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成了高氯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ClO4)3以及六氟磷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PF6)3及高氯酸铕苯丁基亚砜Eu(PBSO)7·(ClO4)3配合物.从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Eu3+的发光系配体亚砜敏化所致.二苯亚砜配合物的发光强度高于苯丁基亚砜配合物.5D0→7F2谱带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发生劈裂,且强度高于5D0→7F1,这表明Eu3+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低而在苯丁基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高氯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ClO4)3、六氟磷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PF6)3、高氯酸钐苯丁基亚砜Sm(PBSO)7·(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Sm(DPSO)7(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G5/2→6H7/2谱带强度高达119.3cd.这说明DPSO二苯亚砜作为配体受激发后将能量传递给Sm3+使其敏化发光的能力高于苯了基亚砜.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子ClO可以增强Sm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高氯酸镝铕(Ⅲ)二苯亚砜Dy1-xEux(DPSO)η(DPSO)η(ClO4)3(x=1.000 ̄0.000)一系列固体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镝(Ⅲ)和铕(Ⅲ)的姚有猝灭作用,铕(Ⅲ)对镝(Ⅲ)的发光也有猝灭作用,同时研究了Dy^3+、Eu^3+相互猝灭的浓度范围,并根据实验结果了配体S1能级以及Dy^3+的有关能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高氯酸镝二苯亚砜Dy(DPSO)6(ClO4)3、六氟磷酸镝二苯亚砜Dy(DPSO)7(PF6)3、高氯酸镝苯丁基亚砜Dy(PBSO)6(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计算了配体的S1及Dy3+的第一激发态及基态能级.通过对三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知:Dy(DPSO)6(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F92→6H152谱带强度高达1066cd.表明DPSO配体受激发后可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Dy3+,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ClO-4可以增强Dy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6)3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b(PB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弱.这说明二苯亚砜做为配体受激后向Tb3+离子传递能量的效率高于苯丁基亚砜,另外ClO4-做为阴离子也可增加Tb3+的发光强度,原因是部分外界ClO4-离子可进入内界参予配位,降低了配合物的对称性,部分解除了跃迁禁律,提高了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Eu1-xErx)(DPSO)7(ClO4)3(x=0.000-0.200,DPSO为二苯亚砜)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Eu^3+在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低无对称中心,本身不发光的Er^3+对Eu^3+的发光有较大影响,随着Er^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先敏化后猝灭。给出了在该体系中Er^3+对Eu^3+发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元素(铕、铽)的对甲苯基丁基亚砜(TBSO)高氯酸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Ln(TBSO)n」「C1P4」3(Ln=Eu,n=7;Ln=Tb,n=6),并研究了其中稀土离子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P)、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P、Eu^3+-Ser、Eu^3+-Cys和三元体系Eu^3+-P-Ser、Eu^3+-P-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结果发现,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测量并研究了Eu^3+:Y2SiO5晶体的透射光谱,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格位选择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晶体中Eu^3+替换Y^3+离子,占据2个不等价的C1光学格位,这2个格位的^5D0→^7F0能级跃迁谱线相隔大约只有0.2nm。  相似文献   

11.
Pr^3+,Eu^3+,Tb^3+与L—酪氨酸甘氨酸三元固态配合物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与L-酪氨酸、甘氨酸的三元固态配合物RE(Tyr)1.5(Gly)4(ClO4)3(RE=Pr、Eu、Tb)。并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谱和荧光光谱等进行了表征。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Tb:^5D4→^7F6、^7F5、^7F4)比铽(Ⅲ)水合高酸盐增大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燃烧法快速合成铝酸锶:铕及其发光性能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利用燃烧法在较低温度下按化学计量快速合成发光材料nSrO.7Al2O3:Eu^2+。讨论了Sr^2+含量,助熔剂浓度及磷含量对磷兴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4SrO.7Al2O3:Eu^2+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粒度分布及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Eu(Ⅲ)在有机萃取相中,5D0→7F25D0→7F1两个跃迁的荧光峰高及比值作为研究Eu(Ⅲ)配位层组成和结构的探针。研究了TBP,DBP,P204与P507等4种有机磷萃取剂和Eu(ClO4)3,Eu(NO3)3两种铕盐水溶液的萃取物的荧光光谱。发现萃取剂直接取代内配位层中水的能力不强,在萃取物中很可能形成外配位层,表现为荧光受到内层水分子的强烈猝灭。利用阴离子对Eu(Ⅲ)亲和力的差别,用NO3-先行取代或从有机萃取物中取代内层的水分子,可观测到荧光的明显增强,表明内配位层[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这一现象有可能用作改进萃取剂设计和萃取工艺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石油亚砜其中2个组分PSO3D,PSO3E萃取Au^3+的性能。实验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极性较小的亚砜的萃取Au^3+(盐酸介质)能力大于极性大的亚砜;亚砜硫质量分数低,分子量较大的亚砜,其萃金的萃取率越大。  相似文献   

15.
探讨Ba^2+离子搀杂对(Ca0.5Sr0.5)5(PO4)3Cl:Eu^2+和(Ca0.4Sr0.6)5(PO4)3Cl:Eu^2+量子发光效率的影响,当用Ba^2+离子代替Ca^2+或Sr^2+离子进入晶体时,Eu^2+离子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发射峰的峰值降低;热猝灭的温度升高,并采用位型坐村理论给予解释。根据晶体的结构特征,对占据两个不等当晶体学位置的Eu^2+离子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Eu^3+-偶氮胂Ⅲ(ArSⅢ)配合物在溶液中和在离子树中的形成条件,给出了Eu^3+-ArsⅢ在溶液中和树脂中各自的吸收光谱,λmax液=650.3nm,λmax树脂=660nm,在大量硝酸盐存在下,Eu^3+-与NO3形成与Eu(NO3),该配阴离了与ArsⅢ显色后,能为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以NO3树脂吸附率高且保持恒定。对溶液相及树脂及相配合的组成研究表明,溶液相Eu:Ars  相似文献   

17.
用氯化铕与苯甲酰丙酮(BA)、邻菲咯啉(Phen)和丙烯酸(AA)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铕(Ⅲ)的 相应四元配合物Eu(BA)2(AA)Phen.用EDTA容量法测定了Eu3+的浓度,元素分析测定了C、H、N的质量 浓度,结合红外光谱确定了四元配合物的组成.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四元配合物的SiO2基质复合材料, SiO2:Eu(BA)2(AA)Phen.研究了该四元配合物和其 SiO2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光致发 光性能,重点分析了四元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的配体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能 有效地传递给中心Eu3+,发出强的Eu3+的特征荧光.并考查了SiO2:Eu(BA)2(AA)Phen复合材料的荧光寿命 及其热稳定性,SiO2基质的包裹作用延长了配合物中Eu3+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稀土铕(Eu^3+)与甲基苯甲酸(包括邻位o-MBA,间位m-MBA,对位p-MBA)及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Eu(CH3C6H5COO)3,三元:Eu(phen)(CH3C6H5COO)3。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的研究,并用红外光谱(IR)作了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灾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甲基苯甲酸铕与氮杂环配体配合物的喇曼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具有强荧光的甲基苯甲酸铕与1,10-二氮杂菲和甲基苯甲酸铕与2,2-联吡啶等形成的6个配合物的喇曼光谱。羧基阴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Vas(COO))和对称伸缩振动(Vs(COO))谱带是带肩峰或明显分裂的宽带。喇曼光谱说明这类配合物中羧基同时存在多种配位方式,这与它们的晶体测定结果一致。振动光谱还说明Eu(m-MBA)2NO3phen和Eu(0-MBA)2NO3phen配合物中硝酸根是双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