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单个电子在磁镜场中与电子回旋波之间的回旋捕获共振相互作用现象,并建立了这种共振作用的物理图象;进而分析这种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等离子体加热现象和反常输运现象,最后对相对论效应的修正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数值计算了二维三组元磁振子晶体的带结构、磁化强度场分布以及自旋波的态密度.研究表明,磁振子晶体带隙的产生机制为局域共振机制,而非布拉格散射机制,通过调节单散射体的共振结构,不仅能够使自旋波在低频范围内产生完全带隙,而且可实现自旋波带隙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发现了如圆锥曲线孤子等的局域相干结构,得到了FxRy(1+tanh2(F+R)) 的非局域相干结构上镶嵌的圆锥曲线,并做出其图像.  相似文献   

4.
在普遍的两个自旋1/2粒子量子态下证明了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是不相容的,推广了Hardy在两个粒子非最大纠缠态下关于Bell 定理的证明.通过纠缠态下广义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中的正交条件的转移证明了量子力学非局域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在两个自旋1/2粒子形成纠缠态的条件下,不用不等式证明了量子力学具Einstein,Poldolsky和Rosen的局域实在论所地说明的非局域关联性,从而证明了局域实在论不能重现量子力学的独特的非经典特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局域修改引力的宇宙动力学.发现幂律解是稳定的,而作为幂律解的极限情况德西特(de Sitter)解也是稳定的.在平坦空间中,对于一般的非局域项f,宇宙动力学系统中总存在一个临界点,当态参数w>1/3时,它是吸引子,而w<1/3时,它是鞍点.在非平坦空间中,当物质满足强能量条件时,宇宙动力学系统还存在另一个稳定吸引子,它对应着稳定膨胀的宇宙.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上述定性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光场初态和热库性质对原子场耦合系统中量子非局域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如果腔损耗很弱,热库的平均光子数很小.系统会周期性地展现出量子非局域性.非局域性的消失速度依赖于初始压缩真空态的振幅、热库的平均光子数和腔的衰退系数.场越强、平均光子数和衰退系数越大,非局域性减小得越快。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新的非局域双缝双光子干涉的实验,从局域的量子理论出发,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理论结果,说明即使光子对是非纠缠的,也可以得到表观为非局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经理论计算表明,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应当可以观察到鬼衍射现象。在这个实验中,非纠缠光子对空间上没有分离,因而不牵涉非局域性。由此可以断定鬼衍射现象并不能作为量子力学非局域性存在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0.
量子网络是实现长距离、网络式量子通信的基础,其区别于经典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量子节点之间具有非局域关联。近十余年来,量子网络的非局域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树型量子网络是一类重要的量子网络,文章主要研究一类包含13个观测者和12个两体物理资源的特殊树型量子网络的非局域性,获得了该网络的12局域不等式,并证明了所有的纠缠纯态均违反该12局域不等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流体理论研究离子通道电子回旋脉塞中相对论电子的三维扰动运。结果表明,在电磁波作用下,沿离子通道运动的电子的初始螺旋轨道受扰动后,其在横平面的投影虽不是一标准圆,但只要参数的选取注意避开两个特殊奇点,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被约束在一厚度不大的圆环内,并不发散。因此,可以认为电子轨道是稳定的,能在互作用空间正常输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柱型腔回旋管中电子与电磁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模拟出电子的相轨迹图,分析了与相位俘获有关的饱和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主要与波场幅值和互作用长度有关,可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提高互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圆柱腔回旋自动谐振脉塞(CARM)回旋动力学理论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研究了磁场及电子横向速度与纵向速度比对输出功率和增益的影响,发现通过优化参数,原实验的输出功率有可能从10MW提高到14MW。  相似文献   

14.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聚变堆级条件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ECCD)进行模拟,研究了俘获电子效应对电流驱动及功率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俘获电子会吸收更多的波功率,使波功率的沉积更加集中,并且使电流驱动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In solar radiophysics,many theories for type Ⅲ bursts have been proposed during the past 60 years.Almost all these theories are based on the plasma hypothesis,which assumes that(i)the radiation is mainly generated by Langmuir waves via nonlinear processes and(ii)the radiation has frequencies close to the local plasma frequency and/or its second harmonic in the source region. We feel strongly that it is time to advocat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ithout recourse to the plasma hypothesis.This brief discussion explains why.  相似文献   

18.
分别给出了托卡马克中磁场分布的表达式,并结合波迹方程与弱相对论情况下的Fokker-Planck方程,对电子回旋波传播与吸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极向磁场会对波功率的沉积产生影响,对波迹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半径典量子理论的电子回旋共振吸收系数,由辐射转移方程计算了通过磁中子星表面附近等离子休后的辐射谱,与γ射线暴的观测谱符合得很好。结果表明,有吸收特征辐射谱的γ射线暴可能是由强磁场的中子星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