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NH4)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吹脱时间、废水pH、吹脱温度等因素对氨氮最大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1.5,吹脱温度为80℃,吹脱时间为120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吹脱法脱除氨氮的工业装置操作的吹脱温度和气液比对废水氨氮脱除率的影响,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是:废水pH 11.5,吹脱温度为80℃,气液体积比300.  相似文献   

2.
一株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装置中分离到一株脱氮效果较好的异养硝化菌株,脱氮过程中无亚硝酸盐氮积累质量,只有少量硝酸盐氮积累.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不同温度、pH值、摇床转速、碳氮比、氨氮质量浓度对YY4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度为30℃、pH值为9.0、摇床转速150r/min、m(C)/m(N)为10、氨氮质量浓度为100mg/L时,YY4菌株具有最佳的脱氮效果.应用该菌株对宜兴生活污水和南京某化工厂废水氨氮脱除效果的结果显示,去除率分别为89.54%(9h)和95.79%(36h).  相似文献   

3.
利用煤气流解吸焦化废水中的氨氮,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得出其较优工艺条件:废水温度为90 ℃,气液体积比为850,解吸助剂投加量为20 mg/L,废水pH值为10.4,废水停留时间为120 min.此时焦化废水氨氮脱除率高达94.79%,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剩余氨氮含量为195 mg/L,完全满足生化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乙烯醇等通过包埋方式固定化反硝化菌,制备了一种微生物载体,对其生物传质性能进行了验证,碳酸氢钠溶液最适体积分数为0.6%.利用所制备微生物载体对金属表面处理废水进行脱氮处理,考察了处理过程中碳氮质量浓度比、载体填充率等因素对水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氮质量浓度比为2.0,载体填充率为20%时,污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1 mg/L,硝态氮、亚硝态氮、总氮处理效率均高于95%.固定化反硝化菌为微生物水处理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效亚硝化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殖水体底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水体氨氮具有良好脱除功能的菌株Y907,在实验室条件下,48h可使水体中的氨氮消解50%以上,72h消解90%以上.经表型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鉴定菌株Y90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密闭生物反应器,以氨氮为唯一氮源,Y907为唯一微生物,进行了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5℃下培养48h,氨氮质量浓度从85.0mg/L下降为62.185mg/L,总氮从85.0mg/L下降为81.328mg/L,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水体中有少量积累,菌体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密闭容器上层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有所升高,氧气含量下降.说明Y907对水体氨氮的脱除有3条途经:一是被微生物利用,转化为菌体蛋白或其他组织成分;二是转化为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三是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6.
以丁二酸钠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富集、分离及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命名为HY13。研究菌株HY13的氨氮去除特性以及硝化功能。并将该菌应用于高浓度甲鱼养殖废水的脱氮处理,研究其脱氮特性。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菌株HY13经过96 h培养后,氨氮去除率为61.8%,只有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积累。将该菌接种于甲鱼养殖废水中,经过216 h的培养后,氨氮去除率达到64.3%,大约有58%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均对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当温度为35℃,接种量为5%时氨氮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探讨了RNB 11芽孢杆菌在炼油废水深度处理脱氮过程中的生理特性,考察了以该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的生物膜在生物碳滤塔脱氮中的脱氮机理、脱氮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芽孢杆菌主要进行亚硝化脱氮,在氨氮进水浓度25~70mg/L范围内,氨氮去除量与进水氨氮浓度成正比,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58%~69%。  相似文献   

8.
废水中氨氮沉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MgCl2和Na2HPO4为沉淀剂,用实验室模拟废水研究了影响氨氮沉淀的因素,包括沉淀pH值、沉淀剂的添加量及氨氮的原始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淀pH值是影响氨氮沉淀的主要因素,它影响氨氮的沉淀率、残余氨氮浓度、Mg2 和PO3-4的沉淀率和残余量以及沉淀后水的pH值.最佳沉淀pH值为11.氨氮的初始质量浓度在1 000 mg/L以下时,随其降低氨氮的沉淀率和残余氨氮质量浓度都降低;低于100mg/L时沉淀率明显降低,但残余氨氮质量浓度可以达到5mg/L,且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9.
氨氮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催化湿式氧化技术能高效无害化处理氨氮废水,但现有催化剂工作条件苛刻.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2%Pd1%Ni/C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了其氨氮废水催化湿式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和Ni的结合使得PdNi/C催化剂在更低贵金属用量的前提下,比相对应的单贵金属催化剂(Pd/C)具有更优的催化性能,尤其是低温催化性能.在每千克催化剂每小时处理约33 L模拟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为1 000 mg/L,pH=12)及反应压强为2 MPa处理3 h的条件下:在140℃时,2%Pd1%Ni/C催化剂能催化氧化脱除废水中99.0%的氨氮,且N_2选择性为90.5%;而3%Pd/C和3%Ni/C催化剂的氨氮转化率仅分别为86.4%和50.6%;即使在120℃的温和条件下,采用2%Pd1%Ni/C催化剂也能脱除80%以上的氨氮.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程序升温还原(CO-TPR)对PdNi/C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和Ni之间的协同作用调变了催化剂的亲氧性能,进而提高了氨氮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残留有高浓度氨氮,其环境污染风险大且难治理.电化学氧化法因其快速、高效的处理效率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电化学氧化法去除蚀刻液处理过程中高含氮废水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针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 000 mg·L-1的模拟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其中氨氮的最佳条件为质量浓度ρC l-=6 000 mg·L-1、初始pH=9、电流密度60 mA·cm-2,电解3 h后,氨氮去除率达到86.87%;针对实际废水,氨氮去除率可达75.42%.此外,向电化学体系中引入沸石材料后,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可分别提高到92.79%和83.17%.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高氨氮的模拟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SnO2阳极,电流密度20 mA/cm2,氯离子质量浓度10 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在反应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实际的垃圾渗滤液,结果发现,反应240 min后,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得到全部去除,色度的去除率可达82%.该方法用于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焦化废水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高效降解氨氮的异养硝化真菌。通过2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再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命名为L1。对该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出最佳的碳氮源、碳氮摩尔比、初始pH值;采用优化培养基培养L1,36h后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30 mg/L的氨氮降解至5.61 mg/L,降解率为95.68%,且几乎没有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积累。培养基中同时含有100mg/L氨氮和200~1 000mg/L苯胺时,L1对两者同时降解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改变废水初始pH对蒸发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影响.通过改变废水的初始pH,观察废水沸点变化情况,检测经过蒸发处理后出水中的氨氮、电导率及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pH下废水沸点升高最大值相同,达到最大值的速率为碱性中性酸性;随着pH的升高,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先保持平稳后迅速下降,出水中的电导率略有升高;pH对硫酸根的影响不大,去除率保持在99.80%以上.通过改变pH,蒸发技术可以同时脱除废水中的盐分和氨氮.  相似文献   

14.
王爱芹  买文宁  余杰 《河南科学》2007,25(6):1052-1054
采用IC+SBR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进入IC反应器后,得到有效的水解发酵,将有机氮充分转化为氨氮,厌氧出水经过S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低到30 mg/L,有时甚至在20 mg/L以下,去除率高达80%,出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新峪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NaOH质量分数以及液固质量比等参数对煤中有机硫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微波处理前后煤样的表面官能团和不同形态硫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NaOH共处理与两者分别单独处理相比,对煤中有机硫有更明显的脱硫作用,较优的共处理脱硫条件为:微波功率385 W,微波辐照30min,NaOH质量分数10%以及液固质量比10∶1,此时脱硫率高达62.66%。微波处理后煤样中不同形态硫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减弱,与此同时煤中脂肪结构的衍射峰强度也有所减弱。煤中不同形态硫通过微波脱除由易到难的顺序为:硫醇和硫醚,砜类,亚砜,噻吩。在上述较优的工艺条件下新峪煤中硫醇和硫醚的脱除率可达89.87%,砜类的脱除率为79.74%,亚砜类脱除率为44.30%,而噻吩类的脱除率仅为14.07%。微波辐照脱除煤中的有机硫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促进NaOH与煤中的有机硫化物发生反应,同时也能促进煤中键能较小的C—S键直接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水体氨氮污染严重,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筛选高效安全的脱氮菌株可为废水脱氮提供更多选择。本研究从沼气发酵污泥中分离筛选能降解氨氮的菌株,使用18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菌株最佳脱氮条件[培养温度、初始pH值、盐浓度、碳氮比(C/N)]及其硝化、反硝化能力。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强脱氮能力的野生型毕赤酵母(Pichia sp.)菌株Y-4。在试验优化后,得到菌株Y-4的最适脱氮条件:培养温度25℃,初始pH值8.0、盐浓度(氯化钠浓度)30 g/L、C/N为30。在培养24 h后菌株Y-4对亚硝酸氮(NO2--N)的降解率为80.50%,在培养48 h后菌株Y-4对氨氮(NH4+-N)的降解率达99.92%,且在24 h内菌株Y-4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的速率分别达到6.25和6.71 mg/(L·h),表明毕赤酵母菌株Y-4对废水氮污染处理以及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不同HRT、混合液回流比、污泥龄各种影响因素下,A2/O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当系统HRT为24h,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9%和79.8%;当回流比R为150%时,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0.0%和74.4%;当SRT为12d时,COD去除率、脱氮率、除磷率分别达到76.4%,66.2%,79.7%。  相似文献   

18.
微波诱导氧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研究了铬渣用量、微波辐照时间、添加H2O2等因素对溶液(CODCr)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1 000 mL CODCr质量浓度为1 600~2 000 mg/L的有机磷农药废水,在铬渣用量为4 g,H2O2(30%)用量为4 mL,微波功率为640 W,微波辐照6 m 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90%;废水处理后残留的Cr(VI)的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  相似文献   

19.
使用沸石对氨氮废水进行交换处理,沸石吸附氨氮(NHL4+-N)饱和后用NaCl溶液对其再生,研究再生前后沸石的交换穿透曲线。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富含NH4+-N的再生液进行脱氯并考察其回收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对氨氯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再生沸石的动态交换穿透时间由60 min延长到160 mim;对沸石进行再生处理后的再生液经脱氮处理,得到NH4+-N质量浓度由141.6 mg/L降至12.65 mg/L。回收利用的再生液再生沸石的穿透时间延长到120 min。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分段进水A/O工艺在处理高氮废水时的脱氮效果,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时采用自配的高氮废水作为进水原料,采用5段进水A/O工艺,分析了每段进、出水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含量及去除率,在此基础上继而分析了该工艺脱氮的机理。结果表明:1)Ⅰ、Ⅱ工况下由于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该工况下反硝化反应不完全,造成出水中氨氮及硝氮含量较高,后续工况随着污水有机物含量的降低,出水中氨氮及硝氮去除效果愈加明显;2)该工艺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完成,且污泥有机负荷越小,氨氮去除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广泛推广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