素,达到中—较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他元素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茅尾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钦州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Hg、As),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小于一类国家标准值,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指数均远低于轻微污染上限值。该海域属于较清洁海域。  相似文献   

5.
以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上、中、下游分别采集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及Cr、 Pb、 Cu、 Zn、 Cd、 Ni、 As、 Hg共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 Pb、 Cu、 Zn、 Cd、 Ni、 As、 Hg元素质量比均值分别为196.65、 53.45、 51.76、 470.43、 2.76、 36.07、 0.58 mg/kg,均超过小清河沿岸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Hg、 Cd元素含量均值分别是环境背景值的11.81、 16.87倍,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主要污染源自人类活动;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_r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 As、 Cu、 Pb、 Zn、 Ni、 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均值为1 185,达到强生态风险;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b、 Cu、 Cd、 Cr、 As和Hg这6种重金属长期处于高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检索, 分析深圳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WQI污染指数法、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分别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得到以下结果。1) 深圳近海海域中, 西部水体中重金属Hg, Cu, Pb和Cd的含量高于东部, 可能与西部开发力度大、接纳污染多和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等因素有关。2) 基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WQI>1, 表明深圳近海无清洁水体; 近海海水重金属生态风险多处于高风险和中风险水平, 排序为Cu>Hg>Cd>Pb。3)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 Cu, Zn, Pb和Cr含量由珠江口西北部上游向东南部海域递减; Hg和As污染集中于深圳湾和东部海域,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频繁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且与海水中相应重金属的分布趋势一致。4)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极高, 其中Cd生态风险最高, Cu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7.
巢湖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和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巢湖市不同河道9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测了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巢湖市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相对较高,Hg和As的平均含量已经超过沉积物质量基准上限;根据地累积指数计算结果,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Ni,Hg,Cu,As,Cr,Zn,Pb,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As,Cu,Pb,Cr,Ni,Zn,其中Ni污染程度达到极强污染水平,Hg为中污染水平,但却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As表现为较重风险,其他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对较低;Hg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区域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区域特征相对一致,重金属污染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区域为西环城河,相关部门应当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8种底栖生物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为Zn〉Cu〉As〉Cd〉Cr〉Pb〉Hg,其中,软体动物:Zn〉Cu〉As〉Cd〉Cr〉Pb〉Hg;甲壳动物:Zn〉Cu〉As〉Cd〉Pb〉Cr〉Hg;鱼类:Zn〉As〉Cu〉Cr〉Pb〉Cd〉Hg。不同底栖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底栖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为,软体动物:Cu〉Cd〉Cr〉Zn〉As〉Hg〉Pb;甲壳动物:Cu〉Cd〉Zn〉As〉Cr〉Hg〉Pb;鱼类:Cr〉As〉Zn〉Cu〉Cd〉Hg〉Pb。钦州湾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是重金属积累严重,软体动物体内Cd和As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年荣成爱莲湾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以及基于Hkanson指数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Cu、Pb、Zn、Cr、Cd和As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所有的站位Cd为中潜在生态风险,50%的站位Hg为中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应加强该海域沉积物中Cd和Hg含量的监测,重点关注Cd高值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广西铁山港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广西铁山港湾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该海域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Cr、Hg和As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u、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7.0,10.4,0.07,25.7,0.042和9.42 mg·kg-1,重金属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除Cu外,重金属分布情况相似,其含量总体表现为港湾内高于港湾外。与其他区域相比,铁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广西北部湾其他港口区域,处于较低水平。铁山港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Cu>As>Zn>Pb>Hg>Cd>Cr,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较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Hg>Cd>As>Cu>Pb>Cr>Zn,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范畴,反映了研究海域优良的底质生态环境,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港湾内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指数较高,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广州市新塘镇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镇内地表水及东江北干流新塘段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点的20个样中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地表水水体、底泥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底泥中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新塘镇地表水水体中Cu、Zn、Cd、Hg、Cr均达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有轻微Pb污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ZnHg、CdPb,其中Zn对环境造成偏重污染,无Cu、Cr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显示底泥中Hg、Cd对环境存在极强生态危害,Zn、Pb、Cr、Cu不构成生态危害。分析底泥中重金属浓度间相关性,表明Hg与Cd、Zn与Cu、Zn与Cd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及评价广西防城港湾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方法】2013年8月从广西防城港湾采集33个站位海水样品和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砷)含量,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采集的海水和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该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PbZnHgCuCdAs,其中,Pb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排序为ZnPbCuAsCdHg,均符合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AsPbCuZnHgCd,即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HgAsCdPbCuZn,即潜在风险较低。【结论】夏季防城港湾海洋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茅洲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程度,在茅洲干流和支流中共采集34个底泥样品,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Pb,Cd,Cr,Cu,Zn,Ni含量较高,均值均超过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值,其中Cr,Cu,Zn和Ni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Ⅲ类标准值.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u,Ni~Zn~Cd~Cr,Pb,As,污染负荷指数从大小到依次为Cu,Ni~Zn,Cd~Cr,Pb,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Ni,Cr~Zn,As~Pb,这说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u,Zn,Ni,Cd和Cr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郭钊  李萍  徐浩 《广西科学》2022,29(5):881-891
为阐明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来源,根据2013-2016年广西北部湾4个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调查数据,分别应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养殖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4个海水养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为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北海廉州湾海水增养殖区>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防城港珍珠湾珍珠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的潜在风险程度最高。从地积累指数和级别评价结果可知,广西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u>Hg>As>Pb>Cd,其中Cu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如渔船活动、养殖活动)影响。养殖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其他3个养殖区的养殖生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广西北部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Hg和Cu污染,未来仍需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防城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于2021年9月在防城港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21件、柱状沉积物1件,对重金属和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关性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78、34.86、78.90、61.55、0.06、9.27、0.05 mg·kg-1,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通过C/N值对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重金属沉积过程中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近岸工业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为船舶和海水养殖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存在轻微及以上污染的元素主要为Pb和Hg。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高值区分布在白龙半岛和企沙半岛南部,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  相似文献   

16.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采用单因子超标率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呈极强污染水平,其次为Cu,而Zn,Pb,Cr,Ni呈中等或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区内10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Pb、Ni、Cr、Cd、Zn、As、Hg的含量。对比背景值可知,除Ni外其它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d富集最严重;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程度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总体处于无污染,总体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中等,Cd和Hg是构成生态危害的主要风险因子,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是受到城区的生活、生产活动和部分农业用地区域的农耕活动影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吴忠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Pb、Zn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产生的污染;Ni主要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控制,Cr、As为成土母质和农业污染混合来源,Cd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