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遥感图像的复杂背景干扰大、目标尺度变化大以及小目标检测困难等导致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强YOLOX主干网络输出特征提取能力的检测算法。通过加入连续膨胀残差卷积和注意力机制,设计一种全新的提取主干网络输出特征增强块(feature enhance block,FEB),让连续膨胀残差卷积串联4个具有不同膨胀率的膨胀残差卷积,扩大算法的感受野,丰富上下文信息,同时减轻背景对检测的影响,有效加强算法对目标尺度变化大及小目标的检测能力,使用SA注意力机制抑制背景对算法检测的干扰,提高算法的检测精度。在RSOD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FEB相较于其他同类型模块具有更好的特征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2.
红外弱小目标具有信噪比低、目标尺寸小、特征不明显等特点,加之场景复杂度不断提升,杂波干扰严重,导致现有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在面对复杂场景时性能衰减。综合手工方法提取目标单一的显著特征及深度学习方法提取图像综合特征的优势,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弱小目标深度特征融合检测网络模型。首先,模型利用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网络来提取红外图像中弱小目标的原始特征与平滑度图像中弱小目标的平滑度特征;其次,为提高目标显著度,提出了一种多层级联特征融合策略,实现特征提取网络中小目标原始特征与平滑度特征的融合;最后,利用多层级联特征融合映射网络对红外弱小目标进行特征映射与背景抑制,获得背景杂波被极大抑制的红外弱小目标特征映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与基于手工特征的检测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在各种复杂的场景中都拥有较高的准确率及较低的虚警率,同时拥有较快的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3.
红外成像因具有隐蔽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为了实现对红外小目标的高精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滤波和视觉显著性相结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首次将曲率滤波引入红外小目标检测中,对图像中的背景进行估计,然后将背景估计结果与原图像进行差分,使得图像中的大部分背景被显著抑制。为了减小残余的部分高强度杂波对目标的正确检测产生影响,利用形态学方法将高强度杂波移除。为了进一步提高目标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局部对比度算法进行杂波抑制及目标增强。最后,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得到显著的小目标。对本文所提算法与其他算法在5个数据集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信杂比(SCR)与背景抑制因子(BSF)远高于其他算法,在检测率和误报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4.
主流网络在提取图片特征过程中易受其他目标干扰导致特征鲁棒性降低,而现有的基于噪声抗干扰机制有着伪特征与真实特征相似度不高这一劣势;注意力机制的运用可以提升道路场景特征的空间上下文关系从而增强特征的抗干扰能力,但现有的注意力机制缺乏像素级的特征筛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自干扰与像素注意力机制的道路分割网络,该网络分为主干分割网络和特征自干扰网络两部分,主干的分割网络包含像素注意力模块,可实现真实特征的提取和像素级的增强;自干扰网络输入原始图像随机裁剪和插值放大后得到的局部图生成伪特征,此外提出了融合模块用于实现伪特征与真实特征的融合并对主分割网络中间特征进行干扰。在KITTI和Cityscapes道路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基于图像特征自干扰与像素注意力机制的分割方法与DeepLab V3分割方法相比,在KITTI数据集上的分割精度由88.02%提升至90.55%,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的分割精度由87.15%提升至90.16%。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交通场景下密集小目标居多、目标尺寸差异大、目标间遮挡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4框架的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造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取模块作为主干网络特征提取模块,充分提取不同尺度目标特征信息,同时引入轻量化Ghost模块对主干网络特征进行维度调整;其次,将卷积模块与自注意力机制融合,构造倒残差自注意力模块应用到主干网络深层,深层网络在充分提取局部特征信息基础上获得了全局感知;然后,构造轻量级混合注意力模块,抑制背景噪声,增强密集小目标检测能力;最后,在Udacity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检测精度达到了84.41%,相比较YOLOv4,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提高了3.07%,对1 920×1 200分辨率图像的检测FPS(frames per second)可达到49,提高了22.5%,精度提升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好的实时性,更适用于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宇  单玉刚  袁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789-10795
对番茄病害进行识别,近年来一直是植物病害预防的研究热点。由于受到复杂背景干扰,番茄叶部病害识别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通道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番茄叶部病害识别方法。该网络基于ResNeXt50残差网络,将注意力模块嵌入至残差网络的ResNeXt模块中可以并行提取目标的通道特征和空间特征,获取有效的语义信息。训练阶段通过设计双损失函数和数据增强进一步提升分类准确度,并通过迁移学习网络预训练参数的方式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双损失函数和数据增强后,基于三通道注意力网络的番茄病害识别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8.4%,相比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其他神经网络方法的准确率更高,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Kappa系数为0.96,满足叶部病害识别的高精度要求。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10种番茄叶部病害进行识别,为植物病害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空观测图像目标尺寸小、信噪比低以及背景和杂波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和杂波抑制的星空图像增强方法。建立了星空背景图像增强算法模型,利用不同形状结构元素的形态学滤波方法对原始星空图像进行背景和杂波抑制,将多个支路形态学滤波的结果加权平均,采用双平台直方图均衡化方法进一步对观测目标进行图像增强。在此基础上对星空背景图像增强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并对增强后图像的信噪比和背景抑制因子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控制星空背景和杂波,改善图像的对比度,使目标细节更为丰富,便于后续目标检测与跟踪。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复杂场景下多尺度仪表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频多尺度仪表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网络,建模特征的长距离依赖,增强特征的表达能力;其次,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特征选择模块(Adaptive Feature Selection Module, AFSM),对不同阶段的特征图进行权重调整,增强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在自建的仪表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来的Faster RCNN方法,所提出方法的检测精度提高了7.6%;与对比方法相比,检测精度也能达到95.4%。在对实际仪表监测视频的测试中,检测结果以及速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所提方法通过改进特征提取网络和特征选择操作,增强了特征表达能力,有效降低了虚警,提升了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多场景复杂内河背景下水面目标检测存在环境噪声大、水面目标分布情况繁杂、特征微小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特征和注意力机制,增强类激活映射的水面目标检测算法,称UltraWS水面目标检测算法。在典型检测网络上设计空间注意力模块与多头策略,融合多尺度特征,提高对微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其次,提出UltraLU模块增强类激活映射,减小环境因素与分布因素对检测目标的影响。最后,设计对模型进行Tucker张量分解,实现模型轻量化,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与推理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UltraWS算法提高了对背景噪声的抗干扰能力,更好捕捉微小目标,满足边缘化部署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均衡性需求。在WSODD数据集上,算法的mAP值取得了最高的84.5%,相较于其他主流方法存在较大提升。基于提出的算法建立航道安全巡检体系与评估方法,有利于推动内河智慧航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当前红外目标检测追踪算法仅依靠单一图像特征对弱小目标增强,使其在背景杂波与噪声干扰严重条件下,难以剔除图像背景中的伪目标像素,导致弱小目标检测与追踪精度不高,提出了基于复杂融合特征与联合灰度-纹理直方图描述子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与追踪算法。首先,针对红外图像不同特征的背景干扰因素,引入不同方向的腐蚀操作结构元素,设计了分类Top-Hat变换算子,充分抑制背景杂波与噪声,从而将弱小目标从复杂背景中凸显出来;随后,引入方差权重信息熵,构建复杂融合特征,对红外图像进行分割,确定候选目标区域;并基于管道滤波模式,对候选目标区域中的真实弱小目标与伪目标进行筛选,将虚假目标过滤;再考虑弱小目标的强度与纹理特征,基于LBP技术(local binary pattern),设计了灰度-纹理直方图描述子,充分描述红外弱小目标的边缘、线端与角点等鲁棒性特征,较好地保留目标的空域信息,有效剔除图像背景中的伪目标像素;最后,联合均值漂移算法,对红外弱小目标进行精确追踪。实验结果显示:与当前红外目标检测追踪技术相比,在复杂背景干扰条件下,本文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与更低的追踪误差。  相似文献   

11.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以来,国民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既要抓住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动能转化、模式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诸多挑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建设大众旅游为导向、智慧旅游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体现出互为对象关系的生态主体观,赛区选址彰显了平衡稳定的生态生产力整体观,场馆建设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观。整个办奥过程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担当,为人类进一步转化、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强大助力,极大推动了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因时因地制宜、因势因情施策”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为人类生态保护再一次提供了中国智慧,给出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括,从时间维度界定该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从内容维度充分展现了该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特征维度彰显了该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从这三个维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它,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起步、全面展开和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反映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内容。讲好毛泽东思想,需要引导学生解决四个认识问题,即正确区分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问题、毛泽东一生功过是非评价问题、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综述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核心要义,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谋划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体育思想。本文对新时代体育思想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充分认识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新时代体育思想。研究表明,新时代体育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以人民群众为逻辑起点,将美好生活作为实践追求,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