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灰水足迹对2009—2020年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额度进行量化,为完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保护机制提供支持。从农业、工业、生活等3方面计算了2009—2020年长江流域15个省、2个直辖市和2个自治区的灰水足迹及它的载荷系数,利用零和模型和生态补偿标准修正指数计算了流域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1) 2009—2020年长江流域灰水足迹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9 131.44亿m3,中下游地区灰水足迹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趋势更明显;流域内灰水足迹载荷系数较大且水资源分布较少区域中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19—2020年灰水足迹载荷系数呈下降趋势,淡水资源压力减弱;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绝对值总量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呈波动趋势,最低值在2011年为570.92亿元,最高值在2019年为1 090.45亿元。2)长江流域内上游地区农业年平均灰水足迹最大,然后依次是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工业和生活年平均灰水足迹最大,然后依次是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在区域灰水足迹中农业灰水足迹的占比最大,然后依次是生活和工业灰水足迹的占比。...  相似文献   

2.
以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生态投入与生态补偿标准,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整个流域内均为生态赤字,生态压力较大,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化石能源地、草地和水域等土地资源开发过度;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长江上游地区总的生态补偿额为514.797 5亿元,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珠江流域水污染为视角,针对珠江流域水系发达,跨区域河流众多,区域各省生态状况、经济发展结构和水平具有相当的异质性特点,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构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自主性,从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生态补偿金管理、政府支持等具体制度方面提出了设想,以建立适应本区域的生态补偿长效法律机制。认为流域水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水污染防治体系中的突出环节,生态补偿机制是控制流域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污染足迹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生态足迹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更具科学性,但区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不应全部核算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态足迹,而应核算本区域无法避免的、一定要由本区域生产或由本区域吸纳的生态足迹,即污染足迹.该文构建了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以广州2010年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核算目标,按照三大产业将人口分为三大组群,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人均污染足迹和人均污染足迹效率,并以广州市平均生态状况为基准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补偿或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第一、第三产业因出让污染足迹应分别获得67379亿元和19 26728亿元的生态补偿,而第二产业因多占用生态足迹,在生态补偿中应支付2 07037亿元.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尝试将污染足迹理论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足迹理论内涵,而且可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全国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96,2000,2004,2008年各省区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全国、地区、省区内3个层面,利用Theil系数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及东、中、西部地区时空差异判定。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绝对数值明显高于传统模型,总体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余与赤字区域排列均为东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能值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分别计算了中国1995—2005年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0 a来,中国进出口贸易足迹逐年增加,且以净进口为主.基于生态足迹传统方法计算的生态足迹指数(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EFI)表明:1992—1995年中国贸易足迹净出口,EFI下降,生态可持续性下降;1996—2003年贸易足迹净进口,EFI增加,生态可持续性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格局逐步趋向合理.基于国际贸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舟曲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舟曲县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舟曲县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值为1.885 7 ha/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为1.020 2 ha/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草地产生生态赤字最为严重,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舟曲县有6乡呈现生态赤字,处于生态赤字的乡镇体现了对区域内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依赖性.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舟曲县各乡镇生态承载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展定量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和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西昌市土地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西昌市人均生态足迹为0.695541,按12%生物多样性扣除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0628,人均生态赤字为0.08491;西昌市人均资源利用水平远低于中国人均资源利用率。从生态足迹的组分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建筑用地、草地、林地;西昌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消耗自然资源存量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均能值足迹为9.11 hm~2/cap,人均能值承载力为3.77 hm~2/cap,生态赤字为5.34 hm~2/cap,而利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的结果为生态足迹3.43 hm~2/cap,生态承载力1.18 hm~2/cap,生态赤字为2.25 hm~2/cap,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能值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生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各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认证的观点.将生态认证与现有的绿色认证和国际森林认证(FSC)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生态认证对于西北地区具有针对性.设计了生态认证的具体操作流程,列出进行生态认证的植被范围、检测实验室名单等.并将西北地区划分为四个生态功能区,具体论述了在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认证的主要内容,对不同植被在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等级进行评定,最后建立西北地区植被生态认证等级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分别计算彭阳县1983—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1999—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彭阳县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中,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由1983年的0.504 7hm2增加到2008年的2.796 7hm2,增加了5.54倍,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1.196 2hm2降低到2005年的0.900 5hm2,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2001年是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彭阳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大于0,其发展是可持续的,而此后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0,其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即彭阳县从此出现了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6.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7.
生态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起源、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生态建筑与生态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生态风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来自科学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证明了生态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剖析了生态风险的原因,概述了生态风险的特征.阐述了生态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邹杰 《科技信息》2008,(10):110-111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公路的概念应运而生。在阐述生态公路基本含义及其功能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过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从生态理念、生态选线、生态恢复、生态施工、生态运营和生态管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我国公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